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石鲁,本名冯亚珩,1919年12月13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文公乡一个著名的大地主家庭。1940年1月在延安时,改名石鲁。15岁时,因逃避母亲为他包办的一桩婚姻,他去了成都入东方美专学画,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据他在《思想自传》中讲,在成都时,他曾在一本被当局禁止的杂志上读到《毛泽东自传》,毛的传奇故事及其救国平天下的理想,对他产生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石鲁 绘画思想 中国画 艺术精神 创作题材
  • 简介:本雅明·布赫洛所著的《新前卫与文化工业——1955到1975年间的欧美艺术评论集》一书是一本新前卫艺术史的研究性文集,也是西方20世纪末研究新前卫艺术史的最重要文本之一。笔者通过对此书的研究,分析布赫洛的理论来源与倾向,进一步剖析布赫洛的理论,厘清其与彼得·比格尔、法兰克福学派和"情境主义"等的关系。

  • 标签: 本雅明·布赫洛 新前卫 文化工业 理论倾向
  • 简介:尽管在本世纪的前70年苏联一直是共产主义的化身并因此被当作资本主义的首要对手。然而无论如何,当它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普遍效法的模式并产生遍布世界的列宁式的政党组织时,对于西方民主的知识分子而言,苏维埃体系已经永久地终止了魅力。而当共产主义思想继续在每...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现代主义 资本主义 共产党 共产主义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末,列斐伏尔以战后法国社会剧烈变革为蓝本.预见到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智能化的都市社会。继列斐伏尔之后,在新世纪之交,包括贝尔纳·斯蒂格勒以及奈格里在内的一系列西方著名学者指岀,马克当年在《大纲》中预言的工业生产力的“普遍智力化”之可能性在今天已经发展为“完全自动化的资本主义”[FullAutomatizationCapitalism].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列斐伏尔 智能城市 问题域 工业生产力 60年代
  • 简介: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是在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设计艺术运动和思潮,一度波及全世界,极大影响了20世纪20至60年代世界设计艺术整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对中国古老哲学产生了兴趣,不少西方设计大师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现今西方最为时髦的生态设计和绿色设计的提出与实施即表明了西方人通过几千年的摸索,绕了个很大的弯子后才接近了道家思想的某一方面。

  • 标签: 现代主义设计 道家思想 西方人 中国 艺术运动 设计艺术
  • 简介:"后现代主义"与70年代、80年代西方艺术设计"后现代主义"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引起热烈争论的问题。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里使用,当美国圣路易斯城的普鲁伊特-埃戈住宅区在1972年7月15日被炸毁时,像查尔

  • 标签: 后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艺术 艺术设计 查尔斯·詹克斯 西方社会 建筑设计
  • 简介:与"新现代主义"一样,"解构主义"也是80年代以来西方设计家所进行的新的探索。"解构主义"设计家一方而看到了现代主义设计所面临的巨大危机,但是对于日益泛滥、越来越被市场所支配的"廉价的商业风格"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又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他们接受"解构主义"哲学的影响,力图颠覆"结构主义"哲学,破坏和分解"结构

  • 标签: 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哲学 艺术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 新现代主义
  • 简介:后现代的理性写实与解构主义─—纽约画家马克·坦西作品解读段炼马克·坦西并不是要否认前卫运动在艺术发展中的价值,他反对的是艺术的单一,他不认为只有·前卫才是唯一的艺术。这种艺术观,是坦西的后现代重返具象写实的注脚,也是他的关于艺术哲学的绘画的中心。一小...

  • 标签: 解构主义 后现代 现代主义 作品 前卫艺术 现代艺术
  • 简介:现代壁挂以它神奇的艺术魅力,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在西方发展的整个动向,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法国,无论是传统的或现代的织物艺术通称为壁挂(TAPISSIRE)。在美国,有的称之为织物结构艺术(THEARTFABRIC)或称之为纤维艺术。六十年代末,随着织物构成领域的不断扩展,也有人把立体型的壁挂称之为软雕塑。

  • 标签: 纤维艺术 现代壁挂艺术 织物结构 吕尔萨 包豪斯 立体型
  • 简介:<正>文杜里在本书英文版的前言中说过,他的研究工作的开始只是由于想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众说纷纭的评论意见中如何分辨出比较正确的艺术批评,他不满足单纯理论上的阐释因而希图从历史的经验中求得解决。可是这样一条研究道路竟使他整整走了25年。里奥奈罗·文杜里1885年出生于意大利莫德纳。他父亲阿道尔夫·文杜里是著名的美术史家,出版过二十一卷的巨著《意大利美术史》(本书第九章中有所介绍),所以他首先是一位家学渊源继承父业的美术史家。他的《西欧近代画家》一书,前几年曾由我国几位美术史家翻译出版(人民美术出版

  • 标签: 艺术批评史 美术史 意大利 翻译出版 述评 英文版
  • 简介:现代西方肖像画穿士兵衬衫的自画像1914年狄克斯学生肖像1995年勒恩卡菲兹露易丝·蒙忒巴滕夫人像1940年达利波娜丽莎1992年萨蒂·李尔现代西方肖像画...

  • 标签: 肖像画 自画像 萨蒂 恩卡 李尔 士兵
  • 简介:西方美学从古希腊开始就奠定了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当时的哲学家提出宇宙的本原是数,数的和谐关系构成了宇宙网络,而美就是这种数量关系的显示。美是可以描绘成被感受的对象的,在这一方面没有什么能够与造型艺术中的绘画和雕塑相匹敌的了。表现数的可感形式和数学逻辑,构成了西方艺术科学的再现客观世界的形式主义基础。在古希腊,“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1)的数学原则,被广泛运用在艺术的摹仿中,不朽的《米洛的维纳斯》、《执矛者》和《拉奥孔》等雕塑作品便是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光辉范例。亚里士多德认为:“那些人认为数理诸学全不涉及美或善是错误的……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和明确’,这些唯有数理诸学优于为之作证。又因为这些(例如秩序和

  • 标签: 西方艺术 现代艺术 数学原则 物理光学 现代派艺术 绘画
  • 简介: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色粉画的历史并不长。色粉笔作为独立的材料用于创作大约也只有300余年的时间,它最早出现在绘画中可能是画家偶然尝试的收获,也可能是天才的意外发现,但无论如何,文艺复兴时代是色粉画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那时的艺术家开始重新认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这使他们对人性有了新的见解。正是在这个时候,画家开始对解剖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标签: 西方艺术 色粉画 艺术观念 艺术形式 绘画技巧 艺术价值
  • 简介:问:您是如何看待艺术完全不受社会限制的?答:原则上说,这种环境没有丝毫坏处,知识精英一直憧景着自由社会。但在通往这种自由的道路上,他们所依赖的深厚的文化传统往往也涸竭了。已经如愿以偿的艺术精英目前正在怀疑这一自由本身及其延续下去的必要性,已经获得的自由不可避

  • 标签: 博伊于斯 波洛克 美术评论家 知识精英 康定斯基 申伯
  • 简介: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言:“要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得并且认识这种过渡里所包罗着的思想。”([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2006年第1版,第72页)对于探究西方绘画而言.这句话不无启发和借鉴价值,绘画从来都不是纯粹功利需求或技术变革驱动之下的图像生产,而是人类对自身命运及所生活的世界予以深沉观照与睿智思考之下所做出的本能反应。换句话说,赋予人类绘画作品恒久魅力的,不独是形象、色彩抑或技术、材料,更主要是熠熠生辉的思想之光。

  • 标签: 绘画思想 西方绘画 《历史哲学》 技术变革 绘画作品 黑格尔
  • 简介: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和超级写实主义在上两章所叙述的雕塑有时是作为对波普艺术的一种回应而出现的,从一开始,而且确实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波普艺术是一种吸引了收藏家和社会评论家的风格,但却受到很多重要批评家的蔑视。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在于波普艺术似乎是一种trahisondesclercs

  • 标签: 波普艺术 超级写实主义 西格尔 世界美术 马奈 塞尚
  • 简介:所谓视觉文化,可以理解为视觉占主导的文化现象,它与人类所创造的所有视觉产品有关:从纯艺术品到丁艺美术,从城市面貌到建筑外观,从书报杂志到日常用品,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视觉文化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人类的视觉环境不断丰富,人们的视觉经验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制度,是社会整体的文化样式的一部分,

  • 标签: 视觉文化 美术教育 西方 工业技术 生产力水平 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