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传播学视角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研究

阿布日格、 李万峰

辽宁工业大学 1210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应该塑造什么样的人、如何塑造人、谁培养人,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高校必须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坚持精准施策,牢固树立思想政治立场,从内涵上看,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立场是用社会主义社会的优秀文化来捕捉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工作,在产业方面,从外延上看,大学生文化阵地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优秀文化宣传策划的场所和媒体,围绕高校文化教育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展开。

关键词:传播学;高校;网络思想文化

互联网高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提升,手段多样化程度提高,这些构成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网络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等[3]。网络政治教育是侧重政治性概念和理论方面的教育,运用网络渠道与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和理想信念;网络思想教育是侧重思想意识形态理论方面的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和思想理论教育的结合促进学生在人生和价值方面形成正确的观念;网络德育教育是侧重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借助网络载体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教育的结合,引导高校学生在不忽略课程学习的同时形成科学的思想意识观念,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规范上网行为,做到遵纪守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个性化、资源共享化、主体多样化等特征,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广泛群体之一,要帮助学生辨别并抵御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促进现代网络信息社会健康发展,所以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十分紧迫且至关重要。

一、研究背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加强信息化”这个词频频被提及,而在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流会上,更是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总体目标,同时,还强调要“完善网络媒体基础建设,建立网络环境整改管理制度,建设清明网络空间”。在中国,互联网早已成为宣传和规划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完成了从“大自变量”到“大增量”的转变。但是,如果不能做好网络文化的基础建设,网络服务平台有可能成为大量负面信息和思想成分传播的基本途径,高校必须升级自身的基础建设,并显著提高其使用率。在整个网络治理过程中,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现阶段,建设积极促进身心健康、发挥网络文化在思想文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网络文化,是落实文化自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关键任务。众所周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趋势,网络服务平台已成为“思想观念渗透”的重点行业,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在网络上进行积极的交流,彼此融为一体,甚至会发生激烈的战斗,它具有我国人口非常庞大的基本优势,这印证了我国的用户数量也占据了绝大多数,大量的“互联网语言”渗透到互联网空间,在网络环境中,如何让大学生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完成利用网络文化阵地辅助塑造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发展趋势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传播学对网络思想文化建设的作用

首先,媒体系统相互依存的双重交互传播消除了传统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不可逆转预测,重构了大学生在网络位置的核心影响力,根据媒体系统依赖于基础理论的见解,相互依赖的系统必须利用其他系统所呈现的信息内容、人力资源等资源来完成各自的总体目标,根据这一基本理论,媒体系统相互依赖的系统之间的能量平衡很容易引起相互合作,能量不平衡很容易引起矛盾,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基础建设中,生力平衡是指大学生依托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内容,与流行的高校思想文化相一致的建议流入。当出现分歧时,为澄清事实、得出结论,大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深入分析网络上围绕此事的正反两面消息,最后媒体对其进行屏蔽和完善。其次,分析宏观、中小企业与媒体系统相互依存关系,纠正大学生网络思想文化“一刀切”的正确引导方法,从个人、人群、机构和社会四个方面区别开来。媒体系统依托基础理论在层面关怀个人,对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基本理论认为,媒体所依赖的个人规划可以概括为掌握社会发展、制定计划、享受幸福。就网络阵地中的思想文化内容而言,大学生首先关心的是自己喜欢什么,也就是自己客观认知能力范围内的信息内容,然后再详细把握事项的主要内容和社会影响。而基层的反馈,各领域综合因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网络社会舆论进行了正确与错误的识别,进而体现了自身的意识形态价值。

三、传播学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策略

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导

首先,以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为指导,弘扬文明行为的网络舆论风范,传承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社会个人美德,营造积极向上、利好的社会发展氛围,然后营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环境,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环境因素。其次,在互联网时代的巨浪中,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基调,唱响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流行趋势,维护一个公平、公正、合法的高校网络,为实现社会发展的期望,造福大学生,指导高校思想文化教育,实现净化和处理好大学生自然环境的美好愿望。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网络高科技技术诠释优秀文化特长,用网络社会舆论传播优秀文化核心思想,以文化传承为主线,文化自主创新关键是营造热爱祖国的学校环境,敬业,诚实守信,为人友善。是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基础建设的日常重点工作,将二十四字战略方针深入贯彻到大学生学习培养、日常生活、游戏娱乐乃至各行各业的工作中,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将大学生塑造成有魅力、年轻、进取、客观、与时俱进的大学生。

2. 唱响思想建设主旋律

作为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基础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理论为关键,以中国法律和社会伦理为核心。高校基本思想建设内容要与我国宣传、规划、思想工作部署和高职教育总体目标相结合,根据大学生的智商、情商和思想特点,重点分为以下四点:一是加强“两课”课堂教学,督促大学生对基本理论有更深的认识,能够运用哲学思维和辩证逻辑来观察和解决困难。二是学习培训贯彻落实重要会议精神和纲要文件,提升大学生素质。把握我国和社会发展实际,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和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意见。三是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养,借鉴西方优秀文化。中华五千年的智慧有着令人难忘的人生哲理和教学理念,西方文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中西结合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魅力和道德修养。四是重视法律法规的普及,积极宣传、策划、传播正面信息内容或典型事迹,正确引导大学生产生正面价值观,营造稳定的校园文化和自然环境,最终完成全面依法治国。多管齐下,以德治国,维护社会秩序和群众幸福。

3.改善高校学生上网的网络环境,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互联网环境是复杂多样,变化莫测的,但也是信息资源量最大的地方。在高等教育的校园中,学生们可以去学校的图书馆、学院自备的资料室查阅资料,但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这种线下查阅的繁琐性而选择在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21世纪的高等学校均在校园归属地范围内全方位的覆盖网络,以方便学生查找学习资源。但是在网上往往查阅资料会弹出许多不良信息的窗口,而高校学生明辨信息真伪的能力较低,有时可能抵制不住诱惑而身陷其中。所以,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跟进,追随网络时事热点,挑选适合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文章、视频等资源进行推送,改善高校学生上网的网络环境,正风肃纪,让学生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网络环境中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在良好的网络氛围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坚守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教育渠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崇尚科学精神,不被网络上的错误思潮所影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信念坚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要提高领导者层面、管理者团队、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培养团队合作,在提高学校团队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个人专业能力,能够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思想和能力上影响学生[7]。大学课堂主要还是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教师通过展示课件传授知识,课件中穿插着视频使课堂的讲授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将课外网络的使用和课堂知识有机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实际效果。

此外,由于这两年外部大环境的影响,教师要求通过钉钉、腾讯会议等网络软件进行线上授课,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工作技能培训,熟练使用网络软件。教师也要激发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努力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擅长的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现阶段,互联网媒体在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在这种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的虚构性、互动性、开放性,增加了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自觉性,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教育的单边传播模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必须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必须强调学生的核心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朱永君.思想政治教育是"湿的"--基于传播学视角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21(2015-3):122-124.

[2] 刘云霞.传播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32):2.

[3] 史华楠,吴静.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以文化人"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042(004):45-52.

[4] 周珍珠.传播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文学少年,2019,000(004):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