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3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祁雪

中共昌宁县委党校 云南省  保山市  678100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对于我国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命运。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发展相互融合以来变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且具有时代价值的全新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逐渐进入到新的历史关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分析其所形成的当代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经验;当代启示

前言:我国始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现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某种程度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也可以被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中的渗透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而中国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发展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支撑下,中国社会的变革会更加的深刻,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真理光芒也会更加的灿烂。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一)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发展中,始终存在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性问题,那就是应该如何正确且科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百年之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应运而生。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主义深刻的揭示了客观世界,也展现了社会与自然发展的独特规律[1]。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时间的不断发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中的个别论断逐渐彰显出一定的落后趋势。

毛泽东指出,要坚持基本原理,要跟随时代的形式变化,要突破个别观点的束缚。毛泽东虽始终坚守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定位,也认为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始终没有对此形成盲目的追求,而是能够对中国的社会形态与阶级状况加以深入的分析。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要点,打造了一条具有中国化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道路。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品格,而这也标榜着其必然会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动态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丰富而不断的进步。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3次会晤中,习近平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2]。正因我国始终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以创造性创新性的运用,才真正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价值,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勇于追求,勇于探索,开辟了一条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改变世界的学说。并且,在时代不断更迭,社会不断发展的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能够站在不败之地,引导着中国共产党的前进发展。之所以其具备如此强大的发展稳定性,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会固定不变,而是能够自觉的探索,并把握时代的发展机遇,能够合时宜的对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形成指导。

列宁曾经说过,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去分析问题,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常识。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分析来看,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实际至关重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必须要关联国家的具体国情与不同时接下的发展状态,以此才可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力量与作用。

我党在百年发展中,针对于不同时期的革命主题、建设主题与改革主题,都能够形成精准的把握,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相互整合。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处在发展初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矛盾与斗争。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领导人能够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找到满足中国发展的独特革命道路。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国情出现了明显的转变,而中国共产党能够把握改革开放的全新课题,再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加以创新性、创造性的运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导下,我国仍旧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能够自觉的把握时代课题,立足当下发展需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作用。

时代永远都处在动态化的发展环境中,面对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我党始终能够科学对待,精准把握,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与借鉴,为我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仅改造了中国,也促进了哲学本身的自我升华。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一)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这也是其能够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跟随中国共产党共同发展,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方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突破了诸多挑战,但始终没有动摇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始终将其看作是强大的思想武器与稳定的理论基础

[3]。现如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进入到紧张时期,面临着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自然也进入到新的发展环境。

在当前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应该如何对待其所形成的挑战,也在于我党是否还应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来看,目前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国形成的态度并不统一。部分群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落后、逐渐过时,也有一部分群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仍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在当前时代,我们仍旧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定位,同时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原理的学习与运用。

毛泽东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工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的实现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为根本支撑,同时也指出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一定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要坚定理想信念,要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滋养。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及发展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根本原则,能够在实践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与真理,能够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路线[4]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曾多次出现过不同的挑战以及发展问题,对于类似问题虽不能直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中找到答案,但却能够利用其引申思考,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经验与当下的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贯彻实际性原则,不断锻造中国共产党的全新发展路线、发展方针与发展政策。在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再一次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意义,指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在于如何立足于中国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1956年11月,邓小平指出在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时,需遵循真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入到当前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旗帜,认为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在中国领地上探寻独特的道路,才能够真正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价值,切实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中华民族稳定发展。

(三)完善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最根本本质属性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发展的前提。理论的缺失会导致前进的迷茫。在中国革命建设的道路上,若没有科学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整体事业必不可能成功。并且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理论的清醒与成熟至关重要,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当下的时代发展环境中,我们应该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发展规律所形成的理解,要结合实际性发展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加以完善创新。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应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和斯大林理论的应用价值,同时要关联中国当下的发展需求,打造一套能够满足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方法体系;邓小平指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过程中,要主动的继承,并发扬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与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主动的创新,主动的拓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性普及提供更加稳定的契机。习近平指出,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不二道路。在中国共产党发展中,不仅要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基础,也要找准理论创新的具体方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加以创新,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性发展,在永无止境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下,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价值。

(四)积极引导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实践活动

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起到了一定的决定性影响。历史的发展与人民群众之间有着紧密关联,甚至会受到人民群众的影响。可以说人民群众参与着历史的发展,也决定着历史的结局。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分析来看,只有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深度融合,才可以充分体现理论价值,并促进我国革命事业的顺利开展。

多年以来,我国历届中央领导人均指出,要坚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要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宗旨[5]。所以,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若想要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的融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必须要根植于人民要积极主动地将人民群众引入到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群众力量。

现如今,我国逐渐进入到新的发展格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也进入到关键阶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内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丰富。为确保这一任务的顺利建构,推动中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目标,便需要对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有效的凝聚。

毛泽东曾指出,应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应紧密关联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群众是我党力量的源泉是党的思想理论指导方向。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结底还是人民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加大中国梦的宣传,也要加强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合。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应加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使得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现实价值,能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国梦的建设,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时的环境中,强大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实力。

(五)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的篇章

新的时代环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新的要求。在20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贯彻实际性原则,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发展相融合,还需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间的融合程度,要贯彻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此才可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基础,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分析来看,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我们需要转化看待态度与关注立场。毫无疑问,当前不论是国内亦或是国外环境都相对较为复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开展期间,还存在较多的挑战。一方面,需坚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现状与伟大实践,建立全新的时代课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有效创新,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另一方面,需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利用文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具内涵提高及强大的生命力。此外,需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坚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态度,找到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从而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的篇章,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顺利开展。

结论: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合文本分析来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多年发展历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历史经验,我们要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坚持哲学结合实际的指导思想,要加强哲学与传统文化的融通融合。而在此基础上,我们也需要做出一定的创新,要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理,坚持中国化路线,完善中国化理论,进而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全新篇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建构。

参考文献:

[1]原琳,王海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5):24.

[2]袁文静.坚持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启示[J].新西藏(汉文版),2022(09):56-57.

[3]叶德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J].现代交际,2022(07):40-46+122.

[4]王玖.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22.

[5]刘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早期的历史演进及经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