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模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2
/ 2

议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模型

王重阳

湖北省咸宁市咸宁东方外国语学校, 湖北 咸宁 437100


摘要: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物理模型。另外,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物理知识的重要载体,物理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从物理模型的原理出发,结合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对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模型

引言: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物理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物理模型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形象思维,提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转换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建立物理模型的原理

(一)物理模型的构建应具有典型性

模型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和提炼,它应该反映事物的一般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物理模型应该能够代表相似物理事物的一般特征。在建立模型之前,要总结物理知识的要点,根据关键问题建立具有代表性的模型。只有这样,物理模型才能起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才能体现出清晰的主次思维特征。

(二)物理模型的构建要体现美感

物理模型是物理知识的视觉表达。在建立物理模型时,要注意体现物理的自然美。物理学中的事物具有和谐与自然的美,而模型是展示这个美的的最好方式。学生可以从直观教学模式看物理的美,从中受到感染与启迪。

(三)物理模型的构建要有针对性

物理模型的构建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的概念和规律,进而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构建模型时,要针对模型所反映的教学内容,使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使学生在观察模型后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印象,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通过对物理概念的判断和推理来探索物理问题本质的一种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主要以概念为基础,旨在探索物理问题的本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物理定律和学习物理概念来加深学生的抽象思维。我们也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分析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表面现象,分析力的概念,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力的本质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物理模型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物理模型的过程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应用过程,物理模型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物理模型的设计、制作和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而且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创造和使用物理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观察物理模型时,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方法。反复演示物理过程,引导学生详细、全面地观察和思考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解电机原理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小电机模型观察其结构,然后打开电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电机的旋转方向与电流、磁场方向的关系。为了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磁场对电流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模型,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物理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在培养抽象思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运用物理模型。例如在粒子学习过程中,通过建立粒子物理模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其物理因素,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另外,学生刚刚接触抛体运动,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将在直角坐标系的抛体运动分为两个方向。通过对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方向匀速加速度运动的分析,最终将抛体运动的运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其本质有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三、模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用物理模型来定义物理量

在物理学中,许多物理概念都是用定量的方法来描述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常见的有速度、加速度、电压、电阻等,这些物理概念都可以称为物理量。引入物理模型来定义物理模型不仅是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电场强度定义“e”的过程中,通过引入试电荷模型,观察其在不同场点的应力,并通过F/Q在同一场点的不变特性引入e,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加强对学生模型思维的培养

当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会习惯性地按照传统思维和经验进行思考。通过物理模型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凸透镜模型进行成像试验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模型的建立和作用,为学生应用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模型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物理模型的本质可以概括为建立模型,使复杂或抽象的情境变成直观易懂的物理情境,从而形成规律性的经验或结论。通过物理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找到简单合理的解决方案。

结束语:

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知识更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此外,物理知识来自现实生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提高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模型是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修养,为教师的研究提供方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登峰.构建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000(007):117.

[2]孟红英.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模型的构建探讨[J].读天下(综合),2019(13):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