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慢性心衰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探讨

玛依拉 · 艾尔肯 全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保健中心特诊区,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护理依从性。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精神面貌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依从性,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况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心衰;临床护理

引言: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使老年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成为了各大医院关注的焦点。而慢性心衰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腹胀、食欲不振和恶心等临床症状,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显著下降,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本次研究详细探讨了健康教育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此为增强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3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2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为(61.3±1.2)岁。在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2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3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为(61.6±1.3)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疾病知识教育

根据患者的文化接受程度,结合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症特点,通过视频、图片、文字与口头交流相结合,向慢性心衰患者开展疾病知识教育工作。使患者深入了解慢性心衰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显著增强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知程度,从而消除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误解,令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1]

1.2.2 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极容易在治疗期间产生焦虑、抑郁和烦躁等不良情绪,致使整体治疗效果显著下降,使临床护理工作也面临较大的挑战。面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通过听音乐、看电视、呼吸指导和沟通交流等方式,及时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令整体护理效果得以改善[2]

1.2.3 日常饮食教育

在日常饮食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慢性心衰患者尽量减少盐分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肺水肿病症的发生,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令患者的整体护理体验得以改善。并严禁患者吸烟和饮酒,嘱咐患者多食用蔬菜与水果,协助患者养成良好正确的饮食习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大幅度的提升[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以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精神面貌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依从性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和(60a1c874c29df_html_e696429f9094e307.gif ±s,分)标识效果,经X2和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从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功能评分、 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和精神面貌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为92.00%(23/25),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为80.00%(20/25)。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60a1c874c29df_html_e696429f9094e307.gif±s,分

组别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物质生活

精神面貌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71.84±1.25

90.63±1.05

68.46±1.96

91.95±1.45

66.98±1.35

92.45±1.85

70.15±1.85

91.75±1.47

对照组

71.82±1.65

81.78±1.95

68.05±1.75

82.95±1.32

66.12±1.15

81.92±1.05

71.65±1.13

81.95±1.46

t/X2

0.685

9.805

1.157

9.126

1.854

12.458

1.458

10.95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况对比(60a1c874c29df_html_e696429f9094e307.gif±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50.12±1.23

32.12±1.23

50.15±1.22

30.12±1.09

对照组

50.54±1.25

41.48±1.22

50.95±1.19

40.14±1.08

t/X2

0.952

9.451

1.021

10.481

P值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法,对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能够从病症认知、心理健康和日常饮食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和饮食指导等措施,显著提高患者的相关认知水平及护理依从性,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均得到较好的改善。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精神面貌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依从性,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在提升生活质量、改善不良情绪和增强护理依从性方面效果显著,使患者的身心状况尽快好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桂琴.健康教育结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194.

[2]欧文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母婴世界,2019:268.

[3]李娅.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