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方式变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方式变革初探

邓志平  涂小芳

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  61183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体育教育方式的变革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分析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体育教学方式,以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方式变革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习惯和终身锻炼的意识。然而,当前体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角度出发,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当前,一些体育教师仍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技能传授和竞技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理念导致体育教学过于功利化,缺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和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等,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3.缺乏实践教学

体育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内,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难以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此外,缺乏实践教学也限制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新课改下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技能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习惯和终身锻炼意识。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2.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传统体育教学往往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下,体育教学应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体育游戏、竞赛等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

3.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应注重个性化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测试和评估,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后,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体育社团、俱乐部等组织,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拓展活动或体育夏令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和价值。

5.注重评价与反馈: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评价,包括技能水平、运动能力、体育态度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案例分析

以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为例,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方式变革。首先,学校更新了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其次,学校引入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以“三声校园”建设为引领,组织了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让学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校园充满呐喊声。最后,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对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校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五、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学校可以借鉴其他先进地区或学校的体育教学经验,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情境教学、问题式教学等,使体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律。

(3)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如增加趣味性强的体育项目、开展主题式体育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4)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学校可以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条件,为体育教学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2001.

[2]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健,潘建芬. 体育新课程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艳翎. 体育课程论[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胡永南,刘新华.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