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分析

杨维娜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泉山湖校区 安徽淮南 232051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抽象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接受水平和数学知识基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学习进度差别较大的问题。我们通过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学生们不仅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做铺垫。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核心素养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地进行教学分层,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分层教学方法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重视合理分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依据教育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分层,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解题技巧的运用程度、数学拓展题的掌握情况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分层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分层应该是隐性的,教师不能将这种分层直接地告诉学生或者表现出来,否则很容易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之类的学生划分为学优生;学习踏实、知识水平一般、分析能力一般、接受新知识较快、上课积极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粗心等之类的学生划分为普通生;知识水平较弱、理解能力差、缺乏学习信心、接受知识能力较弱等之类的学生划分为学困生。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分层来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分层,保证分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分层教学,并确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一课时,这节课时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让学生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归纳出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任务,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全部掌握混合运算的法则,即第一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直接从左到右算;第二只有乘、除数法的混合运算,也是从左到右算;第三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先计算乘除,再计算加减;第四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对于数学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前面三点运算法则,基础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先掌握前面两点运算法则,然后再循序渐进的加深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压力,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提升。

三、教学活动进行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开展教学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把将教学大纲上面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不同层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分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符合每个层组的学习活动,来满足他们数学学习的需求。例如在上《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讨论自己都认识哪些图形,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图形看学生是否认识,然后根据不同层组的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学习的水平。

四、作业分层

布置课后作业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检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掌握其学习情况。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布置作业只看數量,不重视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教师应当改善这一情况,采用分层作业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布置适当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完“圆柱”这部分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中学习到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各个部分的特征及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式等内容,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进行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练习。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需要让其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计算表面积和体积,如学生家里的笔筒。这部分学生不仅需要完成计算,还需要进行测量。这样的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提升,进而更为全面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评价分层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过分重视,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式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结果,但并不知道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随着分层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学生展开全面的评价,也更为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变化,进而更好地展开教学。这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收获相应的成就感。例如,“解方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的含义,进而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写法,并能运用这部分内容进行一系列难度较低的方程的求解。因此,教师针对本节课堂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针对学生的做题步骤展开,然后根据学生对课堂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有些学生虽然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于不同的原因出现一定的错误,但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十分认真积极,此时教师也需要对其学习态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收获全面的评价,进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作为小学重要的科目之一,学好数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将分层教学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分层、备课分层和教学方法分层,更好地完成分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芳.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60-260.

[2]张洪.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7,15(5):155-155.

[3]郑梅.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3(10):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