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

徐漫丽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陈屿中学 317604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提出课堂问题并主动思考。数学学科富有极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要使课堂充满有意义的问题,让问题充满学生的思考。本文从课堂问题的重要性和如何让数学问题充满思考两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课堂;思考

引言

由于数学富有极强的逻辑思维性,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很好的逻辑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问题授课时,应当多关注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而问题授课方式属于探究型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学生增强了自己对于课堂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在课堂当中以我们的学生自己作为课程的主体。在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如何将提出的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实践当中,如何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和增加学生的专注度,如何激发和增强学生对提问的积极性,这三个问题成为教师教学中所面对的难题。为了改善课堂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所进行的教学流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我们的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吸收自己所学,教师要采用探究教学法,其中最常使用的就是提问法,而问题必须充满深度和具有实际意义,这要求课堂充满有意义的问题,问题充满深远思考。

一、问题贯穿课堂的重要性

1.适当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问,通过提问的环节来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据实际教学所得,课堂上的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导致了学生往往不能够在一节整堂教学中充分地聚焦自己的注意力,尤其某些教师经常采用枯燥直白的授课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但是提问法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有效地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思考探究性思维,形成自主学习的一种良好习惯。问题是能够激发和催化学生们的兴趣,兴趣是我们教导学生们最佳的老师,让我们的课堂里充满了一个富有意义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改善我们的教学结果。

2.合理提问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并且树立了问题的意识。数学课堂上教师进行合理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往往需要面对全班,合理组织措辞,用语言表达自己。这一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勇气,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学生今后在各种公共场所自由表达。充满了问题的课堂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型的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逻辑思维的缜密度。在这样互动的课堂当中,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的查缺补漏,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问题贯穿于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在提问环节当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3.充分提问增进师生友好互动交流

提问式教学能够促进师生的交流,在数学的课堂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法,既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到每一个同学学习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能够得到充分的反应,根据生源不足,注重教学,制定更合适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和谐相处与教师互动教学方式等也可以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综合教学效果,拉近了课堂师生之间的精神心理实际距离,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

二、让问题充满思考的关键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方法也需要注意提问的质量。不仅有足够数量的问题,而且有质量的问题。无意义的问题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重心发生偏离,严重造成学生对数学的厌倦。因此,设置一个问题的目标应该是具有深远意义,问题的目标也应该是设置合理的难度,并且能够达到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 问题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提问的基本原则,教师为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当充分了解课程内容,掌握教学进度,根据课本的重难点和关键点进行提问。设计问题的环节中,教师要从全局来掌握知识结构,在关键之处设置思维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课本相关规律的归纳总结,设置有关的问题来帮助学生们发现新知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外,要注意提问的准确性。一方面要防止疑难问题的出现,这会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问题过于简单,导致学生自满。

  1. 问题的层次性

教师要深刻认识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提出相应的难点问题。要把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从浅问题到深问题,逐步理解所学知识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逐步的去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层次不明的问题容易将学生的思维训练打乱,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们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也都可以是从大到小,先让学生提出一个大的问题,给每一个学生留一个宏观的印象,再将大的问题划分成小的一个问题,让每一个学生们都能解决每一个小的问题,当每一个学生们都知道了这个小的问题如何得到解决后,大的问题自然也就得到了解决。通过这种提问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他们的发散型思维,增强对问题的分析。在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一定是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使得问题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数学课堂,问题本身就充满了思考,提高了教师的课堂质量。

  1. 问题的趣味性

对于数学来说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初中生在这门课程中学习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感性的认识,往往很难理解数学思维,针对我国现代数学这门课程的这种特点,在充分保证了问题的准确度和深刻性的前提下,丰富了问题思维的趣味性。趣味性的教学问题能够缓解课堂的枯燥,引起教师和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也可以调动和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了学生认真、专注于课堂的教育。

  1. 问题的发散性

数学课堂的问题要具有发散性和启发性,这样子才能够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培养起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其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构建结构,从而能够自主的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问题在经过设计之后,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吸取知识,同时还能够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推理技巧。

三、结论

现今我国初中数学课程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的自主性和学习技巧,并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健康成长。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合理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当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重视提问法的应用。充满问题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促进师生的活动。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要以提出问题为基础线索,引导小班学生们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与之形成新型的朋友式师生关系,营造和谐丰富的课堂教学气氛。

参考文献
[1]刘冬梅;在问题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王淑珠;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鲍清;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4]陈羚;课堂师生问答历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5]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