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幼儿区域游戏的儿歌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徜徉在幼儿区域游戏的儿歌中

何铟樱

阳明幼儿教育集团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最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区域游戏最受幼儿的喜爱。所谓区域,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七分钟,按自己的能力和意识,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在游戏中,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实现。

  1.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

在选择区域活动内容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区域中的各项活动能及时满足幼儿。如果活动内容单一,不丰富,就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只有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才会更主动更积极,从而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1. 适宜的,才是最好的——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玩具和材料是开展区域游戏的物质条件,也是幼儿表达游戏内容的辅助工具。因为玩具代表幼儿曾见过的物体,能引起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幼儿产生反映生活经验的动机。游戏中,幼儿借助于玩具表现生活内容,反映他们的情感、意愿和观念。游戏材料应以半成品为主,有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剪成的圆形彩纸在美工区里可以当成饺子皮,包成“饺子”等。游戏材料还要根据需要适当更换,增加新的材料,以有利于幼儿游戏的逐渐深入。游戏材料丰富,游戏的内容也就丰富;游戏材料少,游戏的内容相应也就较贫乏。因此,一定的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在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现在我们特别提倡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自制玩具,发择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只要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就知道材料投放得是否合理。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些买来的材料并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孩子们不喜欢。如小班孩子玩的印章,买来的印章太多是一些复杂的图案,有的上面还刻有“棒”“好”之类的字样,孩子们看不懂,经常追问老师是什么意思。每次印完之后就扔在一边,毫无意义。后来我们自己动手制作印章:在橡皮上刻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大小不同。孩子们用大印章印完后可在里面添画一些东西。(如在圆形里添画成皮球,在三角形里添画成西瓜等)。用小印章的各种图形拼印出人、小树、小草、蘑菇等各种图案,生动有趣,它之所以受孩子们喜欢,原因在于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为幼儿提供操作性强,玩法多变的玩具材料

教师每投放一种新的材料时,都应观察这种材料投放得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些游戏材料的玩儿法单一,日久孩子们难免会产生厌倦。但有一些材料的可变性很强,因此适合为幼儿提供。

(3)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材料的层次性: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同一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需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

三、善于发现闪光点——教师从观察入手

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有心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对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域活动的材料和内容,使其要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首先要相信孩子,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当前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然后考虑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作为标准去要求幼儿,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做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给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 在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艺术性地使用指导语。小班要突出语言的直观性、趣味性。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理解语言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使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幼儿则可以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中班幼儿语言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解语意的能力逐渐增强了,与小班幼儿相比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交往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要运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活动。大班应趋于理性的指导。大班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抛给孩子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四、总结与评价——做好游戏的结束环节

在区域游戏中,游戏过程的指导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游戏的效果,但游戏的结束工作也不得不做。游戏结束时,幼儿往往不知道收拾、整理玩具和物品,这时,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提醒幼儿结束游戏,这样,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最后教师要对幼儿的活动做出有效的评价,使游戏有始有终。

总之,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结合幼儿教育特点,在各类活动中重视发现和珍视幼儿的兴趣爱好,保护好幼儿的创造火花,成为幼儿对任何事情感兴趣和创造性的启蒙者、引导者和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