学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发展关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25
/ 2

学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发展关系探究

李建军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一、摘要

本文以学校体育教学形成的体育文化为研究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围绕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进行探讨,旨在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提高校园文化层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等方面提供建设思路。

二.正文

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和体育精神的渗透,对学生的体育情感、行为态度、性格品质、集体精神、意志力等进行积极的培养,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何为体育精神?体育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与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有何关系?体育精神虽然相对隐性,但是其却为一种理性的存在,能够对学生的行为素质和思想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学校在组织课堂内外的各项教育活动中,要重视体育项目中体育精神的发掘,在体育课堂上营造出体育精神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实施积极的引导。实践证明, 积极向上的学校体育精神文化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动力,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价值和参与意义,树立起积极的体育运动情感和思想价值观。

学校需要在明确体育精神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上有所侧重,加强对于体育精神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因为传统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主要是面向学生技能性素质的培养目标进行设计和建设, 体育精神方面的内容虽然有所涉及,但是不够系统和全面,所以很难有效满足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教育融合的现实需要。高校需要在明确体育精神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上有所侧重,加强对于体育精神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项目、教学方法, 细化体育精神教育融入的具体目标和途径,尊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学习项目,这样便于学生对体育精神与文化内涵的理解、吸收, 以及在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中感知体育精神的价值魅力。

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随着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日益浓厚,随着学校对体育精神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教育的融合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也日益成熟,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有效的体育精神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科学选择。第一, 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于运动体验教学法的运用,即在具体的体育项目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全方位感知体育运动中体育精神的相关因素和细节,在运动体验中实现个人思想价值和精神面貌的升华。第二,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于合作学习教学法的运用,即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中, 可以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小组对抗、以赛代练等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集体力量和团队精神的伟大之处,懂得体育规则和纪律意识的约束价值,进而在体育学习中实现学生行为方式和体育精神面貌的改善。第三,体育教师要重视榜样教学法的运用,即在体育课堂上适时地突出体育人物和体育事件的介绍、展示, 使学生对优秀体育人物和体育事件背后的体育精神产生认同感,将其作为个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改善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加强对于评分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以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和学习实践中更好地体会体育精神的内涵、外延, 实现学生优秀素质的系统养成。

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同样也具有重要的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师生身体发育。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对人体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等身体器官给予刺激, 促进身体器官机能的改善与提高, 特别是青少年学生, 体育活动能促进身体发育, 提高健康水平, 使人体格健康、精神饱满的面对学习和生活。二是向师生传授科学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体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社会学科,所蕴含的知识面非常丰富,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活动,可从中学习到许多体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为提高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培养师生健康的生活理念。生命在与运动, 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水平。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下,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 民众对于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生活方式热情高涨。学校师生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通过适当的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使肌体得到充分的放松,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更有利于开展学习和工作。四是促进师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体育独特的教育功能蕴含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之中,集体项目教会师生懂得团队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理念;耐力项目培养师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速度项目让师生释放活力和压力;而表演项目则展示了人体的健康和体育优雅的魅力等, 这些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 这也是发展校园文化更深层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云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学校体育文化氛围[J].汉字文化,2019(03):135-136.

封强威.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方式探寻[J].汉字文化,2019(03):167-168.

贾杰.体育文化融入体育活动使教学更加高效[J].文教资料,2019(06):207-208.

[4]朱飞.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