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存教育的途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3


幼儿生存教育的途径探析

巫俐群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 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学会生存是教育追求的目标,生存教育对幼儿的一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贫乏,他们对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了解很少,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生存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期就对幼儿进行生存教育,本文探索了生存教育的途径,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生存教育,途径


通过幼儿生存教育,使幼儿学会在“独自”情况下生存,培养自理能力;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培养创新能力 ;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在集体中生存,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培养抗挫折能力。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幼儿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优良个性品质的过程。开展幼儿生存教育不仅是世界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幼儿人生需求出发,教育应优化幼儿生存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增强幼儿积极生存的意识与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实现教育目标,让孩子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人生毅力,拥有人类最丰富的同情心、爱心,从而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

、幼儿生存教育意义

(一)符合世界人才培养的要求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提出了终身学习的任务。这四大支柱中的核心就是学会生存,它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学会认知是指获得理解的手段,其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这也就是说要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学会做事是指要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以便不仅获得专业资格,而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实际的动手能力,而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综合而成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是指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学会生存是指要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

(二)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的要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生惯养、高分低能”等词依然成为我国大多数儿童的代名词,这样的人才现状已不适应国际化市场竞争需求,这对中国教育是一个严重的警示和挑战。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通过幼儿生存教育,使幼儿学会在“独自”情况下生存,培养自理能力;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培养创新能力;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在集体中生存,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培养抗挫折能力。生存教育为幼儿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仍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意味着孩子的发展不仅有学习的任务,还应当掌握生存的本领。幼儿生存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观念的全面更新,实施以人为本,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尽管这五个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只重视幼儿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比如只关心幼儿在幼儿园会认识几样新东西、会说几句话、会唱几首歌、会画几幅画,而往往忽视孩子是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是否会自己保护自己、是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否能与别人友好相处、是否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等,而这些却是一个人今后生存所必需的能力。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求知欲旺盛,喜欢活动,喜欢模仿,独立活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贫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期就对幼儿进行生存教育,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应变能力,以及善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善于创新与探索的能力。

、幼儿生存教育目标

幼儿生存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幼儿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个最稚嫩、最易受伤害的时期,同时幼儿期又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和可塑时期,因此对幼儿进行生存教育有着深刻和长远的意义。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幼儿生存教育的资源,关爱幼儿的生命,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生存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获得终生有益的经验。通过生存教育,使幼儿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幼儿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三、实施幼儿生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生存教育的目标应明确具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标的实现并非只看幼儿获得基本知识的情况,关键还要看他们能否将知识转为能力,所以要求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有利于体现幼儿能力的实践活动。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遵循生存教育总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幼儿的不同兴趣需要等个性特点,将目标逐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个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上。总之,分解目标要做到具体化,应考虑目标的基础性、差异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幼儿生存教育应一日生活化

幼儿教师应将幼儿生存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教育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四、幼儿生存教育的途径

(一)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生存教育

生活即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无处不在。我们完全不必把穿鞋、吃饭这些可以在生活中自然渗透的内容变成课的形式。真实的生活为幼儿提供了更为感性的学习内容、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我们让幼儿逐渐从课的捆绑中解放出来,回到自己的生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极其关系。生活既可以是教育的内容,也可以是教育的途径,如洗手、吃饭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都可以自然而随机的渗透着许多教育,我们必须从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小事入手,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生存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例如,幼儿学习正确的筷子使用方法时要在生活活动中,随时纠正与表扬,注意个别指导。在每次午餐中,教师应注意巡视,观察幼儿使用筷子的情况。对能正确使用筷子的幼儿及时表扬,并发小奖品以资鼓励;对于还没掌握拿筷子方法的幼儿,教师更要有耐心地一一帮他们纠正姿势,鼓励他们不要气馁,逐步提高拿筷子的技能。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生存教育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科学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社会: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语言 :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艺术 :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生存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渗透在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中。

(三)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生存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指出:“游戏是儿童将来一切活动的幼芽,它是人类认识的重要工具,它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游戏不仅使幼儿感到快乐,而且是开发他们智力的有效方法。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游戏,并且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可取得教育幼儿的最佳效果。因此,只要教师们在生存教育活动中巧妙的利用游戏,注意游戏的创造性、活动性、知识性和心理性,游戏将会在其中发挥它奇特的作用。

(四)创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促进生存教育的开展

幼儿园环境应达到“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和“有积极的情绪氛围,能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创设目标。因此,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积极创设身心愉悦的精神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综合性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及活泼开朗的性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在所有电器插座旁,都贴上幼儿自制的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可设立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如判断性的“谁的习惯好”的图片,能让幼儿寻找书写习惯、站立习惯、看电视距离、讲究卫生、环境保护最正确的孩子,找到后贴上标志,最好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幼儿互相讲讲,这样时刻提醒幼儿注意,“谁的做法对”的图片,能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增加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每天的晨间谈话中,教师还可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每天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时时以热情洋溢的情感接纳幼儿,处处以体谅和容忍的态度体谅幼儿的过失行为,让幼儿生活在充满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生活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能促进生存教育的开展。

(五)幼儿园、家庭、社区相互合作,保证生存教育的有效实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幼儿生存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从家庭开始的。此外,家长有不同的知识和专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幼儿园可以挖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来帮助儿童学习,同时也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咨询和帮助。如:幼小衔接工作可以请当小学老师的家长来园与家长及小朋友一起座谈、交流。又如:有关“认识自己、认识五官和保护牙齿”等主题活动,可以请在医院工作的家长给小朋友教学,请他们来做客座老师。

社区是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它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小区周围的医院、商店、邮局、学校等服务设施,这都可成为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资源,为了使幼儿了解一封信的传递过程,可以带幼儿到邮局参观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为了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开展角色游戏,带幼儿到商店观察售货员是如何接待顾客的;还可以了解社区不同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知道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体会赚钱的辛苦等。

综上所述,幼儿的生存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工作内容,也应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为了保证生存教育的有效实施,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必须紧密合作,那样才能为幼儿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雅克·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 唐梦亚.游戏方法在幼儿生存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J].才智,2014(29).

[3] 马静.幼儿园“三生教育”策略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2).

[4] 巫燕华,谢可琪.强化危机生存教育,助力学生平安成长[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