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简述

/ 2

中国传统服饰简述

作者:白诗莹,孙浩然,李远梦,林诗琪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传统服饰是反应过去时代文化和人们对地域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市人类文明的表现,也是人类文化标志之一。

汉族传统服装汉服,有两种基本形制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汉服是根据《周礼》所创,周从殷礼。它们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环境下,人们对生活,对美的种种追求向往。

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族女子服饰

妇女服装,王后及贵妇的礼服多为深衣型,如《礼记》上列举先秦的揄狄、阙翟、鞠衣、展衣、素纱都属深衣类。揄狄、阙翟为祭礼服,上绘(绣或织)五色翟(锦鸡)形图画。鞠衣色黄,为告桑(祈祷先王保佑采桑养蚕顺利的仪式)之服;展衣白色,为宾礼服;素纱是穿在里面的衬服。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贵妇衣属深衣型,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楚木俑妇人也服深衣。

汉以后王后及贵妇礼服皆承袭先秦制度。但又发展出半臂(半截袖子的长衫)、批帛(肩背间披一幅长画帛)、霞帔(两条从双肩披下的宽幅有鸟禽绣文彩帛,宽约3寸余,前垂3尺余,左右合处下端有一玉坠,后垂2尺余,末端插入兜子内)、褙子(四开衩的长衫)、披风、围腰、抱腰(长围腰)、垂袖等服饰或服装附件。一般的妇女日常服装则多为上衣下裳分开的裙服,也有外穿上衣下裤不系裙的。这些衣服都是汉民族传统服装的一种。

代妇女头发都挽成髻,髻形有双髻、垂髻、偏髻、平髻、螺髻、高髻、飞天髻等类。具体名称则有数十种,如丛梳百叶髻、双环望仙髻、朝天髻、翻荷髻、宝髻、花髻等。发髻上的饰物则有梳、篦、钗、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钿、搔头、珠箍、珠冠、凤冠,以及金银珠玉精制的鸾凤、要翟、珠滴、珠牌等。鬓发两侧饰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女足下均着履,其式样有履头上翘成笏头(长方牌形)、凤头的,也有一般的翘尖鞋,还有平头及圆头的。履又可细分为舄、屦、鞋。靴是引进的式样。南方有木屐,取其简便凉爽,不分等级男女,闲居时都可穿用。雨天穿钉鞋,用牛皮缝制,鞋底有铁齿。南方渔民在船上多赤足。稻作区的农民有水田耕作,亦赤足,上坎则穿草鞋。

华夏服饰

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的发现,但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的服饰作详细的说明。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周初皇子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冠服制度汉初承秦制,大体沿袭,直至东汉明帝时,始参照三代与秦的服制,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别等级主要标志的冠服制度。服饰整体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秦汉时期男子主要穿着一种宽衣大袖的袍服,基本上分为曲裾与直裾。前者即战国时的深衣;後者又称襜褕,除祭祀、朝会外,其它场合均可穿着。汉代服饰还有一个特点是实行佩绶制度。汉代妇女礼服是深衣,还有穿襦裙和裤,这种裤有点像现代的套裤,仅两只裤管。她们一般都将头发往后梳,绾成一个髻,样式名目繁多,不可胜举。贵族妇女头上还插步摇、花钗作装饰,奴婢则多以巾裹头。汉代的鞋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到了清代,清朝统治者剃发易服制度,禁止汉族传统服装和强迫汉族改穿满族服装,从此汉服等在清朝时期几乎消失了。但对后来的服装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清朝前期和清末,汉族男子改穿满族的长衫、马褂,汉族妇女依旧保持明代上衣下裳式的袄裙,清代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很多,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手笼、抹胸、腰带、眼镜等等。旗装由满洲旗人设计制作,并作为所有旗人(男女老幼)统一的一种袍式服装,所以叫旗装,女子衣服渐渐改为满服化的服饰。女子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脚着长筒白丝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装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服饰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直到清末西洋服装传入和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服装才起了重大变化,进入了近现代服装发展阶段。传统的男式旗人之袍一般称长袍、大褂、长衫。故而,旗装是中国满族的传统服饰,而非汉族乃至所有民族。

民国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统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男子服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逐步过渡的趋向,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的趋向。中山装、旗袍流传时间很短,且西式审美布料裁剪风格明显,并不属于传统服饰行列。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被世人称为中山装中山装经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为当时的法定制服。后来在国际外交场合,很多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等都常穿着根据中山装改良而来的服装。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衣服以朴素低调为主,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的穿着逐渐与西方国家趋同,并且依照多民族元素有更多的发展,但仍有不少人关心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21世纪初,汉服再次兴起,越来越多的汉族人重新穿上汉服,这场由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族传统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