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者进一步回应了来自实践本体的批评,论证了对象化本体的合理性。第一,哲学既然要关怀现实而不是自说自话,作为本体的“一”就不应是纯“一”,而应是自我包含矛盾的“一”,而实践范畴却只在自身中显示矛盾的解决了的形式,消解了矛盾的本体性意义。第二,真正深刻地揭示矛盾,不能以现象学,只能以辩证法为主导原则,对象化范畴才更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第三,对象化本体不以实践为自明前提,而将实践作为反思和批判的对象,这样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批判性落到实处。

  • 标签: 本体论 实践 对象化 现象学 辩证法
  • 简介:哲学是学科之母,也是各学科的分析工具。基于此,本文从哲学本体的视角出发,对哲学本体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比较教育的本体,通过对比较教育本体进行事实论证和本质论证,回答了比较教育存在的依据和内容形式等问题,进而分析出比较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领域的本质特征,并从历史的角度对比较教育本体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剖析。此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决定方法,方法是世界观的体现和特点的反映"为指导,对比较教育方法的建构作了几点思考。

  • 标签: 学科建设 比较教育本体论 方法论
  • 简介: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但对此有着大相径庭的解释,主要有如下观点: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存有未尽问题: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本体论 实践思维方式
  • 简介:本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所以本体研究意义重大.而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哲学家却有不同的回答。其中,最典型的回答就是实践本体和物质本体.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通过分析实践本体的理论困难和物质本体的合理依据,达到坚持物质本体的目的。

  • 标签: 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物质本体论
  • 简介:随着网格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更好地为用户的请求匹配最佳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基于本体的各种服务匹配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加权服务匹配方法,描述了服务的基本流程,给出了主要算法.所做工作为网格的服务匹配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网格服务 本体论 匹配
  • 简介:实践思维方式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法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品质的重要表现.

  • 标签: 实践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体 方法论
  • 简介:就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存在问题而言,西方自古至今的存在哲学存在着"对象化"探讨存在问题之局限,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存在哲学,又因为敞开的无限定过于宽泛,从而不可能对中国人缺乏创造性敞开的文化弊端具有启示,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注重现实和经济活动的具有存在意味的实践哲学中。而否定主义的"本体性否定"通过"批判与创造的统一"来理解中国式的存在问题,可以理解为是对西方过于宽泛的存在哲学的本体改造。"本体性否定"衔接中国哲学的"源流合一"思维,将"本体性否定"界定为"批判与创造的冲动与完成这样的冲动之能力的统一",从而将人之于冲动的美学性存在与完成创造的哲学性存在得以安置。"本体性否定"同样通过"共在"概念来阐明存在的社会化和存在的价值确认问题,这就将存在的个人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

  • 标签: 本体性否定 西方存在论 局限 冲动与能力 共在
  • 简介:自由这个概念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萨特在探讨人的存在与世界的根本关系这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阐释了人的存在——自由。在萨特看来,焦虑的产生在于自由就是人的存在,人没有固有的本质,但却固有着自由。自由是在人的选择中实现的,即使遇到各种处境,也不会阻止人的自由。因为在处境中人是绝对自由的,而无论人是以人为性的方式存在着,还是以超越性的方式存在着,人的存在都是自由的。人的自由是先天的,人无法逃脱自由,自由在萨特这里被上升到本体的意义。

  • 标签: 萨特 自由 人为性 超越性 本体论证明
  • 简介:<正>古代哲学中关于本体或本原的理论占主导地位,关于认识的理论是从属于关于本体或本原的理论。本体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本体的基础上展开,并为本体服务。随着人们以具体物为万物的本体、本原,向以一般物、共相为本体、本原的发展,一般物、共相和概念相结合,变成了精神性质的本原物。这种把客体分裂为二和认识分裂为二以及这种分裂的相结合,就进一步使世界也分裂为二,形成了相互对峙的两个世界:实物、物质世界和神、理念世界。基督教以二个世界的对立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宣扬天国与人间的对立。近代哲学

  • 标签: 笛卡尔 上帝 本体论 欧洲近代哲学 认识论 逻辑线索
  • 简介:如果把传统本体看成是显性的实体本体,那么现代西方哲学就是继承了传统本体的隐性的实体本体。无论是显性的实体本体还是隐性的实体本体都是实体本体即狭义本体。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摆脱了对狭义本体的追求,但从广义本体来看,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本体的意义。但不能因为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本体的意义就简单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本体哲学。

  • 标签: 本体论 狭义本体论 广义本体论
  • 简介:叶适是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具有独特性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思想,其基石是唯物主义的宇宙本体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人学本体亦即心性学说.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他的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心性养学说.最后,由以上两方面(主要是心性学说和心性修养学说)建构起他的本体功夫思想.

  • 标签: 叶适 本体功夫思想 唯物主义 宇宙本体论 人学本体论 心性学说
  • 简介: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是文论"他国化"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严重西化甚至"失语"的危机时刻,如何利用"他国化"的规律,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借鉴王国维、钱钟书等前辈以中融西、激发文论新质的宝贵经验,当下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清晰地认识中西文论的异质性;根据需要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下的文学实践相结合;文化过滤和创造性误读;以我为主对西方文论加以创造性地吸收。

  • 标签: 西方文论 中国化 路径选择
  • 简介:西方戏剧源远流长,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戏剧的兴起,到20世纪众多戏剧流派的争奇斗艳,上下几千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它包罗了戏剧艺术的各个方面,从剧本创作到舞台演出,从艺术实践到理论总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贵森所著的《西方戏剧文化艺术》,较为全面发地阐述和解释了西方戏剧理论和实践,给读者呈现出一个绮丽的西方戏剧艺术世界。

  • 标签: 西方戏剧理论 戏剧文化 艺术论 变迁 人物 艺术实践
  • 简介:美的本体四说是指五因说、生命说、创造说和符号说。四说融合一体。美是一个与生命同构的有机系统,由形、真、善、情、新五个因素融合而成,是为五因说。美是生命的体验、创造和超越,是动态的生命过程,又是静态的生命熔铸,同构的生命拟态。这是生命说。生命说的深化,必然导致创造说:美是生命的自由创造。再进而指明生命是运用符号来自由创造美的,便落实到符号说,且同五因说衔接起来。

  • 标签: 美的本体 审美创造 合目的性 审美符号 艺术语言 自由创造
  • 简介:中国百年新诗发展一直秉承重视语言本体的创作精神,借助语言形成诗的结构"张力"与审美空间。陈仲义教授的专著《现代诗:语言张力》吸纳西方"新批评"理论成果而又自我创新,使诗的各种形式、技巧展示与研究均指向了"张力"之美。此书的出版对现代诗的话语研究与诗人创作实践均具理论指导价值。

  • 标签: 张力 现代诗 语言 文学空间
  • 简介:西方古典大学里,科学研究是存在的。通过对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大学科学研究情况的描述,展示了西方古典大学的科学研究图景。在把握西方古典大学科学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西方古典大学科学研究的五个特点:人文性、原创性、思辨性、学术性、同一性,以及启示我们应尊重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回归教学与研究的同一、弘扬自由研究的精神。

  • 标签: 西方古典大学 科学研究 阿卡德米学园 雅典大学
  • 简介:摘要:MLS模型作为一种逼近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光滑、数值分析和统计等诸多领域.文章将MLS模型用于最优本体函数的计算,将本体图中每个顶点映射成实数后,通过顶点对应实数间的差值来确定它们的相似度.将新本体算法应用于GO本体和物理教育本体,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对特定应用领域的相似度计算和建立本体映射是有效的.

  • 标签: 本体 相似度计算 本体映射 MLS方法
  • 简介: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本科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目前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来提高本科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 标签: 西方经济学 课程特点 教学效果
  • 简介:中国当代漆画作为一个古老而新兴的画种,在当今中西文化日益融合和艺术全球化的冲击下,难免产生一种浮躁的情堵和浅薄的骚动。如何把握其发展方向,是漆画家亟待解决的课题。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去历清东西方艺事的根本区别,分析当代漆画家应履行的历史使命,把握好漆画展现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内涵的方向性问题,努力拓展漆画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范围,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 标签: 德性 使命 时代精神 方向性 当代漆画
  • 简介:字形为汉字本体观的形成同任何学术观一样有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其所建立的学科名称上看,一是反映在其所包含的研究内容中。纵观汉字形体学之研究史,名称和内容的不断变化和移易即可显示汉字形体结构研究位置的不断上升和字形为汉字本体认识在人们心中的日渐明朗;当代学者在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和该学科研究任务与研究意义上较为系统的认识则标志着字形为汉字本体观的形成。

  • 标签: 字形 汉字本体观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