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唐素元

南宁师范大学卫生所  全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530001

高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目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视,减轻甚至消除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为健康成才奠定良好基础。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尚未能很好地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或开展的课程收效不理想。为能提高健康教育课程的效益,探索课程改革的方法,提出今后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应涵盖的基本内容

非医学类院校的健康教育课内容一般有以下三类:

(一)健康素养培养类:一般的健康知识,旨在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公民健康素养66条解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健康行为培养、食品安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毒品的预防等。

(二)传染病预防类:按教育部、卫健委要求需要做好校园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主要为:艾滋病、肺结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有课时要求,其次为性病等其他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三)突发急症院前应急处置类:掌握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如心跳骤停、异物卡喉、外伤等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法。

二、高校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一)学校方面: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很好地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未纳入教务课程安排,校医未参与教学,有的学校的健康教育仅限于开展一些大型讲座,趋于形式,受教学生人数有限,且无重点要求,无法掌握学生知晓情况,收效甚微。学校不够重视,不能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二)教师方面:非医学院校进行健康教育授课的主要是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校医,校医人员有限,既要负责日常医疗工作,又要兼顾上课,工作量大。另一方面,校医的教学水平与专任教师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多数无教师培训经历,给完成健康教育课程造成一定影响。

(三)各部门协调方面:校医负责备课,课程要经学校教务系统安排,首先给专业课让路,其次满足必修公共课、热门公共课,才能安排健康教育课,有时还受各学院、班级其他活动影响,以及教室的多媒体条件、容纳人数等因素影响,因此,课程安排需要教务、学工、校医院、网络中心、教师管理部门等多部门协调。

(四)授课方法方面:有些教师授课形式单调,内容不注重更新,缺乏新颖性,课堂不生动,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五)缺乏考查机制:健康教育课属公共课,无需考核,不便于对学习效果的评估。

三、高校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特点分析

1.非医学生:普通高校为非医学专业学生,没有医学知识基础,对于非本专业的知识关注度、理解力有限。

2.重视度不够:对健康教育课不够重视,认为非本专业知识、非考核科目,自己是非医学生无需掌握。

3.对自我健康疏于管理:第一,忽视了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第二,有侥幸心理,认为艾滋病、肺结核、毒品等离自己很远,不可能感染;第三,无危机感:认为生活中不会遇到急症需应急处置的事。

4.专业课任务重:没时间参加健康教育课,或虽到课堂却做其他科的作业。

四、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除了教育部规定的艾滋病、肺结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预防必须完成规定的学时外,还应包括学生普遍存在的影响健康的问题、需要普及的基本技能,比如公民健康素养66条解析、校园食品安全、毒品的预防、性病预防、大学生性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急救常识,包括徒手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法、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等,按课时合理设置内容,一节课内容不必过多,宜简洁易懂,要有侧重点。

(二)注重课件设计效果:课件设计既要包含所需掌握的核心知识,又要简洁美观、不花俏、易看懂;不宜长篇大论,文字不宜过多,又要突出核心知识,一目了然。适当融合一些图片资料,既说明问题又能起到教育提示作用,赏心悦目,加深记忆。幻灯片模板宜选取颜色清新、素雅、宁静一些的,体现健康的氛围。课件设计中插入视频播放时间不宜过长,不宜采用过多的视频取代授课。

(三)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实效。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预防疾病的基本技能,因此它的实效性至关重要,只有想办法丰富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重视,取得实效。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四点:

1.准确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课前制定好教学目标,列出大纲,明确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内容,围绕目标内容展开讲课,要有重点,达到学生健康素养培养的目的。

2.教学效果检测贯彻始终:设计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纸质版, 在上课前发放,用10分钟独立完成问卷,比如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肺结核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设计7—10题选择题,设计分值,不记名,做完后再进行讲课,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关注涉及问卷上的知识点。课程结束前播放课件上与纸质版一样的问卷电子版,提问互动,可以检测听课效果。课后老师要批改问卷,统计,分析易错题,为下一步改善教学方法、优化内容提供依据。

3.互动性教学模式:课堂上采用实物模型操作方式 ,例如讲授急救课,把人体模型带到课堂,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之后同学们轮流进行模拟现场实际操作,边教边学,教、学结合,既能使学生掌握实际技能,又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上课的兴趣。

4.案例教学法:针对艾滋病、肺结核、毒品、性健康等课程,可适当应用一些临床病例、生活中的案例,以加强说服力,引起重视。

四、结语

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教育教学要充分反映当代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和教学理念,发挥创新性、灵活性的发展思路,适时进行计划调整,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氛围,培养健康素养,促进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规范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