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福建泉州中山路整治和保护项目,日前荣获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泉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在城市发展1300多年的历程中,沉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位于古城中心的中山路,就是外来建筑文化与泉州

  • 标签: 泉州市 亚太地区 项目 城市发展 福建 海上丝绸之路
  • 简介:关于镇江吴家门(临中山路)部分考古目标的初探结果江苏省地震局工程检测中心应镇江古城考古所要求,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我们于1995年2月10日对镇江吴家门(临中山路)段之空地范围内可能存在的考古目标,进行了精密磁测(GPM技术)的初步探查。根据2...

  • 标签: 中山路 镇江市 赋存环境 考古勘探 文物保护技术 资料处理
  • 简介:河北平山王(?)墓墓室西库出土玉器三百五十件,其中有一玉片,上有墨书文字九,今摹如下:这一玉片见于张守中同志的《中山王(?)器文字编》(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5月)。全文尚未有译释。张守中同志所摹为8字。据河北省文物管理处中山国墓葬发掘负责人刘来成同志说,此片尚有一字漏摹,即在“子”和“吉”字之间有一“匽”字,则此片实为9字。

  • 标签: 中山国 中山王 张守中 出土玉器 墓葬发掘 中华书局出版
  • 简介:白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北京、南京等地有来人来信与我,讨论关于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初期及纪念孙中山之事。当我们共同查阅了许多民国时期的档案与资料后,不约而同地提出是否可以举办或出版一些有关的纪念和活动。

  • 标签: 孙中山 纪念 记载 辛亥革命时期 民国初期 民国时期
  • 简介:本文运用近年新解密的俄罗斯档案及国内孙中山研究中发掘的有关文献资料,对孙中山与苏俄关系问题进行新的审视和探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十分关注俄国的沧桑巨变,进而由外交接触到联俄政策的酝酿,由确立联俄政策再到“以俄为师”。他晚期政治理想中有着浓厚的“恋苏”情结。孙中山晚年既要苏俄的援助,又要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还要防止俄式共产主义和苏维埃革命的输入,在联俄与防俄间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平衡。同时,孙中山在与共产国际和苏俄关系的互动中呈现出鲜明的策略性、现实性和独立自主性。

  • 标签: 孙中山 苏俄 关系
  • 简介:汉代中山国的世系和疆域张平一汉代中山国是汉代诸侯王封国中比较大的一个王国。西汉时期它在领县数量上仅次于信都、广平二国,在人口户数上仅次于淮阳国;它的人口户数相当于四个河间国,七个广平国。中山国第一代王中山靖王刘胜在历史上并不是著名人物,可是他的后世子...

  • 标签: 中山 诸侯王国 公元前 《汉书》 疆域 世系
  • 简介: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大量的金器刻辞,经有关专家的考证研究,除少数文字外,已经基本弄通。个人在研读中,仍觉个别文字,值得再作推敲。一、蒦《王(?)鼎》四至六行:蒦其汋(溺)於人旃,宁汋(溺)於渊。”各家读蒦为与或获。按当从字读获为佳。此为盍之假借。盍为疑词。《国语·吴语》:“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文法结构与此都很相似。二、形《王(?)鼎》三十七至三十八行:“天其又(?)(形)于兹厥邦。”各家都释(?)为刑,谓为“成也”或“径也”。按此字右部从犬,同中山金文中其它从刀的刑字,显然有别,当作形字。见也,《国语·越语》:“天因人,圣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又云:“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注曰:“形、见也。见其吉凶之象。”“天其又形于兹厥邦”、即天又现吉象于兹厥邦,与上文“天降休命于朕邦”的思想,完全一致。

  • 标签: 刻辞 天其 考证研究 疑词 吉象 右部
  • 简介:中华民国政府建立后,面临着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首先是晚清朝廷的币制已坏,旧有的“通宝”小平钱还在使用和流通,同时又受到外国银行和币制的冲击;其次是外国货币的介入、银行的兴建、与外商的贸易,货币银行需适应世界性的体制;第三是民国政府在革命时和巩固政权时所欠的大量外债和内债;

  • 标签: 外国银行 外国货币 孙中山 中华民国政府 金融危机 小平钱
  • 简介:2004年12月,为配合南朗镇工业园区的开发,中山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对南朗镇龙穴遗址进行了大面积钻探和磁力物理探测,并对该遗址南部区域进行了面积为350平方米的发掘.出土了陶器、石器等遗存,从距今6000年至商代均有人类在此活动.该遗址是典型的河丘遗址,可能并非当时人们长期的定居生活地点,属于季节性营地或临时性营地的可能性更大.

  • 标签: 龙穴 遗址 商代
  • 简介:<正>1922年3月,唐继尧回滇,东山再起,执掌政权。此后不久,云南暗中组织一个倒唐的“云南自治讨贼军”。云南自治讨贼军以老同盟会员马幼伯等人为核心,以“贯彻护国主旨,实行民治”为旗号,在其政治纲领里,号召声讨“利令智昏”,“勾结吴佩孚,倒行逆施”的唐继尧。自治讨贼军组成后,与孙中山先生发生过联系,谋求孙中山支持他的倒唐,在事机泄露,情况危急时,可能也极力谋求孙中山的救助。唐继尧对云南自治讨贼军恨之入骨,于1922年7月捕杀了马

  • 标签: 孙中山 唐继尧 云南 联省自治 吴佩孚 北洋军阀
  • 简介:本文对中山王詈墓出土的斧钺铭文“怨”予以考释,推翻了“丸”不见于出土先秦古文字的说法,也为器主的确认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圆壶铭文“烫上”、“氏”、“隹”等字词作了改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意。

  • 标签: 中山王器 铭文 易常 谪民 有不辜
  • 简介:中山是著名的革命家,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他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被全球中国人尊为“国父”,是唯一在海峡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他的形象多次出现在我国邮票上。民国初年,他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光复纪念邮票上。但随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官方不承认他的贡献和地位,他的形象·直没有出现在邮票上。但是孙中山的继续奋斗和探索,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成为人民心中的领袖。1925年利、中山逝世后,被民众自发地尊为“国父”。随着国民党政权统一全国,孙中山的地位得到了官方承认,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发行了相关的邮票。孙中山的“国父”地位随之得到更普遍的认可。抗战期间,他又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象征,并在1940年被正式尊为“国父”。此后,“国父”形象多次出现在各种邮票上。抗战胜利后,孙中山中山陵的形象升华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象征。本文从民国时期的邮票入手,通过分析邮票上的孙中山形象,展示了他成为“国父”的过程,及“国父”形象对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也揭示了国民党政权大量发行孙中山像邮票的政治目的。

  • 标签: 孙中山 国父 邮票 国民党
  • 简介:中山像帆船银币,简称孙像帆船银币。又称孙中山银币、孙洋、孙船洋、船洋等,老百姓多称船洋。是国民政府铸造的银币.因银币面背铸有孙中山头像和帆船图案而得名。笔者早期集藏到民国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3种银币,现依孙像帆船银币之名作介绍,供泉友欣赏与研究。

  • 标签: 孙中山 银币 帆船 发行 国民政府 老百姓
  • 简介:1915年9月,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离婚,并于同年10月25日与宋庆龄结婚。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珍藏了六封孙中山与卢慕贞离婚后写给卢慕贞的信函。笔者介绍了这些信函的内容,考订了寄发地点、时间,分析了他们相互的情感。

  • 标签: 孙中山 卢慕贞 信函 考订
  • 简介: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出土了上千件玉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楚式风格。笔者在对楚玉风格作简要概括的基础上,整理出中山国墓葬出土玉器中可归为楚式玉器者,并分别从造型、纹饰、工艺、玉料等方面将这些玉器与楚墓中出土的玉器相对照,进一步明确其文化属性。流入中山的楚玉反映出中山地区对楚文化的认同与吸收,笔者由此分析楚式玉器流入中山的途径,以进一步了解两地文化的互渗现象。

  • 标签: 中山国 楚国 楚式玉器 文化渗入
  • 简介:从1906年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开始,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思想就有两大鲜明的特征:一是与谋一己私利的英雄革命相诀别;二是与三民主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三民主义、国福民利而革命。尽管这是孙中山矢志不渝的观念,但其国民观和革命观却随时代而有变化,如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一度将“国民”界定为“参加革命者”,随后又因社会主流思潮厌恶革命而以“护法”相号召。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方回归广大国民的立场,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呼唤重新革俞。从五四新青年运动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后,基于二次革命的理论,倡导国民革命,以适应与国民党合作之需要。孙中山将新的国民革命思想纳入三民主义纲领之下,终成系统的具有目标、步骤、动力及形式的国民革命思想。

  • 标签: 孙中山 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思想 三民主义 联俄容共
  • 简介: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为了实现民主主义的理想,不但积极组织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民主革命的理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回国领导革命。1912年12月3日,孙中山又提出了“钱币革命”的倡议。孙中山钱币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开设银行,发行钞票,以代

  • 标签: 辛亥革命爆发 武装起义 革命力量 湘赣桂通用券 银币券 陈炯明
  • 简介:战国中山王(?)兆域图铜版(以下简称“铜版”),1977年于中山王(?)墓中出土。铜版平面呈横长方形,无铸接及铆、焊的痕迹,为一次模铸而成。原来的铜版表面平光,后因于墓中经过火烧和压砸而凸凹变形,所以各部分的尺寸需仔细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铜版长一侧为95.6厘米,一侧为96.6厘米,中间平整处为96厘米,应以96厘米为准;宽度于平展处量得为48厘米;厚度不匀,为0.7至1.2厘米,大部分为0.8厘米。按长96厘米,宽48厘米,其长宽之比正好为2:1。现器重32.1公斤。这样大的铜版在当时条件下,一次铸造成功,并达到表面平整的效果,在技术上也并非易事。

  • 标签: 兆域图 中山王 战国时期 内宫 后堂 建筑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