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辩证治疗耳鸣耳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针灸辩证治疗耳鸣耳聋

罗丹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16

摘要:据调查,我国耳聋耳鸣发病率高达20%且有继续上升,发病人数多,范围广,发病急的趋势。耳病研究中心数据表明,中老年耳聋耳鸣的发病率更是高达67%,耳病可诱发多种头痛,失眠,食欲不振心理和生理疾病,长期困扰着患者,对身心造成伤害。耳聋耳鸣治疗手段众多,可以用西药、中药、手术,心理学疗法等等,针灸治疗耳聋耳鸣具有易操作、痛苦少、疗效好的特点,本文根据不通的证型,从临床角度阐述了几种针灸治疗方法,疗效良好。

关键词:耳聋耳鸣;针灸;证型

耳鸣耳聋,都是听觉异常的一种病症。耳鸣是以耳内鸣响,妨碍听觉为主证。耳聋是以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不闻外声为主证。二者症状虽有不同,但其发病机理及治则、取穴基本相同,故合并来讨论。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本病的辩证治疗也应根据患病时间的长短,病因于经络,或因于脏腑;或治在经络,或治在脏腑;或其标或治其本;或升或降;或患野取穴,或辩证取穴,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目的。

1、辩证论治

耳鸣、耳聋的辩治,首先分辨虚实。实证,由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或由肝胆火逆、上壅于耳者,治宜清肝泻火,宣通耳窍,或清降肝胆之火,宣通耳络;由痰郁化火,痰火上升,阻塞耳窍者,治宜清降痰火,宣畅耳络;由风热感冒反复复发,风热之邪上扰窍络,或温邪上攻,损蒙窍络者,治宜疏风清热,清宣耳络,或治宜清宣少阳,宣畅窍络。虚证,由肾精亏虚,清窍失养者,治宜补肾益精,滋阴潜阳;由脾虚气陷、清气不升,或脾阳不振,清气不升所致者,治当健脾益气升阳,后者佐以温阳;如属化源不足,气血亏虚者,治宜补益气血,佐以补虚聪耳1】

2、临床论治

本病临床有:肝火上扰、肝胆火逆、痰火上壅、风热上攻、肾精亏损和脾虚气陷等证型,现将以上几个证型的论治会述如下。先天性耳聋、耳鸣、外伤性和其他病证,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伴有的耳鸣耳聋不在本此讨论范围之内2】

2.1肝火上扰型

主证:鸣声持续不断,耳聋时轻时重,每因郁怒而耳鸣、耳聋加重。兼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多梦少寐,尿赤便秘,或有胁痛等。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治则:清肝泻火、宣畅耳络

取穴:针泻行间或太冲配透天凉手法,翳风、听会或耳门。耳区腧穴,拔针不闭穴孔,令出血豆许,有助消散耳郁热,清宣耳窍。

刺血:太阳穴刺血、大敦刺血、肝俞刺血。

2.2肝胆火逆型

主证:突然耳鸣或耳聋,耳内潮声,或如风声,或如风雷,攻逆阵作。兼见耳内胀痛,头痛(侧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怒则更甚,或夜眠不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有力。

治则:清降肝胆之火,清宣窍络。

取穴:针泻行间、丘墟、耳门或配透天凉,若大便秘结者加泻天枢。若属于龙胆泻肝汤证者,可针泻太冲、丘墟、阴陵泉、具有龙胆泻肝汤之效果。

此外、温邪热病证误服热药,损伤窍络所致者,针泻丘墟或配透天凉,使针感循本经走达耳区,外关能使针感循经上行为佳,清宣少阳经气,配泻患处的耳门或听宫也可配透天凉,清宣耳络。

2.3痰火上壅型

主证:耳内蝉鸣,或胡胡声响,有时闭塞如聋,听音不清,头昏头重,胸闷痰多,口苦,二便不畅,甚则呃逆。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此为《古今医统》中所说的“痰火,壅塞而成聋”。

治则:汪嗠痰,宣畅耳窍

取穴:针泻丰隆、内庭,清降痰火,配泻患则局部的耳门、翳风,宣畅耳窍。耳部腧穴也可配透天凉手法。拔针不闭孔,令出血豆许,有助消散耳内郁热,清宣耳窍。

刺血:太阳穴刺血特效,四花中外刺血以化痰清热3】

2.4风热上攻型

主证:暴然耳鸣,鼻塞不通,头痛,周身酸楚,鼻流清涕或浊涕。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

治则:袪风清热、清宣耳络。

取穴:针泻合谷或曲池、外关,袪风清热;配泻患处的翳风、耳门或听会,清宣耳络。耳区腧穴可酸透天凉手法。

若暴然耳鸣或耳聋,鼻塞不通,兼见风热脉证者,或因外感风热,风热之邪犯于肺卫,上扰耳窍者,或因未以风热感冒施治,感冒之表邪逐渐自愈,而风热上攻耳窍之邪未除,耳鸣或耳聋仍存在者,均以风热感冒施治,可针泻耳门,翳风、合谷、尺泽,疏风清热,宣肺利窍。若仅遗留耳鸣或耳聋,患病时短者,针泻耳门,翳风,2-3次即可治愈。

临床所见,患流感病人,用西药治疗,流感治愈,遗留耳鸣者也不见。是因风热之邪,上攻于耳,仅用西药而未用袪风清热的原因。

2.5肾精亏虚型

主证:耳内蝉鸣,持续不已,由微渐重,夜间较甚,以致虚烦失眠,听力较差。兼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舌红少苔,脉象细弱或细数。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潜阳。

取穴:针补肾俞、肾关、复溜、泻涌泉。或补太溪、三阴交补益精血,配泻耳门或听会,佐以宣通耳窍。

若偏于肾阳虚,耳鸣、耳聋兼见下肢觉冷,阳痿,舌淡、脉象虚弱,治宜温补肾阳,可补灸肾俞,太溪或补状元、肾俞、太溪,温补肾阳,填补精血,类似右归饮之效。

若年老肾气不足,精血亏耗秘致者,针补气海,太溪,三阴交,补肾气益精血。

若属于肝肾阴虚者,可补复溜、曲泉、滋补肝肾;或补复溜、太溪泻太冲,滋补肝肾,佐以潜阳。

若心肾不交之证,兼见耳鸣、耳聋者,针补复溜泻神门,滋阴清火,交通心肾,类似黄连阿胶汤。配泻听会或耳门,佐以清宣耳窍4】

2.6脾虚气陷型

主证:耳鸣、耳聋、劳累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突然空虚或觉凉,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唇舌淡红,舌苔薄白,脉象虚弱。

治则:益气健脾。

取穴:针补合谷、阴陵泉,益气健脾,或加补听会或耳门佐以补虚聪耳。

若属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不能奉养于耳者,针补合谷、三阴交,补益气血。配补耳门或听宫有助于补虚聪耳;或配泻耳区腧穴,佐经宣畅耳络。若属湿浊内停,清气不升所致者,针泻足三里、阴陵泉,行湿和中。配泻耳腧穴佐以宣畅耳络。

3、结束语

本篇以耳鸣、耳聋为主要病证,进行辩证论治的。本病针灸临床较为常见,所接治的病人多是由门诊耳鼻转过来,和病房转来的一些温热病后所遗留的耳鸣、耳聋的患者。因此以实证的较为多见,治疗效果也较为满意。对于一些慢性和虚证的耳鸣耳聋,以及链霉素中毒引起的耳聋针灸效果则要缓慢。耳聋耳鸣的辩证治疗,先以虚实辩证,再以证型针对治疗,对于提高耳聋耳鸣证的诊疗效率,提升诊治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郁山,农凤冠,伍丽蓉等.电针配合艾炷灸与中药治疗虚证耳鸣3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3).

[2]刘广宇,贾煜岩. 耳鸣耳聋临床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1998,1.

[3]沈岩.针刺配合耳针治疗耳鸣45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8):17.

[4]刘东太.耳与肾关系之浅议[J].南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