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谭斌

平昌县中医医院  四川巴中  6364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采用编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围手术期间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间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综合评分、身体领域评分、情绪领域评分以及其他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就诊环境、温馨提示以及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提高服务态度与护患沟通关系,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围术期;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急性胆囊炎因其发病和进展迅速,容易给患者带来恐惧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治疗的顺利实施。因此,在积极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消除心理压力,保证治疗效果[1]。传统的护理干预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可以为手术提供便利,但难以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干预模式。通过多角度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有研究指出[2],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模式能提高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为了更好地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进行分析,对其在围术期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干预,现将本次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患有急性胆囊炎的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8.25±3.54)岁;观察组2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9.25±2.25)岁。两组患者年龄等没有太大差异(P>0.05),双方可以进行对比。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均为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其中均没有严重的肝肾疾病以及无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同时需要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完成术前准备:手术前一天需要禁食,手术前六小时需要禁水,术前准备和皮肤清理,调试手术所需医疗器械,准备术中所需药物;术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具体情况。如有异常,请立即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定期关注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和腹腔引流情况,提供基本的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督促患者及家属严格遵医嘱用药。

1.2.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两个环节的协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接受责任护士和患者同伴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为:(1)责任护士环节:a.术前:主动与患者沟通,熟悉基本情况,做出评估,告知其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让患者知道急性胆囊炎是可以治愈的。同时,让患者熟悉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b.术中: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协助麻醉,术中与医生交接手术工具。c.术后: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神志,引流管情况,伤口情况。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需求和身体症状[3]。(2)患者同伴环节: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后,与病房患者组成交流群,每天轮流确定交流对象。鼓励患者说出心理问题和身体不适。鼓励同病房患者畅所欲言,为对方提供心理支持,分享交流治疗心得体会,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5

59.36±4.62

42.65±2.32

62.13±1.33

45.66±1.36

对照组

25

59.11±4.25

49.62±5.12

61.39±2.12

52.74±1.96

t值

-

0.632

13.257

0.928

13.639

P值

-

0.530

0.001

0.358

0.00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指标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综合评分、身体领域评分、情绪领域评分以及其他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指标(x±s,分)

组别

例数

综合评分

身体领域评分

情绪领域评分

其他领域评分

观察组

25

85.04±17.22

25.82±9.41

27.91±11.43

29.76±13.71

对照组

25

67.56±15.97

18.95±7.48

20.71±8.19

22.83±9.64

t值

-

3.472

2.974

3.032

3.371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2.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就诊环境、温馨提示以及护患沟通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x±s,分)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

就诊环境

温馨提示

护患沟通

观察组

25

4.62±2.12

3.63±1.48

4.96±2.61

4.56±2.01

对照组

25

3.16±1.25

1.05±1.02

3.45±1.26

3.69±1.08

t值

-

4.281

10.149

3.684

2.696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8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化学和细菌性炎症。右上腹阵发性腹痛是典型的临床特征,并伴有柔软和腹部肌肉僵硬[4]。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初期即可有中上腹和右上腹持续性疼痛,急性胆囊炎患者大多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早期有厌油腻、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发热可使患者在早期出现乏力、头晕、全身不适等症状。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为胆囊切除术,另一种为胆囊造口术,主要用于老年患者[5]。对于病情不好或有严重心肺疾病的人,以及急性期胆囊周围解剖不清而手术困难的人,也可先进行胆囊造口术。任何类型的手术都会对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影响预后。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可以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双环节合作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各种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消除情绪[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综合评分、身体领域评分、情绪领域评分以及其他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服务态度、就诊环境、温馨提示以及护患沟通均高于对照组;这与孙润英[7]的文献里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充分说明了,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提高服务态度与护患沟通关系,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志慧,王红芳,文贺丽.双环节协同心理护理模式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6):137-139.

[2]周源,潘红.整体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1):187-189.

[3]方丽群,马彩霞,江秀等.高血压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围术期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5):56-59.

[4]王菓菓,王栋琳,朱缀芳.基于PDCA循环干预模式对胆囊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焦虑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8):1081-1082.

[5]谢玉娘.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消炎溶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0):266-269,273.

[6]邱晓新.人性化护理对胆囊炎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对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1):19-21.

[7]孙润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性电子期刊),2021,21(22):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