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徐悲鸿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

徐可轩

江苏大学,江苏镇江,212000

摘要:研究内容为徐悲鸿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中国当代美术作品总是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理念相结合,和徐悲鸿创作理念相似。徐悲鸿当初坚持的现实主义和西方素描理念为中国美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主张的中西结合的绘画方式为中国当代美术提供了灵感,在美术教育方面他培养了大批经过素描训练和艺术写实的学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如今大多的专业美术培训素描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徐悲鸿、中国当代美术

正文:

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在艺术求学之路上曾经奔赴日本、欧洲留学,1949年当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擅长绘画人像、花鸟、动物,主张现实主义,有代表作《奔马图》《愚公移山》等。他主张发展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他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于是他秉承着这种想法对中国画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为近现代中国画注入了新鲜血液。

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古代的传统中国画画法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中国现代美术在转变中充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在西方的压迫入侵影响之下,内忧外患,许多充满了爱国情怀的文人以及画手站了起来,他们不再局限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古板套路中,打破了中国古代面向封建地主阶级的文人画一类娱情自赏的传统,“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诸如此类的表现形式在当时已经成为过去式。此外,陈独秀、徐悲鸿等人曾经批判过清代重笔墨轻造型的中国画绘画方法,去向西方学习绘画的新的创作形式,和他们的现实主义、注重素描关系的创作理念,领悟到艺术来源于自然之美,中国现代美术不像西方现代美术那样主要表现为艺术观念与形式创造的转换,而主要表现为艺术社会价值的寻求与适应,中国画家们在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不断地去寻找追求表达现实自然美的方法,整体画风逐渐偏向写实,而非纯粹地追求抽象意境之美,素描成了当时画家追求写实画法的一种方法媒介,素描中蕴含的结构、透视等知识,利用素描调子去表现体积感和事物的质感,帮助画家更加真实地描绘现实事物,他运用西洋素描基础,渗融画画笔墨,纸面上的人物更为“人格化”,他在绘画时会邀请模特作为参考,所以徐悲鸿作品中人物的身型比例、面貌特征,以至体格肌理细节,非常写实。在开放与改革的气氛中,中国大量引进外国的新技术和设备,在概念建筑学术思想活跃,现代新型建筑也雨后春笋般地矗立起来,出现了以崭新的现代材料探索种种新风格的热潮。

徐悲鸿的画作与当代美术的创作有许多共同之处。他曾经在他自己的著作《中国画改良论》中写道:“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他的观点得到了当时许多画家的认可包括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他在不断强调素描造型能力在现实主义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这和我们当今创作绘画有着相似之处,他将西方油画素描的方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在作品里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渗入到作品创作中。

32f317564bd289854fe47153bf5a98d4

图1图2:徐悲鸿《奔马图》

在《奔马图》中,徐悲鸿运用奔放的笔墨线条勾勒出马的头部和躯干,用干笔扫出马的尾部,体现出马尾部鬃毛的飘逸,整个画面体现出了中国画浓淡干湿的笔墨韵味,在表现骏马粗壮的腿部时,徐悲鸿运用的线条结实、力透纸背,富有动态感,仿佛骏马扬起前蹄就要冲出纸面似的。徐悲鸿用虚实变化的轮廓线概括出骏马的头部,他巧妙地利用墨色的变化来描绘骏马的体积感,使得头部的刻画格外生动,特别是头部用淡墨皴染出光影的变化关系,骏马前额的留白给画面增加了松紧感,同时透过体积感能让人感受到骏马的骨骼。骏马的四肢、马蹄等部位使用浓墨勾线交代出造型关系,浓墨皴染出骨骼与肌肉的变化与衔接,马鬃与马尾在风中的舞动最难表现,然而徐悲鸿以深厚的素描功底,熟练的用墨技巧表现出了毛发的质感与动态,以浓墨侧峰皴染兼具飞白的用笔技巧,体现出骏马鬃毛在空中飘荡的动态,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气势,使观看者在第一眼就能捕捉到骏马的动态之美。

c3b067f568924dbdb20b503167e361ac

图3:徐悲鸿《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这幅作品取材于中国神话故事,以中国传统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为绘画的对象:主人公白发长须,一位孩童站在他的身边,而周围的开山者体魄强壮,挥锄掘石。徐悲鸿借用这个典故,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他坚信中国人民只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这幅画鼓舞了人民大众抗战的决心。在徐悲鸿《愚公移山》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对于素描、人体结构的深刻理解,这些体态粗壮结实的男子以各种不同的姿态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徐悲鸿在创作的过程特意聘请了模特为参照,所以该画面人物神态逼真,紧绷的肌肉可以让人体会到他们身上的力量感,用中国传统白描的手法勾出了人物的外型,远处是青山环绕,景色宜人,他又运用西方的人体透视、明暗关系去写实人物形象,整幅画融合了中西方绘画的创作方式,徐悲鸿独创出他“中西方美术融合贯通”的绘画风格,使原本传统的中国画得到了创新,发展出新的视觉效果。

徐悲鸿影响了中国当代美术。首先在学术方面,他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现实主义写实道路,提出“想学好造型艺术必须先学好素描”他在《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中写道:“ 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艺术尤为天下之公共语言。”他主张的美学到现在都是正确实用的、完美地契合了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打破并一些中国传统绘画学习上的陋习,主张“中西方美术融合贯通”,当代诸多画家仍然沿袭着他的创作理念,这一观念深刻地影响到了当代美术发展,使得中国画得到了新的发展。其次在美术教育方面,他先后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将西方的艺术学院教育制度融入到中国,并且将他的素描训练和写实主张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一直到现在,高中艺考的内容素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讲,徐悲鸿主张“中西合璧”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和“素描训练”的教学理念是切合现实的一条道路,他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也许在未来,拥有超前远见的画家会在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行改良,徐悲鸿对中国的美术团队建设和美术创作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美术。

参考文献:

[1]革故鼎新——徐悲鸿绘画美学思想研究[J]. 张雍.  牡丹. 2021(08)

[2]徐悲鸿绘画美学风格及写实主义手法探究[J]. 麻爱周.  兰台世界. 2014(28)

[3]徐悲鸿使用的“写实主义”概念[J]. 尚一墨.  美术研究. 2020(05)

[4]转折的时代[M]. 山东教育出版社 , 贺桂梅著, 2003

[5]Rule Ted Pan Yuliang, Xu Beihong and the revolution in Chinese art  [J] Quadrant,2020

[6]Xu Beihong’s artistic influence on current university education teaching of Chinese painting art,Xiaofeng Kong,2014

[7]徐悲鸿“再认识”[N]. 冯智军.  中国文化报. 2013-09-08 (001)

[8]徐悲鸿画作中马的赏析[J]. 王中.  艺术教育. 2014(12)

联系方式:

姓名:徐可轩

QQ:1179756551

电话:13861133108

作者简介:

徐可轩(2001—),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常州市,学历:本科,所在单位:江苏大学,职称:学生,研究方向:美术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