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课程改革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全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课程改革趋势

郑红宇

青岛西海岸新区二十一世纪学校266427

摘 要: 时代更迭,社会需要的人才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全课程理念的提出就是在为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 的人做准备。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基础教育作为根基十分重要而全课程理念的提出对小学课程改革及教学具有一 定的指导作用,有必要深入研究。

关键词: 全课程理念小学 课程改革 改革趋势 全人教育

近年来,由于我国小学课程各学科的类别划分过于细 化、各学科都相对独立,存在学科本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 中需要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互相联系时, 各学科教学内 容并无关联、更不同步,需要教师跨学科讲授其他学科的知 识查缺补漏,造成后期学习内容的交叉重复。 僵化课程的结 果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形成各学科教师之间缺乏跨学科的学习、沟通与交流的恶性循环。我国很多学校开始尝试进行课程改革,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积极探索,认识到要想真正落实减负提质,从以教材为中心走向以 学生为中心,真正提高课程质量、教育质量。 要培养未来社 会所需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就需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 进行以课程整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 通过课程整合提高教 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目前,小 学课程改革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许多学者研究讨论的 问题。 全课程理念为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小 学阶段到底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对此全课程理念对教 育研究的工作者及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给了小 学学习方式改革、课程改革很好的引领,课程改革道路更加 清晰。

一、读懂“全课程”

“全课程”是一种教育理念,立志于尽可能将一切可用 资源都成为教育资源的课程改革即生活资源与学校资源融 合、学校资源与课程资源融合、各学科课程融合。 全课程理 念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完善的人格、独具 的风格、灵活的头脑等核心素养的人。2019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 质量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中强调课程的作用, 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①。 要贯彻落实《意 见》,课程改革的创新教育理念变得十分重要。 全课程理念 是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提出的, 不仅更加注意学生在教学过 程中的主体地位,还要求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价值 观念,符合当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通过课程融合,综合促 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教 育理念。 总的来说, 全课程理念着重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 展,而不是单纯只限于以分数衡量学科知识。 全课程理念对于指导小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引领、 探索 的过程,要想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课程改革中课程融 合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全课程理念可以看出小学课程改革 趋势。 对此,全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课程改革趋势从三方面进 行说明,分别为课程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二、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统整全课程实现路径探析

统整课程要发挥培养整体全面人的理想价值, 就必须从浅显的整合走向有机的融合,努力超越学 科割裂的状态,在课程编制上有创新、有突破。探索 与改进的道路漫长且艰辛,以下三点应给予关注。 首先,重新定位统整课程。统整课程浮于表面 的主要原因在于定位偏差,这直接导致统整课程的 开发仅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到本质价值之中进行 深度探索。分科课程要走向融合,就应当牢记全人 教育理念的使命目标,学校要首先确立以学生为本 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培养完整的 人的教育目标。课程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核心,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框架是重中之重,学校要依据自 身情况编制教学计划,让统整课程在其中占据一席 之地,并为统整课程教学工作提供多方面支持,例如 灵活设置教学时间、组建强有力的课程开发团队、实 行激励政策、聘请专家培训指导等。先为教师施展 教学才华提供保障,才能为学生充分的自我发展提 供平台。更要让一线教师广泛参与课程改革和建 设,从中提升教师的理念、站位和境界。站在整体育 人的角度,不再把统整课程看做学科零碎知识的叠 加整合,而是当作一个融合的整体发挥着育人的功 能。只有从大环境层面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推动,并 出台相应制度保障实施,人们才会改变以往的思想 认识,不受制于分科教学的羁绊,重新审视统整课 程,实现从课程认知到课程认同到课程自觉的转变, 提升教育境界,发挥教育对全人发展的意义价值。 其次,提升课程质量,深耕综合性课程开发。全 人教育视角下,统整课程最重要的功能是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然而,如前所述,当前统整课程只是把 分科知识浅显地叠加整合,没有深挖各学科之间的 逻辑关联,没有以专业的备课视角去设计课程,没有 认真衡量课程内容与学生社会化发展之间的契合 度,更没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和 改造,这势必造成了资源和精力的浪费。统整课程 想要发挥真实的内在价值,推动学生整体全面发展, 就必须致力于丰富课程内涵、提升课程质量,努力把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道德 品德、价值观等元素有机融入,成为整体。综合性课 程就是统整课程的一个典范,它超越了学科,指向学 生整体全面发展,以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以 学习经验为纲领,将割裂的各学科知识融为一体。 小学统整课程可以以此为范式,把有关联的学科有 机整合为“主题式”课程,这种综合性课程聚焦于培 养完整的个人,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 层面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励教师开发、打 磨课程。例如新课试讲、优质课评选,确保每一堂统 整课程的内容与质量。 最后,培养全科教师,为统整课程提供强劲稳定 的组织基础。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奠基阶段,承载着 国民素质奠基的重任。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就要体现完整性,并且在教育 过程中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全科教师拥有多 学科知识及全景视角等优势,能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和全面评价,从而促进小学儿童的全面综合发展。

三、结语

全人教育理念是应时代而生的,有利于当今学 生发展的科学理念,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其中的 深意和价值,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以其作为指导。 统整课程是近几年教育热点,也是与全人教育理念 深度融合的课程形式之一。而事实上,真正落实统 整课程却道阻且长。我们既要有自上而下、一以贯 之的魄力,又要有自下而上、蜂拥向前的动力。归根 到底,我们要将“协助学生成长”这一使命放在时代 洪流中,用动态的视角审视,要有突破和求变的决心 与恒心。当下要加强课程顶层设计和推动,调动多 方积极性配合实施,统整全课程理念才有机会落地生根、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小威廉姆 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0.

[2]崔秀梅.课程整合:永远在路上[J].聚焦学校课程建 设,2016(01):31-32. [3]陶静.全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的课程整合探索[J].江苏 教育,2019(1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