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汉语影视片段选择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初级阶段汉语影视片段选择原则

丁嘉蓉

西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 610000

摘要:汉语影视片段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能形象直观的展现出真实的交际场景,还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汉语影视片段应用于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选择原则做进一步讨论,希望为对外汉语教师选择影视片段时做参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影视片段;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对汉语的各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大多学习者对汉语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认知体系。在此阶段教师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必须谨慎挑选教学材料。运用汉语影视片段这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筛选影视材料。以下就针对教师对初级阶段汉语影视片段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原则进行讨论。

(一)汉语普通话原则

中国影视作品中存在一部分影视作品使用方言为主要语言,作为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民来说这样的语言幽默风趣、或带有地域色彩,无疑为影片增加色彩。但是在使用汉语影视作品中的片段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这类影视片段就需要教师做一个取舍。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对汉语发音、语调、语气的掌握还在模仿阶段,他们对听到、看到的语言材料会有很高的模仿性。这类使用汉语方言、带有地方色彩较浓厚语言的影视片段,与汉语普通话有较大差别,学习者对这类语言理解能力不够,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误。所以教师该谨慎选择。同时,教师也要尽量避免选择使用艰涩难懂的文学语言或文言词汇的影视片段。例如电影《杀生》使用西南地区方言,电视剧《甄嬛传》这类以古代生活为背景的电视剧就不适用于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所以在选择汉语影视片段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

(二)生活化原则

汉语影视片段是对真实生活场景的模拟与创造。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习者创造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对话模式。模拟或重现汉语交际过程,塑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更加直观真切的展示中国人生活中的对话。但是并非所有影视片段都是生活化的场景,中国影视作品中有一些魔幻、穿越、古代、科幻等与现实生活交际过程中相差甚远的影视片段不适合选取使用。这类影视片段中的交际环境是具有特定性的,学习者在初级阶段理解不了这些语言材料。反而会增加学习者的压力和负担,对汉语的理解会存在一些疑惑,不利于对汉语的学习。教师在选择中应避免使用特殊题材的、带有特定历史文化的影视作品片段为教学材料,例如影片《盗墓笔记》、《魔幻手机》、《三国演义》,虽然场面宏大,吸引学习者,具有中国文化特性,有宣扬中国文化的效果。但题材特殊、时代久远,不太适合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学习。同时也违背功能交际法。因此,教师要选取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大众真实的交际场景的影视片段。学习者根据真实交际场景感受生活交际的气氛,说话人之间的语气、语调等,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中国人的真实交流方式。

(三)重视语境原则

影视片段往往利用形象直观的场景,来使学习者感受所学内容。如果想使学习者通过观看影视片段后对所学内容豁然开朗,那就需要教师在一段影视片段中注重语境存在的意义。影视片段中如果没有语境的直观体现,学习者无法感受到这个词语、句式或者语法的意义。教师在对影视片段选择和剪辑的过程中要重视语境存在的意义,对影视片段的剪辑要考虑到能不能直观的展现出所要表达的重点。例如,在学习“别……了。”句式时。影视片段中一个女人哭哭啼啼,男人说“别哭了。”这个片段的剪辑就很成功,学习者根据语境,很直观就体会到这个句式的意思。

(四)剪辑加工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时间有限,初级阶段学生汉语词汇量较少,汉语理解能力较弱。鉴于这些特定因素,对初级阶段的汉语影视片段就需要教授进行挑选与剪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汉语影视片段是教师经过反复推敲,挑选合适的视频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剪辑。与所教学内容无关的场景、对话可以将其剪辑出去。视频长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来考虑,一般几十秒到5分钟之间的视频长度都在学生接受范围内,主要取决于教学对象。在剪辑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宝贵的课堂时间,更要尽可能保留真实的语言环境,同时也要做到精讲精练,充分把握影视片段的教学效果。

(五)适量性原则

影视作品注重选择与功能要求相匹配的片段,教师在选择影视片段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视频中的画面、音乐或其它不想引起学习者注意的元素喧宾夺主,最后导致学习者的注意力没有放在教学内容上。这就错误的使用了影视片段,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学习者只观看了热闹,满足了视觉享受,但并没有学到实质的内容,没有系统性,知识系统散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所以,教师在选择影视材料时不要选择太花哨,太夸张,不符合实际交际场景的片段进行教学。

(六)适度原则

影视片段通过画面、声音、人物对话情节等多方面的刺激,使学习者多感官接受信息。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汉语影视材料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中的词汇、语法、文化或者句式。但是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情况来合理运用影视片段。例如,利用影视片段展示中国文化,如果教师过度输入文化信息可能会引起学习者反感,学习者会习惯性同自己国家文化作对比,甚至会出现文化负迁移的问题。所以,对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对文化宣传的影视片段要适度,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慢慢感受,逐渐接受中国文化。

(七)主体把握原则

影视片段作为汉语教学材料是一种促进汉语教学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恰当的影视片段不仅会提高学习者课堂积极度,而且促进学生对教授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师不可以为了取悦讨好学生,强行加入影视片段。这样做会忽略教学目的,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阻碍学生理解,造成理解偏误。因此,如果没有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影视资源,教师宁可选择其他教学方法,也不能偏离教学目的,远离教学重点。汉语影视片段是一种对辅助汉语学习的教学形式,不能单纯的被形式所束缚。

(八)一致性原则

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所理解的内容有限,所积累的词汇、句式语法也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对教材中各课的内容,生词、语法、句式、文化以及练习等做好充分的分析。根据这些内容的需求进行影视片段的选择。尽量保持教材内容的功能大纲与影视材料的针对性一致性的材料。不要超出教材内容的要求,脱离重点知识点,来自行教授。

(九)避免敏感题材原则

汉语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学习者国别、文化、民族不同,对第二语言的学习目的、心态也有差异。教师在选择汉语影视片段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敏感题材影视材料的选取。对尚未达成一致、依然存在认知差异的内容也要合理规避。避免影片中出现政治问题。例如抗战系列影片、建党立国系列影片,这类带有敏感题材的影视片段不可作为课堂教学材料使用。这些影视材料不仅会转移学习者的注意力,还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与误会。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情绪。因此,教师选取影视片段是要注重规避敏感题材的材料。

参考文献:

[1]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9.

[3]杨寄洲.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个人简介:丁嘉蓉,女,回族,宁夏吴忠人,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