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中思政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2

顶岗实习中思政教育

李良会

北京水利水电学校,北京市, 100024

摘要:随着用人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顶岗实习中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要,本文挖掘水工专业顶岗实习中思政元素,包括爱国情怀、职业道德、水利精神三个方面,研究思政教育途径,从“两个过程”、“三个结合”实施思政教育,即面试过程中思政教育、实习过程中思政教育,采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结合、过程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进行思政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顶岗实习 思政教育 思政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和“方向”。

一、顶岗实习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水工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龙头专业,顶岗实习质量影响就业及专业发展,因此要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不断提高顶岗实习质量。随着用人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顶岗实习中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要。思政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发扬水利精神,现身水利事业。

二、顶岗实习中思政元素

根据社会环境要求和岗位特点,分析水工专业顶岗实习中思政元素,分为爱国情怀、职业道德、水利精神三个方面。爱国情怀是指“爱党、为民、自豪、自信、责任、使命”。职业道德是指“诚信、奉献、负责、专注、钻研、合作”。新时代水利精神是指“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其中“忠诚、干净、担当”体现做水利人的精神品质,“科学、求实、创新”体现做水利事的价值取向。

三、顶岗实习中思政教育实施

顶岗实习中思政教育要抓住“两个过程”,做到“三个结合”。两个过程即面试过程和实习过程,三个结合,即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结合,过程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

(一)注重“两个过程”教育

1.面试过程中思政教育

面试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爱党为民,充满民族自豪感,树立自信心,展现责任与担当精神。

面试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准备面试简历,精心准备面试自我介绍,诚信回答面试问题,展现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

2.实习过程中思政教育

实习过程中,不管是在风餐露宿野外条件艰苦的水利工程现场测量、施工的学生,或是在水质监测中心反复单调重复做水质实验的学生,或是在臭气熏天的水处理单位的污水、污泥车间等工作的学生,或是在偏远寂静的水闸、水库管理的学生,或是在防汛期间大雨瓢泼中值守的学生,校企双方都要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渗透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扎根水利、献身水利、无私奉献、负责担当、专注钻研、沟通合作的职业道德,传承和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

忠诚,水利人的政治品格。实习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水利事业,承担起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的光荣使命。干净,水利人的道德底线。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教育学生追求水的至清品质,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做人。担当,水利人的职责所系。水利工作是艰苦行业,不管严寒酷暑,不断黑天白夜,不管狂风暴雨,水利人永远奋斗在艰苦的一线。教育学生要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坚守岗位,攻坚克难,献身水利事业。科学,水利事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水利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治水要有科学的态度。教育学生研究水利要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求实,水利事业发展的作风要求。水利事业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在新时代,教育学生要发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扎实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创新,水利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是水利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教育学生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内容、创新技术方法,有效解决水灾害、水污染、水生态等问题,开创水务事业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三个结合”教育

1.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

充分发挥线上信息技术和线下现场指导优势,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教师定期到实习工作现场看望学生,每周至少一次,指导具体实习内容,检查学生现场施工、用水、用电等安全隐患,有针对性进行操作规程、交通、住宿、饮食等安全教育,同时渗透爱国情怀、职业道德、水利精神。

学校教师不能每天亲临实习现场,要充分运用现代便捷的线上方式,通过微信视频方式,与学生视频连线,指导学生在岗工作内容。通过微信群,了解学生每天工作内容。通过腾讯会议,与实习学生和师傅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学生实习状况。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经常与学生沟通联系,了解每位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各种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微信群推送水利部、北京市水务局优秀水务人先进事迹,用典型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2.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结合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全方位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通过实训科、学生科、专业部、班主任联合,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多方教育,实训科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科老师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教育,班主任培养爱国情操,专业部老师指导学生专业内容,渗透职业道德、水利精神,多方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平时在单位时间最多,接触最多的是单位的师傅,所以学校教师要加强与用人单位师傅的沟通和联系,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高素质水务人才。

用人单位通过让学生参加企业组织的运动会、最美水务人演讲比赛、水务大比拼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

3.过程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

顶岗实习思政教育,将平时过程教育与毕业总结教育相结合。

校内、校外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形成合力,针对学生实习工作内容,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全面系统思政教育。

学生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评定,包括学校教师评分、用人单位评分、实习鉴定,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尤其是职业素养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考评辅助工具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召开毕业总结大会,对实习中职业道德问题总结反馈,对实习中职业道德表现的学生予以表扬,选取典型案例,树立职业道德标兵,提升学生整体职业素养水平。

.顶岗实习中思政教育反思

1.编写思政教育制度文件

针对思政教育,学校和各个用人单位共同编写相关制度文件、考核文件,形成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

2.顶岗实习职业素养评价纳入用人单位考核中

将顶岗实习职业素养评价能够纳入到用人单位职工考核中,通过学生一年的顶岗实习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培养人提供依据。

3.树立职业道德标兵

将顶岗实习中职业道德典型案例、先进事迹汇编成册,进行大力广泛宣传教育,树立榜样标杆,形成正能量,为不断把水利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提供精神保障和优秀人才。李良会,女,汉族,籍贯:北京。生于:1981-07,职称:高讲,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工、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