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师德教育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发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幼师师德教育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发展探究

郑曼曼

河南省济源市天坛路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项涉及幼儿教育全过程的综合性工作,而幼师的师德教育则是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幼师师德教育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发展是幼师师德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师德教育是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形成的一种“以德育人”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现代幼儿教育中的师德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将探究幼师师德教育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发展的关系,从而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教师素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幼师;师德教育;传统继承;现代发展

引言:作为幼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素养和职业道德准则。传统的师德教育重在强调师生之间的信任、尊重和爱,在道德规范和德育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果和特点。但随着社会形态和教育环境的变化,现代幼儿教师的工作方式和职业要求也在不断演变,因此如何在传统继承和现代发展中协调师德教育,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切实保障幼儿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成为了亟须探究的问题。

一、幼师师德内涵的阐释

幼师师德是指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德性和道德修养,它是构成幼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敬业和爱生是幼师师德的重要内容,敬业是指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最好的服务。爱生则是指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全面的关注和照顾,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尊重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潜能。诚信正直是幼师师德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确保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1]。同时,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真诚、坦率、正直的态度与幼儿、家长、同事进行交往。作为国家的一线从业人员,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二、古代师德教育的回顾与继承

古代师德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以仁爱、博学、纯朴和忠诚为基础的师道之德。在古代,师德教育始终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并以《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为重要的教育依据。在古代,师生之间建立起了信任和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教育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2]。在古代社会中,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因此师德教育一直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途径。作为一名受过师德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博学多才,教学手段娴熟,独具匠心,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责任心、忍耐力和沟通能力等品质,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在现代,随着教育形态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师德教育面临着许多的新挑战和新的需求。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继承和发展也成为了幼儿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

三、幼师师德教育的路径探究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幼儿师德教育是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其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幼儿师德教育的核心支撑,也是保障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水平的基石。教师必须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也需要注重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育事业,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支持[3]。教师需要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方法,作为幼儿师德教育的主体,教师需要掌握针对幼儿的特殊性质和教育需求,特别是在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教学技巧。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观察、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与幼儿进行有效地互动与交流,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在幼儿教育的工作环境中,教师需要与同事、家长、幼儿等群体进行密切的协作和沟通。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能够与自己的伙伴们形成紧密的团队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应该注重自我反思和发展,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行业动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2.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幼师师德教育的路径探究是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幼师师德教育的有效性,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幼儿教育机构需要营造出具有亲和力、和谐、团结和稳定的团队氛围[4]。这样,幼儿教师之间将会形成密切的相互交流和协作关系,共同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幼师师德教育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师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经常性地进行师德教育活动,增强幼儿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职业自律性。幼儿教育机构可以设置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也可以举办师德教育讲座、研讨会等,使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和掌握幼师师德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素质。同时,幼儿教育机构还应该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创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创造和发展,鼓励幼儿教育工作者通过创新性、实践性的教育方法提升幼儿教育水平。

3.实践和经验的总结

在实践中,幼儿师德教育需要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教师还需要重视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情感和品德教育等手段,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5]。教师需要掌握与幼儿有关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幼教实践中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也是幼儿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引导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方式来实现。品德教育则是通过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式来达到目的。为了促进团队合作的有效实现,教师们应该注重形成正确的合作理念,坚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经验等方式。

结束语

综述,幼师师德教育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不断推进的过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现代理念的引导和融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能使幼师师德教育更加全面、系统、科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温敬超.幼师师德教育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发展[J].教师,2022(02):6-8.

[2]卫宁.构建幼儿教师师德职前培育体系的思考——基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背景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3):56-60.

[3]于丽雅.浅谈传统文化视角下幼师师德建设的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3):189.

[4]朱成菊,邹升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培养[J].文教资料,2019(31):141-143.

[5]孔令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背景下幼师的师德教育[J].文化学刊,2018(1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