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 重在渗透——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德育教育 重在渗透——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周晓波

遂溪县城月镇中心小学

摘 要:“体育的本质是创造人。它不仅创造了人们的体格,也创造了人们的思想。”体育和德育教育的本质联系在于,体育教师不仅能给学生们带来强健的体魄,而且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更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主要是渗透作为中心思想,以体育教师如何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完成德育教育作为目标,希望能挖掘出更加有意义、有创造性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帮助学生们有一个健康、开朗的身体以及性格的同时,能在“德”这个方面有所成长。

关键词:德育 精神 挖掘 体育 教师

《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体育的本质是创造人。它不仅创造了人们的体格,也创造了人们的思想。”所以,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渗透,对提高学生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身“范”德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德育渗透来说极其重要,教师每天都会与学生接触,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落在学生们的眼中,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震撼力,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对学生起到示范性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师更能实现德育渗透,因为其职业特点是阳光健康、举止大方,通过体育课的强身健体以达到“育”的目的。同时我们要求体育老师谈吐文明、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达到“德”的目的。

所谓言传身教,这四个字做起来并不简单,这就要求教师的政治思想、行为品德、价值体系、个人习惯等方面发挥示范的作用。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正确的三观、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的知识素养、奇思妙想、爱人之心和健康之体魄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才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使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激励学生不断求真、求善、求美,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身先士卒;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情,自己决不迈出一步。如体操练习课上,我要求学生把动作做到位,首先我一定做到位。同时,以练习较好的学生做示范,找出动作不是很规范的学生,以好带不好,给好的鼓励,同时也给不好的信心。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的作用当然是指导动作,但不止于此,在找缺点的同时,同时也在放大优点,使学生们变得“完美”。只有学生们都有十足的进步了,我这个体育教师才是合格称职的。通过一场场体育课下来,学生们增强了完成规定动作的信心,还培养他们热爱体育学科的兴趣。

二、因材“施”德

各年级体育教材中有很多的德育素材,我们要善于挖掘,前人留下来的博深文化,是德育教育的利器。如:在六年级的室内体育课上,我向学生们普及了足球运动的由来,其中提到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足球运动的国家,如何体现“最早”这一根据,我让学生们分析和讨论,其中有些学生思维很活跃,提到了电影里古代的“藤球”,就像今天的足球一样。随后我提出了“蹴鞠”这一古代运动,学生们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随后,学生们得出既然中国最早的足球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但为什么有很多人对足球不屑一顾?原因在于封建社会对国人身体及精神上的荼毒,中国积弱已久。紧接着反转来了:进入新中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而在体魄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举办了亚运会、奥运会以后,我国的奖牌积累数已经不输美国了,我们现在也是体育强国了,“第一”正在向我们招手,未来在座的各位都有可能为国家争光。我激励学生思考,问:此刻你感觉如何?通过热烈讨论,学生们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自豪,也为自己的未来期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向运动员学习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景“渗”德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三观还未确立,他们就像一块璞玉,这块璞玉的雕刻师来自家庭和学校。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有高有低,这个时候学校的教育就变得很重要了。教师在学校里应该为学生们带来积极创造的精神,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把家庭之差给拉近。

在开展运动项目之前,我先把这项运动的由来和某些著名运动员感人的事迹讲给学生们听。其中的内涵包括顽强拼搏和爱国精神,这样学生在参加体育项目的时候就不自觉的代入故事人物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干劲和爱国之心。有了故事之后,影像的影响则是为了加强印象。女排比赛是我国的强项,中国运动员多次夺得世界冠军,现在大多数国人都知道女排精神,小学生也不例外。我组织学生观看女排的比赛录像,在每一次扣杀的欢呼声中,学生们的情感很容易代入其中,自然可以在他们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神来之笔是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们看到这面红色的旗帜,不少人都热泪盈眶了,这不就是体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吗?

再则,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他们的记忆会更加强。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比如,在快跑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跑步,这一活动没有第一,只有共赢,体力好的同学搀扶体力不好的同学到达终点,同学之间应该相亲相爱,有利于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紧接着可以设计综合的活动,比如救援任务,需要脑力和体力并行,通过投递物资进行抗洪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灾区,了解“一方有困难,八方支援”和博爱。这种情景结合的体验可以让爱国主义和教学内容的精神有机地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会在沉浸在爱国气氛,同时实践,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良好的教育。

四、榜样“树”德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前面也提到很多中国体育运动先驱的光荣事迹,他们的爱国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都烙印在学生们的心中。但是这种印象或者记忆并不会很长,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把这种精神表现,说到做到是最直接的体现。在训练中也要和学生同甘共苦,每一节体育课之中唱唱国歌很有必要,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

五、善掘“立”德

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怎么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每个体育项目内容的核心都一样,能收获到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样。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出活动的核心内涵,以此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德育教育。例如,体操和跳跃项目需要身体的灵动性,同时也需要一点勇气;足球和排球项目需要体力和合作精神,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同时也需要守规矩;中长跑需要耐力,没点吃苦精神根本跑不完。那么在这些项目中,教师该怎么挖掘学生的潜力呢?以中长跑为例,动作首先要规范,把握好节奏。跟着学生跑,给他们加油打气,调整呼吸,让学生跟着你的节奏。吹哨子,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当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他们离终点也就不远了。跑完步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放松身体,此时可以举办一个小游戏,男女分开,两个人之间互相轻拍手部和腿部,既能达到放松的效果,也能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一举两得。

总之,德育是离不开体育活动的支持的。德育要融和整个体育教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善于活动和活动背后的思想教育,以“渗透”为重点。培养学生爱国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加入体育锻炼,形成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独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韩志红 李学玲 张正宁.浅谈新时期高职教育中的师生关系[J].卫生职业教育,2008

[] 宫来实.体育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