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内涵新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0
/ 2

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内涵新方式

史强

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公刘中学 陕西咸阳 713500

摘要: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强化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学校教育当中,要求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联动起来,明确教育的导向,强化综合实施,符合时代特征,切实提升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引导功效。下面我将从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解读,延伸初中教学工作中劳动教育的融入和教学策略调整,力求将国家对于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落实在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综合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内涵;新方式

学校教育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劳动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国家提倡在学校教育当中深化劳动教育,是符合人类发展进程的,也是符合新时代对于人才要求的举措,是将生活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学生教书育人功效的路径。具体到学科教学当中,作为一线教师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意见,从教学实际出发,将劳动教育的内涵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品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综合锻炼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内涵

劳动教育的内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新时期劳动教育主要体现在对于办学方向的引导、育人理念的发展、教学策略的创新以及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从办学方向引导来说,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重要的促成部分,是培养下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不可少的路径。从育人理念来说,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将树德育人以及强化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指导思想。从教学策略的创新方式来看,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强调教育与劳动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内化吸收课堂学习的知识,并且在实践当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从学生素质培养来看,劳动意识以及劳动素养是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当中,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技能之一。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阶段和环节当中的,应该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路径。

二、学校教学当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新方式

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人生发展当中重要的学习阶段。初中生目标经过了比较“懵懂”的小学阶段,在知识积累、认知能力以及生活阅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都在这段时期快速向成熟迈进。这就要求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当中,要承担起更多的育人责任。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树德育人,深化教育功效的重要路径,应该在学科教学当中得以实践和发挥,利用劳动教育对于人的道德思想以及价值评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作用,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一线的教师,更是应该秉持深化劳动教育推进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更好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当中,重点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发展学生的劳动素质。

(一)以生活实践学习活动,增进学生劳动意识培养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的理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劳动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以此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现在的很多学生在家庭中都处在被关爱和保护的位置,家务劳动基本上都由家长来做,学生很少参与家庭劳动。导致很多学生在观念方面就没有劳动参与的意识,更加不能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所在。在生活劳动当中,有很多生活常识甚至是学科知识的运用,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对学生的劳动品质提升有帮助,甚至对于学生的学科学习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生活实践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劳动实践当中,在锻炼学生劳动品质的同时,还能够指导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例如可以给学生安排利用洗衣服的劳动进行化学知识当中蛋白酶知识的实践内容。在学习了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受到温度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拿出两件脏衣服进行对比实验。一个用比较凉的水加入加酶的洗衣粉进行清洗,另外一个使用4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进行清洗。通过大致相同时间的清洗,让学生感受洗衣粉在不同温度下的清洁能力。总之就是要通过生活实践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兼顾劳动教育和知识教育,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效。

(二)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活动,锻炼学生劳动素养

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也是劳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及操作能力,更是能够通过劳动锻炼学生的坚毅品质,优化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性的劳动,并在劳动过程中教学相关的劳动技巧和常识,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中的智慧和快乐,利用劳动后的成就感激励学生。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班级内的卫生情况进行清扫,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工作。作为班主任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大扫除的时候,要认真指导学生的劳动过程,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如学生使用扫把进行扫地,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示范怎样拿扫把比较省力,怎样清扫地面不至于搞得尘土飞扬;学生利用抹布进行桌椅的擦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相互之间配合展开劳作,一个学生拿湿毛巾进行擦拭,另外一个学生利用干毛巾进行第二次擦拭,这样才能将桌椅清洁得更干净,而且合作劳动的形式也能够大大提升劳动的效率等等。通过指导学生在具体劳动过程中的一些劳动智慧,组织学生参与到劳动协作当中去,当学生们合力完成劳动任务之后,都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使人快乐”的真谛。

(三)家校合作展开劳动教育,更好地发展学生素养

劳动教育的展开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形成良性的劳动教育氛围。具体到学校教育,教师可以将家庭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教学当中,家校合力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和深度。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劳动教育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在教育态度和行为上保持一致,充分开发家庭中的劳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教育空间。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家长一起刷洗碗筷,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和清洁,让家长指导学生在家庭当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生活劳动的辛苦,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养成学生尊重劳动的精神品质。教师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一方面让家长配合学校的生活劳动教育,一方面也可以从家长方面了解学生的劳动情况以及劳动成果,再有也可以引导家长更好地在家庭当中实施劳动教育。更重要的是,中国式的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在劳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缺失,言传身教以基本的教育方式,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以及教育方式也理解不深,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当中,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空白,也能够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新时代背景下,要强化劳动教育就要形成多方合力,需要家庭教育配合和融入,因此家校合作展开劳动教育,对于深化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应该被重视和提倡。

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贯彻落实国家对于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积极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和实践,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具体到教学实际当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多和生活劳动实践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展开有关知识实践的劳动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深化对于学生劳动观念和素养的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