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正>20世纪是一个新与旧、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交织和冲突的时代。传统戏曲的遭际也是起落跌宕,充满了时代和政治色彩。这一特征贯穿了整个世纪,使它成为时代和政治社会的晴雨表。戏曲的学术研究也经历了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和关注区域。20世纪之前的戏曲研究属于古典研究范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古典研究 林传甲 政治色彩 中国戏曲史 戏剧学
  • 简介:<正>音乐起源子对客观事物的模拟按:音乐是怎样起源有?历来众说纷纭。这里选录的是我国古代关于这问题的一则优美的传说。第一段说音律的起源。认为音律最初起源是对最美丽的鸟类——凤凰的鸣叫声的模拟。把音乐比做凤凰的呜叫,是对音乐美的一种高度赞美。二、三段说乐曲的起源。认为乐曲是起源于对大自然各种音响的模拟,是起源

  • 标签: 音乐起源 音乐美 音律 凤凰 客观事物 音响
  • 简介:通过中国隋初郑译与苏祗婆乐调音阶的对应,发现日本或在前的朝鲜新罗是采用与中国不同的对应方式,故而产生出日本最富于特点的阴音阶来。这也是中国以琵琶,日本或朝鲜用筝类乐器来作这种对应所产生的直接结果。

  • 标签: 苏音阶对应 十二弦事 枷倻琴 新罗琴 十三弦筝
  • 简介:<正>劳动号子产生于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之中,它作为民歌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泛流传在民间。不同方式的劳动便产生不同形式的劳动号子,如长江船夫的川江号子、海边渔民的拉网号子、码头工人的搬运号子、水田农民的插秧号子……。夯歌就是劳动号子中的一种,它伴随着建筑工程中夯土坚基的劳动而发展起来,并且有着极其漫长的历史。我国古代夯歌的发展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特别应当提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统治者恣意享乐,以及诸侯争霸和外族内侵引起频繁的战争,各国便急于大规模修筑城垣,营建宫室。历史上见于记载的,如卫宣公的新台、楚灵王的章华之台、晋平公的(?)祁之台以及秦始皇的阿房

  • 标签: 夯歌 劳动号子 我国古代 建筑工程 不同方式 生产劳动过程
  • 简介:古代女性对于观赏戏曲娱乐的渴求同男子一样表现出极度的痴迷之态,她们的优雅风姿在各式剧场内屡屡呈现。但基于封建社会伦理意识的强大威力,女性观戏的狂热之情又使得封建士大夫们恐惧万分,随之以种种理由禁止女性外出看戏。女性观戏禁忌显然已上升为中国古代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主要从禁制理由、禁忌内容和惩戒方式三个方面探究这一现象的本质所在。

  • 标签: 古代女性 观戏禁忌 禁制理由 禁忌内容 惩戒方式
  • 简介:太原在历史上又名晋阳,上古为大夏之地,后为金天氏之裔子台骀所居,又相传唐尧始都于此,故名其地日唐。夏商为唐国,为周灭之。周成王年幼时,剪桐叶戏封同母弟叔虞于唐,遂以“君无戏言”落而实之,建都于晋阳。然唐、晋建都于太原之说始于《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晋阳注,在《世本》、《史记》之后,故光绪《山西通志》说是“恐难征信”。春秋为晋国地,战国属赵。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大将蒙骜攻占赵国榆次,得37城;三年,王崎置太原郡。据此则太原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 标签: 太原晋祠 《世本》 《史记》 唐尧 晋阳 地理志
  • 简介:越南歌诗是中国音乐文化传统与越南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至今在越南仍然流传着大量中国古代歌诗文献,以及以陶娘歌为代表的多种具有越南民族特色的越南歌诗。陶娘歌曲辞形式多样,以越南格律诗体——六八体为主,一般按谱填词,所填的多为中国古典诗词,其中又以唐诗为最多。进入陶娘歌中的唐诗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完整的唐诗原作;二是喃译唐诗;三是乐工、歌伎将唐诗加工、拼凑后再配入曲调演唱。越南歌诗的表演方式、艺术形式、俗文化特性、音乐文本的艺术化存在,以及作为汉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映,都将会给中国的歌诗研究提供新的参照和更为广阔的视野。

  • 标签: 歌诗 陶娘歌 唐诗 喃文 六八体
  • 简介:<正>关于艺术的起源,一提到摹仿说,人们就会想到古希腊。的确,摹仿说在西方是颇有影响的,其鼻祖要算德谟克利特了,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乌学会了唱歌。”亚里士多德也说:“摹仿出于我们的天性,而音调和节奏感也是出于我们的天性,起初那些天生最富于这种资质的人,使它一步步发展,后来就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摹仿说 节奏感 亚里士多德 起源 音调
  • 简介:京剧文学是戏剧文学体裁之一,京剧演出的基础。它继承戏曲文学的传统,运用唱词、念白、动作等手段,叙说故事情节,刻画人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它的艺术形式较诸古典的杂剧、传奇自由,更加通俗易懂,增强了戏剧性和剧场性,而较少案头的可读性。相对于近现代萌生的一些地方戏曲剧种,京剧的舞台表现手段更为丰富,具有较为严格的规范,剧作的形式也更为严谨和多样。当然,京剧文学

  • 标签: 京剧艺术 作品 表现手段 历史故事剧 三国演义 地方戏曲
  • 简介:美的追踪———《古代戏曲美学史》评介麻文琦从美学视角观照古代戏曲理论发展史,能够使理论者拥有一种统摄的力量,使论者的叙述、判断和总结能够超拔于古代戏曲理论的零散状态,因为美学作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方法论,给研究者爬梳材料、整合观点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面...

  • 标签: 古代戏曲 美学史 戏曲美学 审美意识 戏曲艺术 审美价值论
  • 简介:我国古代音律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各种哲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观念诸多因素的作用,使许多古代音律说蒙上了神秘色彩。其中,有些是唯心的,有些带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在这些神秘色

  • 标签: 封建等级制度 历史背景 祭祀音乐 十二律 大吕 商声
  • 简介:本文提出中国古代音乐论即中国古代艺术论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乐论中的"和观念",是中国礼乐文化中最核心的范畴之一。如何承继古代乐论中的"和观念",理解"和观念"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当代意义,对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古代乐论 “和观念” 乐与礼 和与同 乐(yue)与乐(le)
  • 简介:中国古代乐论中对“性”的理解有两个主要的方向:一是把“性”归结为先天之性的儒家,一是把“性”归结为自然之性的道家。儒家的先天之性包括人的原始本性、情感变化等内容。儒家养性是为了养心,养心是为了社会的安定;道家养心是为了恢复人的自然之性,恢复自然之性则为了养生。儒道两家乐论对心性理解的道路不同,但目的相同。音乐是用来使人心恢复到平和状态或使人性回到自然状态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人能够得到长久的快乐和幸福。

  • 标签: 心性 乐论
  • 简介:<正>“犯调”又叫“犯声”,是指在一首乐曲中或几首乐曲连续奏唱时发生调高或调式的转变,或者调高和调式同时都有改变的情形。大体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转调”。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有十二律旋相为宫、为调的理论。《礼记·礼运》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就是指的以五声或七声配十

  • 标签: 手法 犯调 旋相为宫 调式 宫音系统 转调
  • 简介:作为音乐美学研究对象之一的音乐功能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论题,笔者通过对古代音乐史的研读,欲从王昆吾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乐”“声”“音”三个分类来对古代音乐的功能进行解读.

  • 标签: 功能 礼乐教化 审美娱乐
  • 简介:我国现代音乐所采用的唱名法是由外国传来的欧洲规多唱名法,共有do、re、mi、fa、sol、la、si七个唱名,分首调和固定两种唱名法。首调唱名法的唱名随调高的变化而变化。固定唱名法以C调的七个唱名为固定唱名,调高变换,唱名仍固定不变。

  • 标签: 固定唱名法 阶名 现代音乐 敦煌曲谱 琵琶谱 姑洗
  • 简介:一、四川都江堰市二王庙戏台二王庙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布局依山就势,主次分明。

  • 标签: 戏台 绘图 古代 中国 都江堰市 占地面积
  • 简介:中国古代乐器研究的方法方建军考古发现有大量的中国古代乐器,对中国古代乐器进行专门研究能够形成音乐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古乐器学。古乐器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因而涉及的学科或知识面比较宽广,在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多方面的探索。根据目前的认识,中国...

  • 标签: 古代乐器研究 古乐器 出土乐器 振动模式 固有频率 类型学
  • 简介:在去年底中国音协湖北分会主办的“湖北音乐理论成果博览会”上,我宣读了论文《音乐文学问答》(待续),受到了许多同志的错爱。此文首发于内刊《长江音乐》(90.4期),紧接着内刊《湖乡》(总第28期)全文转载,公开刊物《上海歌声》(91.1期)也摘其文中第一个问题“谈谈歌诗的共性”刊发。为了不忘母校培育之恩,使其全文在专

  • 标签: 音乐文学 歌诗 中国音协 音乐理论 创作思想 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