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天人观的中医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观的中医价值

范阿曼  安晓玲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摘要: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在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观思想,认为人体各个器官的内在循环会随着天体运行、气候变化、时间节律、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人体顺应自然,阴阳平衡达到和谐状态时,身心将会处于健康状态。

关键词:传统文化;天人观;中医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人构成了有机统一的宇宙整体,在追问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古代先哲的观点是天地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人应该与自然处于和谐的状态,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天”指的是宇宙、自然和万物。“人”指的是人类、人类社会和文化。在儒家思想中,天人观被视为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即“天地君亲师”。在道家思想中,天人观被视为道的最高境界,即“道法自然”。儒家、道家从不同的逻辑起点、用不同的话语各自解读了人与自然应为和谐状态的思想。

一、儒家天人观

儒家天人观是一种强调天人和谐、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了天道之自然、人道之和谐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贯通性。儒家认为天是自然之天,是宇宙的根源和最高的主宰。天的运行规律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止,君子应该效法天道,自强不息,不断前进。同时,天也是赏善罚恶的最高主宰,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和人类社会的最高裁判者。儒家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作为。人应该“尽人事,听天命”,既要尽力而为,也要接受命运的安排。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认为“和为贵”,提倡“和而不同”,强调不同人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儒家认为天地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贯通性。天道和人道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宇宙系统。人类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成为天地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这种思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儒家代表人物对天人观的认识是一脉相承,孔子认为天道的运行和规律是超越人类社会的,是人类所不能掌控和左右的,但人类社会和天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贯通性,人类应该通过自身的修养和追求,与天地合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孟子提倡“性天同一”,认为人的本性是与天相通的,人类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荀子提倡“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类应该探究天地自然的规律,掌握自己的命运,利用自然资源来为人类服务。

二、道家天人观

道家天人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主要强调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天人相与等方面的内容。道家天人观主要强调了天和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人类社会应该顺应这些规律和法则,达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道家天人观认为天和人是一个整体,天和人之间存在着感应关系,人类应该通过自身的修养和追求,与天地自然之道相融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不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认知,即认识到自身与天的同一性,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规律。道家天人观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变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行为和思想会影响到自然界,而自然界的变化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因此,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与自然界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道家天人观的代表人物老子主要强调了“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他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变迁都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即所谓的“道法自然”。同时,他提倡“无为而治”,认为人类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界的干预和破坏,以保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界的和谐。此外,老子还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和人是同源的,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类应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贪心,以避免对自然界的过度消耗和破坏。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庄子认为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物质相互作用而生成的,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整体,它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为人类应该通过自身的修养和追求,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即能够将自身与宇宙融为一体。庄子提倡“心斋”和“坐忘”等修行方式,即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超越,达到与天合一的境界。

 三、天人观蕴涵的中医价值

天人观在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医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的变化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而人体的变化也会受到自然的制约。因此,中医注重天人相应,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自身的情况都是相互关联的。从中医的视角来看,天人合一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万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气”、相同的阴阳、五行等时空结构以及遵循相同的自然运动规律。如果将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人体的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之间息息相关,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当人体的内环境随着天体运行、气候变化、时间节律、地理环境的变化达到和谐状态时,人体将会处于健康状态。

天人观是中医文化整体观念的思想基础,其遵循气一元论、阴阳、五行的系统模型,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的,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发现人体生理、病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自然界的某些物质运动规律中去领悟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将自然界的运动规律类推转化为具体的医药学原理,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以及疾病机理,并由此找出治疗的方法或药物。大自然是宇宙万物的集合,人体生命是其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各种因素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如气候、季节、地域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如春夏阳气在表,秋冬阳气在里,不同的季节需要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和治疗方法。此外,地域的不同也会对人的生理和病理产生影响,如南方气候潮湿,北方气候寒冷,不同地域的人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在治疗疾病时既要考虑人体内部的情况,又要考虑自然环境对其影响。夏季人体的阳气会浮在表面,采用发表的方法则可以驱除体内邪气;而冬季人体的阳气藏于体内,采用“温里法”则可以调理人体的内环境。天人观念下的中医会根据四季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以及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预防保健措施,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调节自身的情况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而保持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巨海,李明主编.中医传统文化概论[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2(09).

[2]安冉,李涵,尹永田.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探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35(04):465-469.

[3]张喆宇,罗广波,林彬.数字中国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现代化策略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3,36(03):305-308.

[4]余杏琪,陈中文,韦耀阳等.传承中医药文化 探索德育新路径[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000(021):46-47.

基金项目:2023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陕西中医药文化传承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研究”(2023SZX362)。

作者简介: 范阿曼,女,陕西兴平人,硕士,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文化传承

 安晓玲,女,山西晋中人,硕士,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与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