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学困生”要做到三个“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教导“学困生” 要做到三个“善”

杨宏福

吴川市王村港中心小学 广东省 吴川市 524545

摘要:当前,学校的教育中,“学困生”的成长是一道道不能忽视的坎,要填平并越过这些坎,就要善待、教育、转化好“学困生”。本文从做好三个“善”一一“善爱”、“善观”、“善转”,阐述教导转化”学困生”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 善爱 善观 善转


所教的学生中,遇到的无论是学习表现还是在班级纪律表现,都总是参差不齐的,有守纪自律好学的“优秀生”,有顽皮好事厌学的“学困生”。教育优生、“听话的学生”舒心,而教“学困生”是当老师最纠结的活,是不能不面对的一道道坎。关注“学困生”,善待“学困生”,培育“学困生”,是要静下心来,苦口婆心,一丝不苟,谆谆诱导。要教育好“学困生”,就要做好“善爱”、“善观”、“善转”学困生”。

一、善爱“学困生”

“学困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班集体、干扰同学学习、更有甚者妨碍老师授课,作为普通的反应,“学困生”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学困生”行为表现会更差,越学越困,成绩更糟。

面对着越来越退步的“学困生”,教育的落差之悬殊,作为师者,思想上要善于面对,放下身段,平等地去爱“学困生”,接纳“学困生”的“困”,这是教育好、转变好“学困生”的前提观念。有了这种爱的观念指导,就能淡然面对“学困生”不良表现,甚至可以欣赏他们另类的突出“劣迹”,激发寻求解决之道。

善爱“学困生”,除了自己作为班主任在心理上构筑爱的观念,还要从两个层面去引领:一是引导家长改变观念,重新认识、研究自已的孩子,正确、科学爱自已的孩子。许多“学困生”身上的诸多问题源头来自家庭教育失缺,源自父母监护不当。如:我教一个叫中明(化名)的学生,与同学关系很紧张,动不动就打架,打完后就大哭。经我耐心的与他谈心,了解他待人的观念源于其父亲教的一句话:“绝不能被别人欺负,别的同学打你,你双倍打回他。”于是,我进行了多次家访,找到中明的父母拉家常,开导其父亲关于教育孩子与同学相处的正确观念,使其认识自己家教的不当,重新用正确的方法教导。在家校共育后,中明同学逐渐认识到团结同学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同学,和气对待同学,与同学相处变得和谐了,学习成绩也大有提高。因此,正确开导家长善爱孩子很重要。二是引导班级全体同学团结友好,平等爱护“学困生”,肯帮助“学困生”,真诚与“学困生”相处,不能有不融洽、不接纳、甚至嘲笑讥讽“学困生”的氛围。

二、善观“学困生”

所谓的善观“学困生”是泛指要用发展的眼光善于深入观察了解“学困生”的各种表现,研究其表现背后的可能心理状态,包括细致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学习经历、伙伴亲友及在校表现等。“善观”就要做好调查了解工作,通过家访、了解同学、询问授过课的老师等,所有调查了解工作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不能有负面影响。 对特别突出顽劣的“学困生”要建立记录档案,跟踪教育。通过调查、观察了解,掌握“学困生”的有关信息,分析其个人因素、家庭因素或其他因素可能造成他们“困”的成因,为制定教导转变方案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1. 善转“学困生”

善待“学困生”的目的,是转化好“学困生”,使他们与同龄学生一样身心健康,学好知识本领,快乐成长。要做到“善转”学困生,要重视做好以下五点:

1、转变“学困生”对老师的态度,让“学困生”领会教师的爱。

大部分的“学困生”“不听”教师的话,或者对老师稍有批评就反感抗拒。因此,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往往得到的是不理会,没反应。因此,接收爱的通道堵塞了,还是要用浓浓的关爱疏通爱的通道,让“学困生”那紧闭的心扉敞开,与教师交流,成为知心朋友。我教一个“学困生”叫吴金旺(化名),成绩差,每当老师不在教室时,就成猴子王,专门干扰同学的学习。老师找他谈心,一问三不应,什么都不说。我在学习生活上耐心地关心他,没有进展。后来,我做了一个决定,经与其家长沟通后,下午放学后带他一起在学校旁边的菜地里种莱。在劳动中,我教他种菜知识,他很感兴趣,肯劳动,并在干活中乐意与我交往,成了忘年交。我的教育,他都听进心里,改变了捣乱教室的坏行为。在我的辅导下,学习也变认真起来,成绩进步了。

2、转变“学困生”重新认识闪光的自己。有的“学困生”很灰心,眼里的东西都很负面,不阳光,没自信,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因此,他们有的会肆意捣鬼、攻击,有的自暴自弃,什么都不理会。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多鼓励,多帮助学生解剖自我,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出认知误区,树立向上的心态,建立乐观健康的人生观。

我曾教过一个叫美玲学生,她学习随意,上课不听讲,总是拿笔玩着,或者在折纸,把老师的劝说当耳边风。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她折纸很有功底,花儿、各种小动物呀,她都能折。我针对她这个强项,给她配合我上习作课的任务:折一个花篮。她很快就折好了。我安排一堂手工习作课:拿她的靓靓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并让她当小老师,教同学们折花篮,最后完成习作任务。美玲同学在参与整堂课中很配合,很阳光。我及时表扬她,引导她欣赏自己、夸赞自己了不起的优点。从此,她自信起来,主动带动整个班都爱上手工折纸,学校组织班级班貌评比,我班因为有美玲同学打造的手工折纸作品靓丽装扮,获得一等奖,为班集体获得了荣誉。美玲受到全班同学的赞美,她非常高兴,从此上课不再分心,能专心听课了,成绩提高很快。

3、转变“学困生”重新认识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学困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这样哪样的问题,有的过分溺爱,有的过分打骂,这种极端的家庭氛围造成“学困生”对父母不“听话”,不尊重。亲子关系的紧张又影响了学习的进步。因此,在与家长沟通引导的同时,注意对“学困生”的疏导:让他们知道,家里就像天气变化,爸妈打骂批评就像天打雷下雨,要学会防雷避雨,要懂得天晴的日子总是占大部分,要学会思考被爸妈批评的原因,学会向爸妈倾诉,学会对爸妈的不满向亲人、老师倾诉,寻求帮助。认识父母永远是爱自己的,要尊重父母,对父母好,没有心理包袱,学习才能轻松。

4、转变“学困生”对规则的敬畏,遵守法纪,服从纪律教育。有的“学困生”我行我素,调皮捣蛋,目无法纪约束。因此,要做好耐心的教育转化工作。一是抓《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让其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做。二是少批评多谈心多记录。我教一个班,有五个纪律非常差的学生,严重干扰老师课堂。我与家长沟通,采用放学留堂时间让他们背熟《守则》、《规范》,每人一个谈话记录本,每次犯错,让他们对照《守则》、《规范》,找出违反规则的条文,在谈话记录本上详细记录,并签上名字、时间。每次违反纪律都教育谈心、记录。这样累积记录教育,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逐渐有了守纪意识、尊重规则意识,半个学期后,基本做到守纪自律,用心听讲,成了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学生。

5、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要不断的告戒孩子,读书比游戏重要,读书可以掌握本领,让自己更强大。“学困生”不爱学习,或者学不会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基础差也是关键。我在辅导“学困生”时,注意因材施教,采取成立“学习帮扶小组”的方式,动员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困难的,找短板、补基础,有进步及时表扬,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成绩就会逐渐提高。

善待“学困生”,教育转化“学困生”是耐心细致的重活,要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联动,营造好的育人大环境;要采取灵活科学的教育方法,做好“善爱”、“善观”、“善转”“学困生”,假以时日,“学困生”定会不再“困”,变成守纪勤学向上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覃进,梅园拾萃,中国教育出版社,2003。

[2]管建刚,一线带班.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