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体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浅谈中职体育教学

田维军  

四川省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617000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应有别于普通高级中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匹配,充分结合各专业特点,关注职业健康问题,开发有助于学生专业发展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以人为本   职业健康   理实一体  大单元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为主要内容,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应有别于普通高级中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匹配,充分结合各专业特点,关注职业健康问题,开发有助于学生专业发展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职业体育课程内容

每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专业特点,因此各专业都专门制定了一套符合其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该围绕各专业的人才发展方案,助力各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其专业:比如按照不同工种需要上下肢力量的不同,去针对性地选择有助其上下肢力量发展的教学内容;比如按照不同工种会造成身体不同部位的疲劳和劳损,去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缓解这些疲劳和劳损的运动项目;比如去开发一些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破冰”、能增强团队凝聚力的团建体育活动等。

二、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不涉及升学考试,因此在绝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里它并不被重视,因此就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情况:要么就是“无组织、无教学、无负荷”的三无式“放羊”课堂;要么就是以教材为本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也没有目标和方向。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都是实用操作性人才,对于他们的培养必须理论与实操紧密结合,因此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课上我们更应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任务的设定和目标的达成,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推行大单元教学形式,深化学、练、赛课堂改革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一周这个内容还没有讲明白下一周又跳了一个内容,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好像什么都学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学会。传统课堂教学也是过于专注于某项基本功的规范和标准,一堂课往往只教某一个技术内容,而往往忽略整个运动项目各种技战术的串联,这往往会让学生只有“花拳绣腿”却缺乏“实战能力”。这些都不利于各种运动项目的教学和发展,从而让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而大单元教学则是在某段时间内专注于某个运动项目的系统化教学,课堂教学中也不再只去强调某个技术动作规范,而是教授某几个技术动作进行串联,更加贴合生活实际和实战,这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进一步摒弃传统体育课堂“讲多、练少、无目标”的教学方式,深化“学、练、赛”课堂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体育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四、丰富学生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

传统体育课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基本上都是“为成绩论”,比如:用秒表测量短跑时间;用皮尺测量跳远距离;计数测试排球垫球能力等。这往往会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收获满满的挫败,从而对这项体育项目失去兴趣,甚至对体育课也失去兴趣。因此丰富学生评价方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体育知识技能基础等,引领每个学生开发他(她)的“最近发展区”,增强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获得感,让他们慢慢爱上体育,从而为其真正坚持“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石。

五、建设校园体育社团,健全各类体育比赛机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都有些压抑,很多同学文化基础较差,可能从小到大都很少被肯定,因此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渴望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特长。建设校园体育社团可以让更多喜欢运动同学的心有所归、身有所适,让更多兴趣相投的同学建立深厚友谊,共同提升运动技能。健全校内各类体育比赛机制则可以加强各专业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大家在运动参与和运动欣赏过程中的获得感,从而反向激发大家在体育课上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王华猛, 刘颍胜. 中职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 安徽教育科研, 2023, (9):26-28.

[2]姜杉.终身体育视角下对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优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0):111-112.

[3]梁锦平. 如何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 体育风尚, 2023, (14):53-55.

[4]丁伟萍.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实践[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3, (28):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