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解毒方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浊毒内蕴证)临床疗效

/ 2

化浊解毒方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浊毒内蕴证)临床疗效

周盼盼1  王彦刚1  马燕刘阳2  李爱华2  祁瑞娟2

  1. 河北省中医院  河北石家庄,050000
  2. 河北省故城县医院  河北衡水  053800

摘要: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肥胖胰岛素抵抗浊毒内蕴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浊解毒方。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浊毒内蕴证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浊毒内蕴证;化浊解毒方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超重及肥胖人群有明显上升趋势,超重率已超过50%,是现代社会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在同龄人群中,超重者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是非超重者的2.9倍。肥胖人群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亦比非肥胖人群高3.1%。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重要病理机制,两者常合并存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中医将肥胖归属于“肥胖”“膏粱之疾”等范畴,“浊毒”是目前中医领域新兴、热门及公认的病机理论。本文着眼于浊毒致病,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浊毒内蕴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肥胖IR患者60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31.57±7.69)岁;身高(168.23±7.81)cm。试验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2.9±7.72)岁;身高(168.93±7.36)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具体如下:①改善饮食方式:基本原则为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饮食。男性能量摄入1500~1800kcal·d-1,女性能量摄入1200~1500kcal·d-1,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分别占总能量的50%~55%、15%~20%及30%以下。②运动锻炼:运动量和强度从初始运动后逐步递增,最终目标为每周运动3~5d,每周运动150min以上;中等强度运动(50%~70%最大心率,以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为度)。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浊解毒方,方药组成:佩兰15g,黄芩15g,半夏12g,柴胡12g,红曲15g,枳实12g,绞股蓝20g,僵蚕10g,蝉蜕6g,熟大黄18g,姜黄20g,黄连20g,干姜9g,白芍15g。以上药物由我院提供,由药剂科代加工成浓缩煎剂。早晚口服,每次100mL,疗程为12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 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0

22.00(20.00,24.00)

14.00(12.00,15.25)

试验组

30

21.50(19.00,23.00)

10.00(8.00,12.25)

2.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表 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30

0

0

14

16

46.67

试验组

30

0

1

25

4

86.67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皮疹、胃肠道不适等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化浊解毒方治疗肥胖IR安全性好。

3讨论

肥胖与IR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肥胖患者可产生过量游离脂肪酸(FFA),导致肝脏、胰腺及肌肉出现异位TG堆积,继而出现IR和血脂异常;或肥大的脂肪细胞导致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皮质醇)增加,影响炎症通路,使胰岛素信号转导受阻,导致IR。当存在IR时,高胰岛素水平干预机体细胞因子,使其经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干预脂肪细胞,导致其分化或体积增大,发生肥胖;或减低肥胖抑制素,利于食物在肠道吸收,促进体内葡萄糖向脂肪转化,出现肥胖。在此病理基础上,打破该恶性循环,改善肥胖及IR尤为重要。肥胖IR属中医学“肥胖”“膏粱之疾”等范畴,与浊毒息息相关。浊者,不清也,《诸病源候论》称其为“正谷不化反浊秽为毒”。机体中的胰岛素、血糖、脂质等物质,亦同于水谷精微,在人体的正常代谢中,“变化而赤是为血”;失于代谢,不化精微而生瘀滞,升降失司生为浊毒为害。肥胖IR患者多数食热内积,“津液在脾”而生壅滞之气,滞于脾脏,无法升清降浊及化生精微,蕴于血分瘀生浊邪,秽腐酿毒。或好逸恶劳,壅滞气机,失于升降而滞于体内,亦浊瘀邪生,蓄为内毒。此证枢机不利,清浊相干,浊毒内蕴不化而滞腑伤脏,由此可见,浊毒内蕴为肥胖IR的核心机制。

化浊解毒方由升降散合大柴胡汤化裁而成,方中佩兰芳香辛散,长于化浊醒脾,使湿浊得祛,脾气健运,则蕴热自除,此为不治热而热自除,为清化浊毒之佳品。配伍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共奏化浊解毒之功。僵蚕、蝉蜕感天地之正气以升清阳、散郁火;姜黄为佐药,善祛邪伐恶,可行气散郁;大黄得土之厚味以降浊阴。四药合用,升降并投,上下同行,可谓“一升一降……杂气流毒顿消矣”。柴胡清少阳之邪,调畅气机郁滞。辅以黄芩,助解少阳邪热,共奏和解清热之功。白芍可通顺血脉,使血中之毒解,络中之滞通;配伍枳实可行气散痞、通腑泄热,二者气血兼治。半夏配干姜以调畅中焦,和胃降逆。膏粱厚味致使血脂过剩,沉积血管而成血浊,本方在此基础上加用红曲、绞股蓝,健脾消食,入营血而化浊,发挥调脂降浊功效。诸药配伍,绝机体生毒之源头,排已成之浊毒,共奏化浊解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化浊解毒方可通过提高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瘦素水平等多种途径改善IR,调节机体代谢紊乱。方中姜黄素使FFA释放减少,发挥降脂减肥的功效,尚可缓解肥胖大鼠对胰岛素信号转导的抑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绞股蓝皂苷可改善脂肪活性及肠道菌群,以降低小鼠超重和IR的风险。葛根红曲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小鼠的体质量、脂肪及内毒素的含量,其良好的抗肥胖功效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相关。此外,红曲可以逆转葡萄糖-胰岛素指数的上升,改善IR。

综上,化浊解毒方治疗肥胖IR患者综合疗效较好。在整个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耐受情况,安全性良好。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周期较短等不足,今后仍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并进行远期随访,以评估其远期疗效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廖娇,杨敏奕,陈见纺等.中医辨体调护联合耳穴压丸对肥胖型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9):152-154.

[2]梁艳,徐治国.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分泌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23):96-99.

[3]孟晶晶,郑新颖,张凤杰等.加味桃核承气汤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5):2126-2129.

[4]王聪. 俞募埋线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陕西中医药大学,2022.

[15]井贵平,刘晓棠,徐志雄.自拟化浊解毒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血清TLR4、IL-4、TNF-α水平变化观察[J].四川中医,2022,40(03):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