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中国结合医学急DRG付费改革后的病案管理质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3

发中国结合医学急

DRG付费改革后的病案管理 质量 研究


李小洁,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病案信息管理科 病案室,530011


[摘要]目的: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付费改革前后的病案管理质量进行对比,总结病案质控对策。方法:选取本院DRG付费改革前(2020年8月~2020年12月)的病案管理质量为对照组,选取本院DRG付费改革后(2021年1月~2021年5月)的病案管理质量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改革后,病案3日归档率、终末病案质量(包括各种记录书写规范率、甲级乙级病案率)、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包括各诊断填写完整率、诊断和手术填写规范率、离院方式准确率)均优于改革前,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保DRG付费改革后,通过加强一系列的病案质控,病案归档率、病历书写时效、病历书写质量、首页填写质量和病案归档完整性进行效果评价,均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DRG付费改革病案管理质量


现阶段,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是比较先进的支付方法,是综合患者年龄、疾病、治疗方式、并发症、转归等方面指标,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并进行管理的方法。我国医疗保障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DRG分组的数据要求、质量、时限等要求[1]。病案管理是DRG分组的重点,其数据质量、上传时效性,直接影响到DRG分组质量及应用效果,为探究DRG付费改革后的病案管理质量,本文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本院DRG付费改革前(2020年8月~2020年12月)的住院电子病历数据为对照组,总份数16210份;选取本院DRG付费改革后(2021年1月~2021年5月)的住院电子病历数据为观察组,总份数18654份。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组 实施DRG付费改革后,我院对病案管理方式进行了优化改革,具体措施为:病案科人员、一线医师联合返聘专家,成立终末病案质控小组,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11 号)[2],根据15%比例,随机抽取病案,并进行质量分析。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国卫办医发[2016]24 号)要求[3]以及医院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病案首页质控体系,对病案管理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如重点检查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手术记录、病案首页24小时内完成率等。同时,持续监管病案归档、终末病案质量和首页质量这三个关键环节,形成大环套小环的封闭管理。

1.2.2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病案管理,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病案管理。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病案归档率 统计两组3日归档份数和归档率。

1.3.2比较两组终末病案质量 主要包括甲乙级病案、入院记录书写规范、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规范、出院记录书写规范指标[4]

1.3.3比较两组病案首页质量 主要包括首页填写完整、诊断填写正确、手术操作填写正确、离院方式填写正确指标[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案归档率比较

观察组病案18654份,3日归档18187份,3日归档率97.5%,对照组病案16210份,3日归档14589份,3日归档率90.0%,x2=1.445,P<0.05。

2.2两组终末病案质量比较

观察组甲级病案率99.0%、入院记录书写规范率98.3%、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规范率98.4%、出院记录书写规范率9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终末病案质量比较

组别

病案份数

甲级病案

乙级病案

入院记录书写规范

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规范

出院记录书写规范

观察组

2798

2770/99.0%

28/1.0%

2750/98.3%

2753/98.4%

2750/98.3%

对照组

2432

2149/88.4%

283/11.6%

2269/93.3%

2269/93.3%

2279/93.7%

χ2


1.600

8.917

2.221

1.109

1.113

P


<0.05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病案首页质量比较

观察组首页填写完整91.0%、诊断填写正确94.0%、手术操作填写正确89.0%、离院方式填写正确9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案首页质量比较

组别

病案份数

首页填写完整

诊断填写正确

手术操作填写正确

离院方式填写正确

观察组

2798

2546/91.0%

2630/94.0%

2490/89.0%

2630/94.0%

对照组

2432

972/40.0%

1459/60.0%

1150/47.3%

1702/70.0%

χ2


19.856

7.506

12.759

3.512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环节,病案管理流程繁琐、归档时间滞后、病案内涵质量不高、病案首页数据不完善等是困扰病案管理的主要问题,也是导致常规病案管理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

依本研究结果,从统计学角度分析,病案3日归档率明显提高,在改革前与改革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案终末质量控制中甲级乙级病案率、入院记录书写规范率、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规范率、出院记录书写规范率改革后均优于改革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案首页首页填写完整率、诊断填写正确率、手术操作填写正确率、离院方式填写正确率在改革前与改革后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各率均显著提高,尤其病案首页质量观察组远远高于对照组。说明DRG实施后通过干预病案管理质量控制,取得很好的成效。医保DRG付费对病案数据上传有时限性,必须按规定时间内上传所有医保清单。因此,提高病案管理质量,特别是病案首页填写质量,至关重要。病案首页是患者整个住院治疗总概况,首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真实性、影响医院绩效评分高低、影响DRG分组的权重、基准点数等指标高低,医保付费结算总点值也随之受影响。

由此可见,医保DRG付费改革后,我院病案归档及时性显著上升,病案管理质量显著提升,这一工作是后续环节的基础,为接下来的质控、编码以及DRG付费奠定了基础。病案管理质量控制过程中,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按新标准,重新组织医务部、病案人员、一线医师和返聘专家组成质控小组,每月定期进行病案检查,重点检查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手术记录、病案首页24小时内完成率,保证了病历书写时效性。检查是否存在不合理复制病历、知情同意书是否规范签署、重大检查和诊疗行为记录是否准确,保证了病历书写规范性;检查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选择是否正确、手术名称书写是否规范、入院病情和离院方式是否填写正确,保证了病案首页填写完整性。检查纸质病案是否存在缺漏单现象,如相关纸质检查报告因延时报送导致延迟归档等,保证了病案归档完整性。高效的病案流程和完善的数据生态,是DRG付费的前提。通过首页质控平台和信息化技术的营养,能更好地监管病案首页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小组成员定期对病案首页质量进行管理,能针对重点数据进行首页全面覆盖,有效保证了数据质量。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病案3日归档率、终末病案质量以及病案首页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也直接证实了DRG付费改革后病案管理质量显著提升。朱晖等人研究发现[6],基于DRG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的持续改进效果显著,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医保DRG付费改革后,病案质控得到了加强,病历书写质量、病案首页质量得到了提高,病案管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月红,雷朱翎.DRG分组付费法对医院的运营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总会计师,2020,0(3):56-58.

[2](卫医政发〔2010〕11 号),《病历书写基本规范》[S].

[3](国卫办医发[2016]24 号),《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S].

[4]赵鑫,马云波.实施数字化扫描后病案修改的流程再造[J].中国病案,2019,20(12):1-3.

[5]张晴晴.基于临床医学数据平台优化病案管理流程[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3):41-43.

[6]朱晖,毛英,杨淑梅.基于 DRG 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的持续改进[J].中国病案,2018,19(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