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先秦时期,儒墨并称,墨家"非儒"色彩鲜明。第一,墨子针对"儒"群体中分化出的"小人儒"所宣扬的"礼"进行了批判,指出其所称之"礼"本质上是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繁文缛节。第二,墨子提出了"非命"思想,反对儒家所谓的"天命论",旨在破除人们对天命的迷信顺从,号召人们积极行动以改变不堪的命运。针对以上墨子"非儒"之议,本文经辨析后指出:在孔子那里,"礼"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道德"。孔子的"礼"与道德教化密切相关,有别于小人儒赖以谋生的繁文缛节。其次,孔子的"天命论"并不等于"天的决定论",孔子是假借宣扬天命来自述肩负的社会使命,他还是主张同时顺天命和尽人事的。最后,本文提出,不要将孔子思想固定化,应注意到孔子本人与儒家学派的思想差异。同时,本文还提到了思想的"历史性"问题,指出应结合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氛围及其经验来解读其思想。

  • 标签: 墨子 孔子 繁文缛节 天命论
  • 简介:墨子"三表法"到逻辑之间,呈现了墨家论辩思维的精纯化过程,也就是从一般包含具体内容且具特殊性的论证思维,到形式的且具普遍性的逻辑思维的过程;"三表法"体现了墨家思想的中心架构,而逻辑则包容于其中.墨子思想与逻辑之间具有连贯性.

  • 标签: 三表法 《墨辩》逻辑 非形式论证 形式论证
  • 简介:任维伟在《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墨子的教育理论中一些主张对当代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大启示意义。第一,墨子将教育视为实现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的不二法门,他的“染丝说”体现了他非常重视教化。另外,墨子的有教无类,主动施教思想和“知善行善”思想都是他独具特色的施教观。第二,墨子的教育观,

  • 标签: 教育观 墨子 教育工作者 教育科学 教育理论 不二法门
  • 简介:中,讲到"禹汤水旱"传说,这个传说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展开.禹汤时代是在上世圣王治世的时期,但也有水旱这样的传说.墨子提及"禹汤水旱"传说,目的是要依据紧缩财政理论的"经济合理性"来制约君主.这一思想一直影响到汉初实务派的经济官僚.但武帝时期却有突破这一思想的情况,认为人类可以生产出庞大的衣食之财,从而实行积极性的经济政策.

  • 标签: 禹汤水旱 衣食之财 节用 紧缩财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