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文明史观的必要性及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文明史观的必要性及策略分析

牟健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初级中学 404000

摘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对文明史观的研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文明史观作为历史学研究的产物,也已经逐步渗透到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教材以及考试命题等各个领域,再加上历史课程革新的不断深化,历史课程标准侧重于文明史观理念,至此初中教学也将文明史观纷纷渗透到历史教学当中。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文明史观;必要性;策略

引言

就当前情况而言,文明史是当前史学观念中盛行的一种史观,并且提出了社会发展史也就是人们文明发展的历史,在对历史进行学习和研究过程当中,应该提高历史发展期间文明成果的重视度,面对人类文明发展这样一个环境,深刻意识到不同文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地位,将文明史观渗透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观念,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教学质量和效果。

1.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文明史观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首次接触历史这一门学科,在感觉陌生的同时又充满了好奇心,从初中时期就着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对之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非常有必要将文明史观渗透于初中历史教学当中。

1.1文明史观是历史学科更好发展的必然需求

伴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人们在回顾历史发展并对不同历势力优势和弊端进行分析的时候开始侧重于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文明成果,更加注重文明之间的往来,同时大力倡导采用和平的方式与其他国家相处。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国际环境,文明史观得到成为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越来越的学者投入到文明史观的研究当中,并且提出应该将文明史观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1]。另外,历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也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了社会及文明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历史学科与社会及文明发展之间息息相关,它们存在相互推动的关系,所以历史教材应该紧随历史学科的最新研究,充分运用其研究充分成果,这样一来将文明史观更好的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当中,不仅展现了时代特点,同时也是历史学科发展的要求。

1.2及时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导向,将历史教学与文明史观有机融合,可快速更新历史教师的教学和史学观念。第一,不断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成效,初中教师的历史教学不在单一的限制于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地区甚至国家的历史发展,而是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全局发展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全面掌握社会历史发展存在的一般规律,进而为高效、高质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成效,将文明史观融合到历史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轻松、真实的学习环境,让整个学习更加注重某时期历史与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联性,同时明确该阶段历史在对整个世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和感悟历史,提高历史知识学习的活力。

1.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所谓历史意识就是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具体描述,并且在遵循求真务实的原则性吸取前人教学并对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观念和要求。文明史观就是要求应该注重现代文明产生的影响,很显然将文明史观渗透到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人们社会历史发展勋在的规律,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2]

2.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文明史观的主要路径

2.1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师文明史观意识

  1. 学校当中的历史教学研究组织应该采用研讨会的方式,定期组织教师以文明史观为核心开展探究会,同时加强学校之间有关史学的学术交流会,促使教师建树正确的文明史观意识,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文明史观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历史教学水平。第二,将文明史观贯穿于备课、讲课评课等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加大文明史观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力度,不断扩展自己的史学视野,进一步提升其历史素养。

2.2将课外史料引入到教学当中

新课改中就明确要求学生应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方法,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例如《资治通鉴》、《清明上河图》等等,教师应该阅读这些史学作品,首先提高自身史学的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可以充分展现文明史观的材料用以辅助教学,让更多学生切身体会到历史学家的思维方式及其特别之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记忆。例如在学习《三足鼎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引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部分内容了解三足鼎立是如何形成的,曹操之所以可以统一北方的原因,并从中料了解曹操和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并对其进行评价,让更多学生意识到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分裂局面知识短暂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透彻了解中华文明独特性的形成提供了基点,同时让学生了解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

2.3教师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文明发展以及作出的牺牲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明白“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的真正含义,促使学生从辩证的角度对待历史上各种战争及掠夺等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并且让学生明白,这些战争和掠夺是次要的,社会文明在其促进下不断发展才是非常重要的[3]。最大限度的利用文明史观,在其引导下让学生正确学习历史知识,不能过于注重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作出了怎样的代价。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虽然生活环境本就艰苦,战争让广大人民群众民不聊生,但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道路上不畏艰险,甚至很多英雄付出了生命,但是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结束语

文明史观是史学研究的一种范式,从横向角度来说需要深入理解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多元性和统一性,而从纵向角度来说,大力提倡认识我国文明与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去向,更好的掌握各个文明发展存在的规律及其之间的联系。将文明史观渗透于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充分运用自身的独特性及多样化吸引更多学生注意力,从根本上彻底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敬仰。另外文明史观不仅可以促进历史学科的发展,全面提升历史教学的整体性,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宇.也论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文明史观之必要性[J].现代交际,2020(08):199-200.

[2]毛静.初中历史教学中文明史观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0):105.

1

2

3[3]马福.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文明史观[J].教育,2020(0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