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加强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

姜兰竹

长春市九台区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吉林 长春 130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时代随之而来,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还能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本文对如何加强企业管理以及创新企业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管理;重要性

1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各个行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转换企业自身的管理思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逐渐提升,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冲击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逐渐增多,在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企业要想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脱颖而出,就应该突破传统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模式,并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的情况不断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创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

企业管理创新指的是企业把新的管理理念引入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企业管理创新是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不仅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做出合理的升级与创新,从而为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创建出一种现代化先进的资源整合模式,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提供有利的支持。同时管理创新还可以根据管理创新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创新方法,一种是全新型管理创新,另一种是引进型管理创新。无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运用哪一种管理创新模式,都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结合具体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创新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对所创新的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估,最后实施管理创新模式。

3企业在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3.1现代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水平逐渐提升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大企业在运行发展过程中都会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从而可以为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但是经过相关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能紧随时代的脚步对自身的管理手段进行有效的创新,管理思想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除了企业的管理意识淡薄以外,有些企业还缺乏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以及自主创新意识等,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经营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这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管理意识落后以及缺乏相应的自主创新精神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仍然有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对现代化管理理念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与价值。

3.2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

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设立多个目标,其中最主要的经营目标就是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背景下,许多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都会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不断融入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模式,企业在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的推动下,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市场中,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紧随时代的脚步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并且对现代化管理意识也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将眼光放长远,只是顾及眼前的利益,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关注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社会利益的追求,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观念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企业管理活动局限在比较狭隘的范围内。因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或者是管理理念比较模糊,对其他相关的活动也会造成一定的盲目性。例如,针对于企业财务方面而言,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采用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水平,由于财务管理观念不够清晰明确,所以导致企业的财务职能没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与价值。

3.3企业领导组织结构不规范

通过对现代企业的调查可以发现,有些企业在领导组织上其结构不够科学规范,通常的表现形式为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没有做到清晰的划分,比如在企业当中经常会看见董事会成员与经理部门的人员基本处于重合的现象。近些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者与其下属的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基本上都是同一个队伍的人,特别是当子公司在上市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加的突出。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组织结构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国企的董事长以及总经理通常上都是由政府任命,从客观上来看,他们都属于国有企业的代表人,所以就会出现企业的经理人没有权不落实董事会的相关政策要求,而董事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总经理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干涉。企业领导组织结构的不规范,不仅对企业的决策水平以及管理能力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企业朝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4有效加强企业管理以及创新企业管理的策略

4.1把握好人才管理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同时还能促进企业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一个企业只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将企业所有员工的思想汇集在一起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才能有效指导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与日常工作的行为,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齐心协力为企业的发展经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对人才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除了要对员工综合素养的提高引起关注以外,同时还要注重员工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因为人才管理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长青之路。

4.2合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在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可以将生产经营中的资料转化为可以传达分享的信息,并且能够建立具有自动采集功能与处理功能的系统,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管理与日常运转中的信息流与资金流等一些其他方面的资金流实现更科学高效的调用,促进企业资源实现更加科学合理化的配置。

4.3对企业激励制度进行创新优化

企业要想实现有效的管理创新,首先需要完成企业的制度创新,二者之间属于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共同的配合下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资源的市场配置问题。所以激励制度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能挖掘员工的潜在能力。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员工之间的工作能力以及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将工资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想要获得高比例的收入就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此外,为了能够更好对企业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企业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员工设置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比如车辆使用权、股票期权以及一些休假等福利,这样可以激发起员工的奋斗热情,为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贡献一份力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信息时代随之而来,各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想要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就需要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地优化与创新,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做好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并且合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及对企业员工采取相关的激励制度,促进员工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阳,肖红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114-123

[2]王培玉,傅勇.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11,(30):39-41

[3]周景勤.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