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段怡芹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自新时代以来,高职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社会人才供给方面,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仅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思政水平,还要注意加强学生爱劳动、爱吃苦的精神,以更好地面对社会迅速发展中的压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此,本文便以工匠精神为出发点,将其应用到高职学校的思政教育课程中,同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时政教育;高职学校;融合

引言:就目前而言,虽然高职院校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在人才的质量方面。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个行业领域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这些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政水平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引入一些传统的民族精神,如工匠精神,使学生不仅掌握先进的技术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拼搏和努力的精神作为支撑,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对失败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更好地成就自己。因此,我们就需要从两者的融合教育进行分析,以从根本上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使得学生更加适应当今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

1 融合的意义

1.1 推动我国技术领域的发展

虽然当前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在各个技术领域方面都有踏足,并且也发挥了中国制造的良好精神,但是就其核心技术而言,作为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而专业技术人才正是保证技术提升的关键因素。而作为每年向社会提供近一半以上专业人员的高职院校来说,就必须要加强内部改革,加强对人才全方位的培养,以培养出更加具有时代性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尤其是在人才的思政教育中,这是保证人才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必须要加强对其重视,引入工匠精神中的各种优良品质,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和效率,使得所培养的人才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进而满足我国技术领域的发展要求,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1.2 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大多数都来自于高职院校,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我国社会发展的进度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为进一步适应社会要求,就必须要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但却仍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而将工匠精神中的各种优良品质和奋斗精神引入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后,使两者相辅相成,既加强了学生思想上的职业意识,又在行为上培养了学生艰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从而为现时代的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2 融合的问题

2.1 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重视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就其学习效率和认知方面,与普通高等本科学生相比有一点差距,使得学生本身在学习方面就缺乏一定的耐力。而对于工匠精神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这显然与学生的性格不太相符,因此使得工匠精神在学生教育中难以发挥作用。

2.2 学校缺乏对工匠精神的重视

对于高职院校本身性质来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为主,而工匠精神这种偏于心理教育和引导的工作,不太适合高职院校教育的教学风格,因此常常得不到有关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从而使得学生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工作被延误。如此以来,学生在缺乏工匠精神的前提下,其专业能力在应用方面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反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3 企业缺乏对工匠精神的重视

对当今企业的发展状况来讲,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主要源于技术和人才方面的竞争。因此很多企业只是一味重视人才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对工匠精神缺乏一定的了解,很多企业并不明白工匠精神在促进专业人员技能培养和应用方面的作用,因此便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引入和教育。即使企业引入大量的专业人才,在市场竞争中也只能维持现状,而不能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3 融合的措施

3.1 加强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思想认识

要想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首先就要从思想方面入手,加强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从而明白工匠精神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现实价值和实际意义,然后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实际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正是促使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首先对教师进行培养,让其了解工匠精神在学生专业能力应用和发展方面的作用,然后在学生的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便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工匠精神全面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展开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时,也能够更好的将工匠精神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得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坚持、努力等工匠精神在实际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如在职业道德素质的讲解课程中,引入工匠精神,不仅能够很好的保证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让学生能够时刻的坚守岗位,敬爱自己的职业,同时再将吃苦耐劳等优秀工匠精神引入到职业工作中,让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中孜孜不倦、不断努力,从而帮助学生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3.2 加强工匠精神在校企合作之间的引入

工匠精神不仅需要课堂理论支撑,更需要实践锻炼的检验,只是单纯的理论讲解可能无法让学生深刻明白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人才培养情况,将工匠精神引入到学生的工作实践过程当中,而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正好为工匠精神的引入提供了平台。为此,学校可以利用实习的过程,将引入到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实际培养和锻炼,让学生在工作的氛围内感受到具备工匠精神和其他普通员工之间的差距,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加强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和学习。这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帮助,尤其是在今后艰难的工作生涯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将工匠精神中的吃苦、坚韧的品质和院校思政教育进行结合,将会使学生具备更好的职业修养、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对新时代下的学生工作和生活都有着积极作用。

3.3 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工匠精神氛围的建设

学习氛围是保证学习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要想保证学生更好的领悟工匠精神,就需要从学习氛围方面入手,在学校内建设有关工匠精神的相关环境和情景,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工匠精神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重要意义,这在促进两者有效融合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就环境建设方面而言,学校可以引入一些有关工匠精神的活动,由教师组织并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了解工匠精神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起源、应用以及地位等,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和了解到工匠精神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将工匠精神引入到实际的思政教育课堂中,才会被学生广泛的接受和学习。另外,学校还可以将工匠精神引入到自身的管理工作中,如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的建设,学校通过以身作则,将其引入到学校文化的日常规划中,并且要求教职工或一些技术人员等从自身做起,在相关的学校管理任务和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发挥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工匠精神,从而为学生树立有效的榜样,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能够有效地发展工匠精神,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提升人才专业素质水平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作为人才供给量最大的高职院校来说,将工匠精神引入到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中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促进院校的教育发展,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更是意义非凡。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重视,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规划,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工匠精神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储玲,张晓冬.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3):146-147.

[2]储玲,张晓冬.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4):139-140.

[3]宋红.“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策略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5):174-175.

[4]朱放敏.企业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4):196-197.

[5]艾俊顺.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