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班幼儿社会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7
/ 2

浅析中班幼儿社会意识的培养

李玉萍

厦门市第八幼儿园 厦门市 361000

摘要:我们都是社会人,以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从事着不同的职业。社会生活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无边界的自由,我们在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社会规则,以规则作为言行的标尺,不触碰道德底线和法律界限,个人因规则而文明,社会因文明而有序。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是社会的组成分子,与成年人所不同的是,他们尚且没有真正接触社会,幼儿园是他们步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站,所以在幼儿这个年龄阶段就要注重社会意识的培养,在幼儿园为幼儿的社会化奠定坚实的第一步。故本文主要从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表现入手,以幼儿教师的直接观察和活动总结为参考,研究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社会意识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中班幼儿;社会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幼儿的社会意识包括幼儿的合作意识、分享意识、规则意识、文明礼仪意识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影响着幼儿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日常生活中的言行特点,也塑造着幼儿的性格特质和品格特征。幼儿社会意识的培养分为直接式培养和间接式培养,直接培养的方式包括以标语或者标志牌的形式将幼儿在学习生活中需要注意的规则事项直接呈现在幼儿容易注意到的视线范围内,诸如贴在班级的墙壁上,以指示牌的形式贴在小朋友的必经之地,提醒幼儿“吃饭不能浪费”“活动器材要轻拿轻放”“在课堂中不可大声喧哗”,这样的方式直接简明,幼儿每天都看得到这些标语和标志牌,这些标语和标志牌上的内容也逐步在他们大脑中达到了强化记忆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直接评价,例如幼儿在不守序之后由教师直接告知幼儿不守序行为的不正确性及后果,并且督促幼儿按照矫正方案对之前的错误行为予以纠正;或者教师在幼儿即将从事一项活动之前就将在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前告知幼儿,使得幼儿在心中对自己将要进行的行为有一个提前预设,这样幼儿在活动中据更容易规避错误。间接的培养方式则是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扮演观察者的身份,既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又适时介入,让幼儿明白自由是有边界的,只有规则之内的自由才能为游戏增添更多的快乐,即教师发挥的是适时介入和科学引导的作用。

一、在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

自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主要与自主游戏本身的自由、自愿、自发性有很大关系,与常规游戏不同,自主游戏的主题选定主题是幼儿,游戏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也可加入幼儿的想象,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游戏增设更多的角色或者情节,例如小树枝可以变成宝剑、废旧的纸箱可成为搭建宫殿的材料,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游戏有趣好玩的重要助手。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让孩子们知道,自由不是无序的,小树枝如果使用不当会伤害到同行的小伙伴,被当做火车的小椅子如果摆放不当会绊倒不小心经过的小朋友。所以教师的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过于机械的管控,即在孩子们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强调和灌输一些安全用语,这会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极大的束缚感和不自在感,也会束缚孩子们的想象力,游戏活动也会随之变得无趣;第二个极端是有些教师看到孩子们玩得开心,总是不忍心打断孩子们,在该制止的时候没有及时制止,让幼儿误以为自己当下的行为是没有安全隐患的,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还会在无形中为孩子们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把握适度原则,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该引导的时候引导。以一个小例子为例,在室内活动的时候,乐乐和阳阳把自己的小凳子连起来,要玩小火车的游戏,然后其他的小朋友也很好奇,纷纷把凳子连起来,然后乐乐在前面充当火车司机的角色,托着凳子往前走,其他的小朋友在乐乐的带领下,按照乐乐行走的方向也开始让凳子移动了起来,这时候琳琳突然停顿了一下,结构后面的安安就没及时刹车,撞到了琳琳身上,虽然并不严重,但是我还是及时制止了孩子们。我对乐乐说:“乐乐司机,你看你这节车厢出现问题了,快过来查看一看吧。”我并没有使用严厉的语言,因为我知道孩子们爱玩爱创造的天性是应该得到保护的,孩子们的本意并不是让某一个小朋友摔倒或者制造安全事故,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本身是存在一定隐患的。乐乐过来以后赶紧问琳琳:“琳琳你没事吧,是不是因为我在前面走太快了你没有跟上呀”琳琳说:“没事的,但是我现在没法和你们一起玩了,我怕被再撞到”于是我对乐乐说:“乐乐,你这个小火车的游戏很有创意,但是你看在室内这么小的空间玩这个游戏,有的小朋友一旦跟不上就很容易被后面的小朋友碰到,琳琳这次是运气好,如果运气不好真的摔倒了,那就很可怕了”在听我说完之后,乐乐乖乖点点头,其他小朋友们也纷纷把凳子放在了原先的位置。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延续,才能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目的。例如我们在幼儿园中经常让幼儿轮流当小小管理员,即幼儿们轮流充当班级管理员的角色,纠正自己发现的其他小朋友的错误,而如果其他小朋友发现管理员有不当的言行时,也可以直接告诉管理员,这种借助幼儿荣誉意识帮助幼儿发现不守序行为的做法,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加注重班级内需要遵守的规则,还可以对自身起到一个勉励和约束的作用,因为小朋友都有这样的想法,即“如果我自己做不好这件事的话,别的小朋友就不喜欢我当管理员了”,那么这种管理员的教育方式也可以直接延续至小朋友的家庭教育中,小朋友的父母也可以让小朋友在家庭生活中充当管理员的角色,发现父母行为有哪些不当,并且及时指出,这样小朋友在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中都可以通过扮演同一个角色的方式对规则和守序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除此之外,家长要和幼儿教师及时沟通,重视教师指出的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存在的不守序问题,并且通过指正和激励双向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改正,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者命令幼儿马上改正。家长要和幼儿一起分析不守序行为可能为他人带来的不便,帮助幼儿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性,对于幼儿的进步也要予以及时的肯定和激励。

结语:幼儿社会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和父母的帮助、鼓励,家庭和学校是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教师和家长都注重幼儿社会意识的培养,幼儿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小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张荃荃.幼儿违反游戏规则行为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刘念念.昆明市M幼儿园中班区角规则及其执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祁岩.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3,11:69-7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