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新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02
/ 2

浅析高中思想 政治新教

张啸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 要:2017年版新课标问世,同期新的政治教材应运而生,新教材与新课标协同性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至关重要。政治统编新教材作为新课标的重要依据,两者目标、原则和理念一 致,共同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思政教学中,新教材与新课标相逢引起对教师教学安排、学生教学接受能力和选考比例等一系列思考。对新课标下新教材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立教材互动平台,完善教师选拔、培训与教研机制,创新思政 教学等措施,力图真正促进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顺利助推新高考改革、推进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

―、面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治新教材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新课标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色,凝练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内涵上相互融通。思政课程担当为国家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而思想政治教材更是向当代青年传递这一思想的重要武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政治新教材的使用现状与研究。

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经过重重审核,现行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于2019年投入使用,其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海南六省(直辖市)率先使用,教育部规划2022年全国统一使用新教材。新教材教学结构变化大,对教师教学经验与技巧要求提高、学生接受能力有限、考学压力大等现实下政治新教材社会正向反响较低。教材拥有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等多重身份,也是高考命题重要依据。政治新教材建设符合教育新阶段人才培养要求,新课程标准吻合教育新阶段人才选拔要求,两者合力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新高考关键实施阶段,研究政治新教材投入使用情况对学生顺利渡过高考大关、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注重一体化思政教育

新教材政治站位更高,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统编政治新教材站准“政治”站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安排上有很大区别。最显眼的区别就是新教材政治站位更高、逻辑更强、学理性更深,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首先向高中生讲授,先向学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后又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详细论述,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理解。整个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整个思政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文化自信,通过新教材的思政教育,培养合格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好青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新教材承前启后、注重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连贯性。高中政治统编新教材是在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全覆盖情况下开始使用的,初中思政教育重视个人品德养成,高中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政治使命感,这与初中思政教育实现了重要衔接。高中政治新教材相当于桥梁,对一体化思政教育有承下启上意义,螺旋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此外,新教材注重思政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横向互动关系,教材编写既不与历史学科重复,又凸显思政学科的思政核心素养。高中新教材更契合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原则,培养政治站位准确的高精尖人才,未来就业步入思政行业产生教育反馈和教育反哺。

三、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新教材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年龄阶段特点。首先,新教材既从中学生年龄特点、发展阶段特征和知识接受能力出发,又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遵循“删繁就简”原则对教材内容精心编制和科学布局。例如《经济与生活》中删除晦涩难懂的货币、价格与消费相关内容,直接从我国的经济制度入手,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发挥作用的两只手“市场”和“政府”,从主要矛盾转变的现实国情出发增加阐述新发展理念,学理性和逻辑性增强,既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认同感,又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其次,新教材案例选择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更加注重挑选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选材内容,同时对选材进行 合理编排,适当增加图片内容,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如《经济与社会》第二课第一节“市场缺陷”中,以白菜价格大跌和大涨的材料与插图来阐述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同时,我们的新教材最后增加了综合探究环节,旨在开放型情境下通过活动探究或议题辨析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契合青少年“拔苗孕穗期”成长特点。

  1. 教育拓展性更强

新教材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举。新政治教材既提升了理论性与思想性,又提升了对学生的亲切感和亲和性。首先,新政治教材既注重运用彻底的思想理论去说服和感召学生,又坚持将价值传导蕴含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达到学理性和政治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其次,新思政教材既从我国发展现实向学生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又积极与时代接轨,从时代背景下介绍中国为什么会选择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尽可能阐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再次,新思政教材既注重科学传授,又主张不拘泥于知识,将校园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思政课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新思政统编教材既遵循新高考理念,注重知识传授、实践引导,又超越阶段性教学目标,使得学生的思政教育延展性更强。

在新教材融合教学目标、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技巧下,教师在灵活的教学过程中将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学中自觉内化于心,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明显增强。教材思政教育实效明显,与新高考实现平稳衔接。



参考文献:

[1]韩震.新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理念与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0(1):31-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8

[3]郭戈.我国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J].课程·教材·教法,2019(5):4-14.

[4]张敏,王茹.新高考考核模式下政治新教材使用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10):15-19.

[5]徐敏.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J].祖国,2019(04):248-249.


作者简介:张啸(1997.10-),女,汉族,吉林通化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2020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方向: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