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脾论治小儿遗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从肺脾论治小儿遗尿

王丹妮 冯晓纯 通讯作者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 长春市 130000

摘要:遗尿的病因较复杂,且疗程都较长,疾病本身对患儿的身体影响并不大,但长期的遗尿对患儿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冯晓纯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工作,有着30余年丰富的经验,治疗小儿遗尿,笔者通过跟师过程,具有颇深体会。本文就冯晓纯教授治疗小儿遗尿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医药;小儿遗尿;心理疗法;外治法

  1. 疾病概述

遗尿又称“遗溺”“尿床”等,是小儿常见肾系疾病的一种病症,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本病治疗疗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因此往往给患儿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例如自卑、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影响要大于疾病本身所产生的影响,据国外资料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遗尿,部分患儿有自发缓解趋势,但仍有约0.5%~2%的患儿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1]。本病虽有自愈倾向,但仍有少数病例直至成年依旧存在,不仅会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家庭对疾病的承受负担。在当今注重身心共同发展的社会,遗尿症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者和家长的重视。

导师冯晓纯教授为全国首位儿科国医大师王烈教授学术继承人,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致力于临床及教学,擅长治疗小儿热、咳、喘、泻、便秘、紫癜、肾病、心肌炎、抽动症及过敏性疾病、传染病等。冯晓纯教授总结多年经验,笔者跟师过程中感触颇深,现将冯晓纯教授的诊治思路及用药经验汇总如下。

2.病因病机

遗尿的病因多为先天禀赋的不足,以及后天失养所致。小儿脏腑娇嫩,常表现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其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但与肺、脾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病机则为三焦气化失司,膀胱约束不利。冯晓纯教授治疗本病,认为疾病的发生与肺脾有着很大的关联,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主运化水湿,肺失宣降、脾失运化,则发为遗尿。《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表明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之宣降、脾之运化转输都是关键。《景岳全书·遗溺》:“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指出因虚所致遗尿,多从肺论治,若肺不能宣降,则肾不能固摄,强调肺与肾关系密切。

3.治法用药

肺气具有通调水道的作用,主宣发与肃降,而疾病的发生又与气机的紊乱有着直接的关系,故治以调理肺气为主。遗尿是小儿常见疾病中的一种,近年来的调查中,小儿遗尿的发生率较前明显上升,这就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如果因此而产生的心里问题,将影响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西医方面治疗此病主要有药物、报警器、膀胱以及排尿功能训练等方法,药物主要有去氨加压素、三环类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物等,但疗效大多不佳,易复发,而多有副作用,此时,中医的优势作用则表现出来,治疗此病具有多种治疗方式。

冯晓纯教授治疗本病多采用内治、外治共同治疗,中药治以补肺健脾,固摄小便,从肺脾进行辨证论治,辩证为肺脾虚所致,则选用自拟方,剂型为中药免煎颗粒,其为补中益气汤加减所组成,其中黄芪补中气,固表气,党参健脾益气共为君药。麻黄宣发肺气,具有发散的作用,肺气得以宣发,则水上之源则清,肃降之能复,津液不得妄泄。葛根升发清阳。山药、芡实、白术健脾益气,止汗,共为臣药以助君药宣肺健脾益气之功效。益智仁固精缩尿,温脾。桑螵蛸、金樱子固涩缩尿。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助君臣益肺脾之气,涩尿,又可佐制麻黄之发汗,以固涩止遗。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宣肺健脾益气,通调水道,则遗尿止。

验案.患儿王某,男,6岁,2020年08月31日初诊,主诉:遗尿2年,现症:自幼起经常睡中遗尿,醒后方觉,夜遗尿1-2次,一周3次以上,无尿频尿急,平素易感冒,自汗,纳差,寐可,大便时干时稀,小便偏黄。查体:舌质淡,苔薄白,脉和缓。辅助检查:腰骶椎正位片、泌尿系彩超及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遗尿,证属肺脾气虚型,西医诊断:遗尿。治法:补肺健脾,固肾止遗。方药:黄芪10g、白术10g、党参10g、麻黄6g、葛根10g、山药10g、芡实10g、桑螵蛸10g、益智仁10g、金樱子10g、五味子6g、甘草3g。日1剂,14剂,温开水120ml冲服,40ml/次,日3次口服。嘱患儿家长睡前严格控制进水量,睡前2小时不饮用或食用流质饮食,日常进行憋尿训练,白天多饮水,憋到无法忍受再排尿,可在夜晚唤醒患儿进行排尿,还要对患儿进行心理沟通,避免产生自卑心理,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体罚患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020年09月15日患儿再次就诊,遗尿1周小于3次,1夜遗尿1-2次,食纳尚可,夜寐尚可,二便正常,前方加石菖蒲10、鸡内金10g,继续服用14剂。2020年09月30日三诊,患儿遗尿次数减少,患儿明显好转,故再服用14剂以巩固,电话随访,患儿无遗尿,无复发。

穴位贴敷作为外治法的应用,有一定的新颖性,它安全,患者及家长操作起来简单,适应的疾病较多,因此可以广泛的应用,价格相对较低,患者也比较容易接受。通过使患儿体内的环境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其治愈率较高,效果较好,可广泛应用。穴位贴敷治疗使用五倍子、桑螵蛸、煅牡蛎、菟丝子、益智仁等药物用醋调和于神阙、关元、肾俞等穴每次1-3小时,每日1次,温敷,疗效显著。据相关结果显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6.7%[2]

  1. 结语

遗尿是由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引起的疾病,因此在治疗上就需要我们排出外因,医者与家长共同努力,同时还要做好较长的用药周期准备。遗尿的治疗,中医较西医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通过肺脾方面论治遗尿,显示出肺脾在肾系以及整个人体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辨证论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外治法的作用也逐渐突出,穴位贴敷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及治疗。由于遗尿本身没有危险性,所以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忽略,但因此而产生的心理方面的影响确是深远的,因此,注重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我们要及时关注因心理因素产生的疾病为患儿所带来的影响,在遗尿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仲易,杜可,李晨,等.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遗尿症(修订)[J].中医儿科杂志,2018,14(1):4-8.

[2]梁巍,张楠,李娜.遗尿贴穴位贴敷治疗儿童遗尿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1):88-89.

作者简介:

王丹妮,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小儿脾肾及肺系疾病的研究。

冯晓纯,通讯作者,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