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劳动关系中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新型劳动关系中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陶丽红

弥渡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675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弹性的工作时间,以及多种新型工作模式,使得劳动关系和集体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新型劳动关系由此产生。但是,就新型劳动关系下产生的劳动争议,却缺乏科学的争议解决机制,影响了劳动效率以及行业的发展,只有完善当前争议解决方式,构建科学的争议解决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关键词:新型劳动关系;劳动争议;劳动仲裁

一、新型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认定难点

1.新型劳动关系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劳动关系,新形势下的劳动关系呈现出灵活性更强等特点,其缺乏传统的稳定性和固定性,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更加灵活。互联网的发展,滋生了更多的工作形式,新的服务行业也应运而生,包括网约车、网络直播等工作。与传统的用工关系相比,这些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都更加灵活。在工作时间上,传统的劳动关系会严格规定上下班时间,并有相应的考勤管理制度,对于在某个时间段内的工作量也有所要求,但是在互联网公司中,对于劳动者这方面的控制较小,没有机械的固定时间打卡制度,而给劳动者有更多劳动时间段选择。在工作场所上,互联网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作平台,可以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在提供劳动的地点上有更多的选择。

从业方式更加多样。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者的从业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任务分配型,即平台或企业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服务需求后,再通过一定的任务分配方式,将合适的任务分配给相应的劳动者。劳动者在接收任务后,按照需求完成任务即可,比如网约车和外卖的派单模式。第二,任务竞争型,在这种模式下,服务请求送达后,会在劳动者之间共享,劳动者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竞争,胜出者可以获取该任务,如专车的抢单模式。第三种,混合型,该种模式是结合了前两种情形,即劳动者既有被“派单”的工作,也能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任务的选择。

2.新型劳动关系的认定难点

结合上述的新型劳动关系的特点,可以看出其具备更强的弹性,这对于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较为缺乏的当下,产生了较大的挑战。具体而言,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较为突出:首先,难以判断是否构成法律上的劳动关系,互联网平台的服务提供者,以及劳务提供人员,二者之间可能形成多种合作方式,在用工形式上并不存在显著的人身依附特征。同时,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场所上选择的自主性,也为争议出现时,是否能认定为法律上的劳动者增加了难度。其次,难以认定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的纠纷中,若要进行争议的解决,前提是双方存在劳动合同关系,若双方能承认当然是最优解,但是在实务中,经常存在双方就达成的劳动关系合意并不一致,或并不明确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难以确定认定劳动关系的存在。

二、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协商解决,是指双方当事人就产生的纠纷,自行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进行和解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最为便捷,也是最为快速的方式,是首选的争议解决路径。此外,这种方式贯穿于劳动争议处理的全过程,当事人可以在纠纷处理时随时采用。协商解决以当事人的意思一致为基础,即需要当双方当事人都同意协商,并能协商一致,若难以达成合意,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2.调解

若企业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当事人可以向委员会申请调解。这种方式也是建立在双方意思自治的前提之下,即一方面,选择由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需要双方当事人同意;另一方面,当事人可以不调解而选择其他方式。

3.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直接向当地的仲裁委申请仲裁。

4.提起诉讼

对于基于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劳动争议,诉讼是最后的方式,因为在劳动争议的司法解决中,仲裁是必经顺序,只有经过仲裁之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才会受理案件。

三、适应新形势的劳动争议解决方式优化

1.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要实现从源头上化解劳动争议,就需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因为在实践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会出现地位不平等的情况,比如经济依赖等不对等因素的存在。从政府端而言,应当发挥其强制引导作用,通过相应的政策来强化企业的责任感。同时,从法律层面来说,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以更好进行行为指引。

2.建立劳动互联网法律体系

虽然我国当前针对劳动争议,采用的是仲裁前置的规则,但是随着新型劳动关系的出现,若劳动纠纷都需要先进行仲裁,会影响司法的公信力,使当事人产生“厌诉”心理。为顺应时代发展,我国当前已探索建立互联网法院,参照此可以建立劳动互联网法院体系,推进劳动争议的高效解决。

四、结语

新型劳动关系的出现,对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及劳动争议的解决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在当前劳动争议解决体系的基础之上,探索争议解决方式的优化。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就要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法律和政策的方式,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行为。同时,也要加快构建新型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探索构建劳动互联网法律体系,为劳动纠纷的解决提供专业、权威、高效的服务,以更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杨海琛.互联网+时代劳动关系认定及劳动争议解决研究[J].人力资源,2019(10):13-16.

[2]李玉娴.完善多元处理机制化解企业劳动争议的路径[J].现代企业,2022(09):133-135.

[3]许瑞焱.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法制博览,2022(18):80-82.

作者姓名:陶丽红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8年12月    

民族:汉族         

籍贯:云南弥渡    

单位名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学历/职称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