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沟通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标准化沟通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吴颖 浦晓婷( 通讯作者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90例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划分为A组45例、B组45例。其中A组采用传统护理,B组采用传统护理+标准化沟通,对比患者总满意度、心理状态。结果:A组总满意度为88.89%,B组为100.0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B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较优于A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标准化沟通即可增强患者总满意度,还可改善机体心理状态,应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标准化沟通;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心理状态

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病情危重、治疗周期长等特性,且在疾病干扰下,使机体面临心理负担,诱发负性情绪,影响治疗和预后效果,甚至还会增加医务人员救治难度。标准化沟通则为标准化和结构化沟通方式,不仅有利于患者信息间的总结传递,还可便于医务人员精准把控各项信息,增强护理服务效果[1]。对此,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90例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90例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划分为A组45例、B组45例。其中A组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数为(57.4±6.7)岁。B组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数为(57.0±6.9)岁。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1. 方法

A组采用传统护理,B组采用传统护理+标准化沟通,具体内容为以下几方面:

  1. 传统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情绪管理和心理干预、生命体征测定等。

  2. 标准化沟通。以标准化沟通干预为前提,和患者、家属间做好沟通,再按照患者自身情况调整护理方案,沟通时间约为30-60min,避免和进食、治疗及检查时间发生冲突。①交际性沟通。精准把控患者基本信息,构建良好护患渠道,既可保证沟通真实性和有效性价值,还可提高机体依从性。②评估性沟通。借助对患者病史、入科诱因和治疗方案的思考,评估机体心理状态、疾病知晓度和预后期待、家庭支持度等。即在日常护理期间,应以亲切、吻合的态度语言,获取患者和家属信任,再做好患者心理情绪疏导,善于表达主观感受,减轻负性情绪。③治疗性沟通。通过对上述沟通信息的整合,评估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再明确沟通目标,以此执行有效的沟通治疗。例如:详细阐述疾病基础知识,纠正患者不良习惯,例如饮食运动、烟酒等;若缺少家庭支持,治疗性沟通期间应告知家属陪伴在侧,或单独向家属说明家庭支持对疾病恢复的意义;列举成功案例,强化患者治疗信心[2-3]

    1.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总满意度、心理状态。其中总满意度是以自制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和家属住院期间护理服务质量予以测评,若总分为90分以上为满意,总分在70分及以上为基本满意,总分在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度和基本满意度之和。而心理状态则是以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予以评估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分数越高证明心理状态越差[4]

    1. 统计学处理

取统计软件SPSS 20.0,对本文研究数据加以汇总处理。即表示5f168c5541782_html_d53bf6df43141025.gif ±s计量资料,组间数据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用x2检验。P<0.05时,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患者总满意度

A组总满意度为88.89%,B组为100.0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总满意度[n、%]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A组(n=45)

28(62.22)

12(26.67)

5(11.11)

40(88.89)

B组(n=45)

42(93.33)

3(6.67)

0(0.00)

45(100.00)

x2

5.2941

P

0.021

2.2 对比患者心理状态

护理前患者心理状态相似(P>0.05);但B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较优于A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患者心理状态[n、5f168c5541782_html_d53bf6df43141025.gif ±s]

组别

HAMD评分

HAMA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A组(n=45)

15.3±4.8

10.1±3.2

14.8±3.8

9.0±2.9

B组(n=45)

15.4±4.4

6.3±2.2

15.0±3.4

5.7±1.9

t

0.1030

6.5643

0.2631

6.3851

P

0.9182

<0.05

0.7931

<0.05

3、讨论

鉴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民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而这也会提高机体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原因为:心血管病症为全身重症心肌病,一旦患病应终身给药,而这不仅会引起机体情绪的改变,还会对临床疗效、预后效果造成影响。重症监护室为心血管疾病救治中心,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增强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的关键。例如:标准化沟通则为新兴护理模式,具有高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既可提高护患沟通成功率,还可改善机体心理状态,减轻负性情绪[5]

总而言之,针对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标准化沟通即可增强患者总满意度,还可改善机体心理状态,应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杨胜琴,沈德红,胡江飞.探讨标准化沟通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C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8,18(32):81-82.

[2]闫倩倩.标准化沟通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2):234-236.

[3]肖荣凤,谢日排姆·阿卜力米提.标准化沟通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8,15(3):130-131.

[4]葛云蕾.标准化沟通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8,3(1):154-155.

[5]戴国利,严忠慧.标准化沟通在心血管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4):71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