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统编教材有效教学——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新版统编教材有效教学——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为例

尚朝辉

云南省腾冲市第五中学 云南 腾冲 679100

一、教材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是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第5课,教材中分为三个版块,分别是: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本节课知识跨度较大,教学时需注意让学生用历史思维思考问题,将各个内容串联起来,最终全面认识政权更迭、民族交融,并认识到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

能力目标:在学习教材知识之于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能够通过分析历史图片以及历史资料,对相关历史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趋势的增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重难点

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

难点:多角度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课前准备

1.教师:整合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开展一个清醒的头脑风暴,请大家想想,有哪些歌曲的名字是历史上的名人。待学生回答《曹操》后,再播放一小段歌曲。而后提出:正如歌曲中唱到的:东汉末年分三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和此有关。让我们一起看看分了哪三国,他们的政权更迭又是什么样的。

2.新课教授

环节一:三国与西晋

提问导学

问题1:三国和西晋是如何更替的?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明确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统一与灭亡这几个知识点。

问题2:读教材中的三国鼎立形势图,概括少数民族向内迁徙的特点、原因?影响?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明确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很多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匈奴、羌、鲜卑族等是主要的内迁民族。

深度探究

师生活动:分析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影响。

原因: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吸引。中原战乱,他们趁机入主。

影响:加快了对落后地区的开发,让全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更加平衡,助力各民族共同发展。

环节二:东晋与南朝

提问导学

课堂教学中采用提问的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可和学生展开合作探究,给学生一定的指引,后续环节则重点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可不过多干预。

问题1:东晋与南朝的政权是如何更替的?

学生活动:读教材,自主总结更替特点。

问题2: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特点、影响?

学生活动:自主总结。这一部分内容较多,可引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如图1.此表格只作参考,学生也可自行总结,重新设计。

610cabcff2534_html_e69005371d93c67.png610cabcff2534_html_34da5300b9697738.png

问题3:教材中“历史纵横”中提到的“东晋的士族专权”,你如何理解?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问题4:结合教材中的“学思之窗”材料,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思考当时的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由此再进行延伸,思考东晋与南朝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状况如何?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在教学时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要开展“让”学,让学生自己掌控课堂,掌控自己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发展会非常快。比如在本节课中,学生总结东晋与南朝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状况就总结得非常好,在课堂上有这样一幕。

师:东晋与南朝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状况如何呢?

生1:大批的人流亡南下,这提供了非常多的劳动力资源。

生2:不仅是劳动力资源,他们也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生3:而且在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被大量开垦,所以相应的,农作物品种增加了,产量也提高了。

生4:这一时期,手工业、纺织业等,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将这些答案整合起来,就能说明东晋与南朝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状况了。

这是学生自主探究加上合作讨论、探究得出的答案。

环节三:十六国与北朝

谈话导入

师:我们刚才看到东晋通知了南方,促使南方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那此时的北方情况如何呢?请同学们读教材内容,然后回答。

生:北方出现了很多割据政权。

师:对,非常好,那有没有具体数字呢?有多少个割据政权?

生:最主要的有15个。

师:对,再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这也就是我们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十六国与北朝。

合作探究

问题1:十六国的政权更迭状况如何,他们的共同点有哪些?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政权更迭在谈话导入部分已经提及了,故,学生只需总结其共同点。

问题2:阅读教材中的东晋十六国形势图以及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思考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是由哪个政权统一的,其是如何进行改革,推进民族融合的。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明确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在位推进民族融合。

深入思考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史料阅读这一板块,其中提到《魏书》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请大家总结一下北魏孝文帝做了哪些改革?

生1:他把都城迁到了洛阳,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鼓励他们和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生2:实行均田制。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生3:不是只分土地,农民需向政府缴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生4: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说汉语。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风俗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那他的改革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同学们可以从积极以及消极两个方面来总结。大家可以先思考,然后再交换意见。

学生总结完毕后,教师统一讲解。

3.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所有的问题都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得出的。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这一门学科是枯燥,是乏味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究,能够很好地冲淡他们对这一学科所存在的枯燥情绪,还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对这一学科的学习产生较强烈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