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9
/ 2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梁璐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史中总结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未来,我们将用实际行动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要深刻把握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史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更新的成就。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除马克思主义之外,从来没有一种思想如此长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从五四运动到今天,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为我们指引方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发展问题,几代共产党人共同努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为了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强国等问题,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会遇到不同的挑战,我们党会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制定阶段性的目标,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不同历史时期问题的必要条件。一次次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如果不中国化,那就无法真正融入中国,也将不能激发出其内在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二)、客观原因

如今,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我们必须要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以我们自己发展好了为前提,所以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带领下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全球治理中有能力和实力去和大家一起解决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三次飞跃,形成了三个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其中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内容,这些思维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不仅将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做到了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精神品格发扬光大。这证明马克思主义已经进入到了其发展的新阶段,提升了发展境界,形成了新的发展形态。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史中已经逐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做到永不成为“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和“将来时”,秘诀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真正地融入中国人的血液,立足于中国存在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来讲意义重大,不仅理论上丰富和丰满了马克思主义,更让马克思主义被更多国家借鉴学习,成为理论经典。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的意义

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正确且明智的决定。如今,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灵活地应用到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实施了一些列新举措,办成了许多我们想办成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许多我们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难题,真正提升了治国理政的水平,助力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实现。即“从二O二O年到二0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一百年来,我们党围绕着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虽然期间困难重重,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引下,我们总能在挑战中发现机遇,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层次的格局去把握每一次的挑战,知难而上,乘风破浪。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

(一)、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最忠诚的信仰者,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始终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在一次次挫折中完成那些看起来根本不能完成的任务,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更需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新时代,我们要想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需要做的就是牢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

在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4]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接续奋斗并取得巨大成绩,这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密不可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以具体实际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索研究,最后得出来的。时代在变,挑战在变,如何不断探索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做到“对症下药”?只有做到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既让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又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2.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在这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塑造了我们炎黄子孙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精神信仰。二者有很多思想相融相通,例如,儒家思想中“躬行”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我们日常讲的“物极必反”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古人所谓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有契合之处。这些思想的共通之处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根基和土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必须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但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生硬地结合,马克思主义这粒种子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汲取营养并深深扎根,孕育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果实会更加富有生命力量,更加契合时代的脉动。

(三)、贯彻落实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到底能不能发挥作用,不仅要有理论指导和战略部署,理论和战略具体能不能做实也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注重分析和研究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们一定要全面领会其中深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被证明了的正确决定,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深刻思考地学习,特别是我们国家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实质学精学透,并将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用马克思主义之“失”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宣传,让所有人都逐渐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我们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8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9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版,第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