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中医急诊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效果

李玉萍

金堂县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急诊辩证论治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眩晕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40例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接受传统西药进行治疗,后者接受中医急诊辩证治疗,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急诊辩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急诊辩证;眩晕


眩晕是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且起病急,会对患者的健康水平造成严重的影响。有研究学者指出,眩晕多伴有先兆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诱发较多的并发症,因此,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1]。西药通常以镇静、营养支持等治疗方式干预,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易诱发较多的并发症,因此,探求更加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关键。遂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80例,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眩晕患者,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

对照组:本组40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9名,有男性患者21名,年龄最小者18岁,年龄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为(46.58±2.5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3年,平均病程为(2.09±0.22)年。

研究组:本组40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20名,有男性患者20名,年龄最小者20岁,年龄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为(46.64±2.36)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5年,平均病程为(2.16±0.31)年。

以上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西药治疗:选取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行肌肉注射,6.25-12.5mg/次,3次/d,并辅以吸氧、维生素等对症治疗。

研究组:中医急诊辩证治疗:在治疗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疾病辩证分析,其次选取对应方剂治疗,其中:心脾血虚证患者选取人参10g、白术7g、黄芪7g;痰浊中阻证患者选取天麻7g、白术10g、半夏7g;神经亏损证患者选取菟丝子6g、鹿角胶5g、熟地10g、鬼半角6g;风火上扰证型患者选取夜交藤8g、钩藤10g、天麻10g;阴虚阳亢证患者选取熟地5g、山茱萸5g、枸杞10g、中气不足证患者采取黄芪5g、甘草5g、人参5g。如上所有方剂均需要加入水中,煎煮,取汁一剂,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2-3]

1.3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率: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恢复正常)、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以及无效(上述均未达到)。

不良反应:嗜睡、胃不适以及血压升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并以例数(百分比)进行表示,如对比结果显示p<0.05,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如下表一所示,研究组治疗显效人数23人,好转人数15人,共计有效人数38人,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显效人数19人,好转人数13人,共计有效人数32人,治疗有效率为80.00%;可见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治疗有效率 n(%)

组别

n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40

23

15

2

38(95.00)

对照组

40

19

13

8

32(80.00)

X2





4.114

p





0.043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如下表二所示,研究组发生嗜睡患者1名,发生胃不适患者1名,发生血压升高患者1名,共计发生不良反应3名,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发生嗜睡患者3名,发生胃不适患者4名,发生血压升高患者3名,共计发生不良反应10名,发生率为25.00%;可见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 不良反应发生率 n(%)

组别

n

嗜睡

胃不适

血压升高

发生率

研究组

40

1

1

1

3(7.50)

对照组

40

3

4

3

10(25.00)

X2





4.501

p





0.034

3讨论

中医学认为,眩晕主要与肝脾肾三个脏腑有密切的关系,病机在于失血劳倦、饮食内伤等,导致头晕眼花情况出现,因此,对于该疾病应该采补肾填精、清利湿热的原则为主。

本次研究中,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结合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中医的干预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于西医组,原因在于: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其可以根据患者的证型,选取对应的治疗方案,促使每个中医方案可以满足该证型的病机,例如:痰浊中阻型,主要原则需要以健脾和胃、祛痰祛湿为主,而方剂中的半夏具备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的功效[4],而天麻可以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白术可以燥湿止痛,诸多中草药联合使用,可以提升治疗的效果,同理,其他的中草药方剂也是如此,均以患者的证型为主,分析患者的病情,并以科学的诊疗方式来达到个性化治疗的目标,此外,中草药相比西药的药效更加温和,不仅可以促进病情的改善,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眩晕采取中医急诊辩证治疗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娜,孙峰山. 葛根汤联合定眩汤及地芬尼多片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1,42(08):1032-1036.

[2]徐明红,曹玲玲,王瑶. 中医特色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眩晕(后循环缺血)患者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2021,16(20):198-200.

[3]高克选. 温中定眩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痰湿壅盛型眩晕54例[J]. 中医研究,2021,34(08):42-44.

[4]张志鹏,林飞,宋卫东,邱晓怡,闫成功,黄奏琴. 中医汤药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眩晕的疗效观察[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1,40(04):3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