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文学批评的话语伦理,包括客观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公共性原则。中国现代新文学对通俗文学的批判,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对通俗文学的批判有失偏颇。其中的原因在于新文学建设者急于建构出全新的话语系统,并肩负起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在中国近代以来趋新思潮中获取了过多的话语权力。因此,现代批评的任务,在于重建文学批评的话语伦理。

  • 标签: 通俗文学 文学批评 话语伦理
  • 简介:"思辨唯实论"近年来已成为艺术理论的基石。然而鉴于对社会问题的忽视以及它所持有的科技和物质决定论的倾向,它仍然广受人文主义和左派传统代表的批评。《思辨("未来是____")》一书并非如其题目所指向的那样是一本思辨唯实论专著。而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使用思辨性的语言来探讨左翼艺术阵营的政治项目。这本书由评论性刊物《三层顶》出版,后者称自己的出版物旨在"减缓互联网的步调"。

  • 标签: 唯实论 物质决定论 艺术理论 评论性 一本 PHOTOGRAPH
  • 简介: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生活陶艺的两大功能,我们在欣赏和把玩这些陌生又熟悉的生活陶艺器皿时,理应感悟它们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批判功能。

  • 标签: 生活陶艺 批判 否定 表现
  • 简介:Q:目前年轻艺术家作品中的视觉来源和审美取向主要来自于什么?A:(陈绫蕙)主要来源于年轻艺术家的个人生活体验、学校、朋友、网络。A:(冯博一)与他们这一代人所处的文化和生活特征有关系,所以在良好的感觉中尖叫飞翔,疯狂、放纵与冲动是其本色,酷和

  • 标签: 艺术家 理性 审美取向 声音 生活体验 年轻
  • 简介:<正>在文学艺术中,有典型的作品,有不够典型的作品,也有不典型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都会有真实性,或者有某种真实性。但是典型的作品必然是真实的,而且典型性越高,真实性就越强,真实性的程度是随典型性的高低而转移的。典型,是艺术真实的最高要求。但是,典型又是在真实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真实也就没有典型。真实性与典型性之间具有辩证关系。

  • 标签: 艺术真实 辩证关系 真实性 “写真实” 典型性格 《红楼梦》
  • 简介:  4月27日,王庆松的个展"思想者",环碧堂画廊为他举办的这次个展集中了他部分最重要的摄影作品.不能确定王庆松的发型与他自称"新闻摄影"的作品是否有趣味上的暗合,但二者都被精心设计出一种着戏谑的似是而非的荒诞感.……

  • 标签: 王庆松睿智 睿智批判者
  • 简介:一、何谓“理性绘画”目前人们越来越趋于用“理性绘画”一词来称谓一种至今仍无明确的、公认的特征界定的绘画。这一术语首次引人注目地出现,是在高名潞的《关于理性绘画》一文中,以前,“理性”只是人们用于形容从《国际青年年美展》起在全国各地青年美术家中迅速漫延开的一种绘画样式的诸多用词之一,

  • 标签: 绘画样式 “理性” 哲学 美术家 青年 美展
  • 简介:和慕尼黑说再见后,我们来到德国的首都柏林。柏林是一个复杂又经历了诸多伤痛的历史名城,三十年前还处于分裂状态。如今的柏林成了世界各国艺术家聚集的现代艺术之都,现代艺术治愈了这个曾承受无数重压的城市。

  • 标签: 德国 理性 现代艺术 都柏林 历史名城 慕尼黑
  • 简介:"影像解放"是时代不可逆的结果,但其在令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也导致了审美的幼稚化和同质化,人们被影像制造的新偶像包围,影像反过来又制约着人们的生活。在影像中,人虽然是表现的中心,但作为整体和主体的人却被作为碎片和影像的人所取代,人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成为"类人"或"非人";这既是影像导致的异化,也是审美意识形态的欺诈。电影作为大众艺术,大众被利用,却以趣味的形式呈现出来;趣味超越个性最终成为某种符号:美或者不美;而一旦影像的制作和接受变成此类二元对立间的选择时,剩下的就只有悲哀和感叹,而不仅仅是个性的表现之有无了。

  • 标签: 商业电影 影像解放 影像的二重性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冠以“先锋派”的马原等一批作家,开始了一次华丽的对于西方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探索的复制,几乎所有流派所有崭新的文学方法都能在“先锋作家”的文本中找到。不论这股“现代主义文学”的食洋罪名被如何诟病,也不论发展至今他们又情归何处,无可否认的是,这批作家为中国当代小说带来了一段让人振奋的时光,完成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作家的开创精神。而中国军事文学这片“绿地”,却一直“洁身自好”,

  • 标签: 现代主义文学 军事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中国当代小说 批判 先锋作家
  • 简介:新时期十年,西藏文学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刚刚召开的第二次文代会已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是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审视当前文艺状况,我们的文艺工作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文艺思想的分歧和指导工作的迷惘,导致文艺创作的徘徊乃至某些混乱。面对驳杂的文艺现象,人们说短道长,评头品脚已有好些年了。只不过大都属于“街谈巷议”,见诸理论文章的极少。评论落后于创作,最终必然影响创作的发展。这里,我想就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工作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理性思考。诱发我进行理性思考和引导我思维走向的因素有三:一,新时期十年西藏文艺工作的成绩、经验和教训;二,由拉萨骚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联想到文艺工作

  • 标签: 当代文艺 文艺工作 文艺创作 西藏和平解放 反革命暴乱 十年
  • 简介: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康德从来不缺少批判者,但众多批判者中最危险的也许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的根本目标乃是颠覆以真理或本质等逻各斯为核心的形而上学。康德之所以成为德里达的批判目标,就是因为他的美学一丝不苟地服从了形而上学预设的内外区分,比如形式与实存、情感与感觉、表象与目的、配饰与作品等等。为了证明审美的自律性,康德使用了几个毫不起眼的例证与脚注。然而在德里达出人意料的剖析下,这些处于康德文本之边沿和末梢的例证与脚注最终竟颠覆了康德的美学大厦。正如德里达指出的那样,边框或配饰、纯粹切割之无以及崇高的无限,它们一直在秘密地解构着康德看似完整的美学。

  • 标签: 美学理论 审美判断 《判断力批判》 合目的性 解构主义 直观形式
  • 简介:电视剧《安居》以北梁棚户区改造的真实事件为创作蓝本,叙述对象不再拘囿于微观的家长里短,而是以宏观视角阐释安居工程的时代意义,用一种自下而上的叙事方式书写民生百态、基层形象与和谐中国,展示出具有哲理意味的民生关怀、公私辩证法与"不拆"哲学。

  • 标签: 《安居》 民生工程 基层形象 辩证观 “不拆”哲学
  • 简介:科学界定军队文化管理概念的内涵,明确军队文化管理与其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理论研究的基点,是深化军队文化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也是推进军队管理和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军队文化工作管理和军队组织文化管理是军队文化管理在不同层面的两个研究方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是军队文化软实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 标签: 军队文化管理 内涵 理性思考
  • 简介:两道寿眉浓而上扬,年过八旬精神矍铄……这是2017年9月在上海浦东机场初见萧勤老师时对他的印象。"阿拉上海宁!"他用地道的上海话向我们问候。此次重回故里,萧勤老师带着他的创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旅居海外60余年的中国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探寻求索之路。萧勤,1935年出生于上海,父亲萧友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办人之一.

  • 标签: 非具象
  • 简介:今天的雕塑艺术家们都已经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以作品说话,以事实说话,比什么东西都具有说服力。简而言之,雕塑家是以雕塑作品的形式与社会性,与欣赏者进行交流的。然而,雕塑艺术家想进一步提高个人的雕塑艺术水平,就必须对深藏在思维深处、模糊的所谓理性的东西进行自我辨析,而这,需要外界的议论和批评。

  • 标签: 雕塑艺术 艺术批评 批评家 雕塑家 雕塑作品
  • 简介:谢墨凛到英国留学之后,我得到了一种释放。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之中,给你的大部分暗示是你应该画什么,你应该学什么,你应该做什么,你的这个年龄,这个辈分应该是什么样的。但在英国的学校,他们的教育方法是在告诉你现在的世界艺术是什么样的,给你的暗示是你能提供什么,艺术还能怎么做,你的实践价值是在哪儿.你不同于别人的是什么。我觉得命题变了。

  • 标签: 语言 理性 英国留学 教育环境 教育方法 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