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设计及应用意义。方法建立专业护理安全干预组织,强化手术室制度与流程的应用,倡导零处罚策略,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意识,对于意外事件加强原因分析与对策讨论,记录开整理安全讨论会议的内容。结果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业务素质与防范差错能力得到加强,安全与法律意识有所强化,手术室的流程与制度更加规范,意外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增强。结论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护理 安全干预 手术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小儿外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儿外科住院治疗的15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记录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及护理工作的出现的差错数。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护理差错率为6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患儿,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因护理差错引起的医疗纠纷,能够为患儿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

  • 标签: 小儿外科 护理安全 干预机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骨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研究,制订出护理安全干预措施,分析其在2011年2月—2012年3月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总结我院骨科护理中满意度及护理缺陷发生的次数,并与2010年2—2011年2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的护理工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安全干预措施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与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的护理工作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护理缺陷管理中,有效的提高了我院护理安全质量,减少了我院护理缺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安全干预 护理缺陷管理 应用
  • 简介:该研究通过构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并组织科室全体成员参与执行,初见成效,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安全 护理质量 干预机制 急诊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设计及应用意义。方法建立专业护理安全干预组织,强化手术室制度与流程的应用,倡导零处罚策略,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意识,对于意外事件加强原因分析与对策讨论,记录开整理安全讨论会议的内容。结果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业务素质与防范差错能力得到加强,安全与法律意识有所强化,手术室的流程与制度更加规范,意外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增强。结论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护理 安全干预 手术室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手术室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接受手术的5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接受手术的5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为0.18%(1/550),对照组发生率为1.28%(7/545),观察组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引入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减少医疗差错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效益。

  • 标签: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手术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精神紧张因素所致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和醛固酮系统激活三条途径,精神紧张现象可通过上述途径介导,诱发高血压。精神紧张因素在人群中流行可能是高血压控制的环节之一,对精神紧张因素的干预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缓解方法。

  • 标签: 精神紧张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21.1-2022.12期间选择10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和800例工作事项作为试验调查对象,2021.1-2021.12为对照阶段,采用传统管理办法,2022.1-2022.12为观察阶段,加入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比较工作差错率、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阶段工作差错率(包括物品污染、物品信息不全、未使用消毒剂)低于对照阶段(P<0.05);观察阶段工作质量评分(包括物品回收、灭菌消毒、安全意识、物品打包)高于对照阶段(P<0.05)。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效果理想,可以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差错率并提高工作质量水平,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室护理中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之前,其护理差错为9例;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81.0%(81/100)。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后,其护理差错为0例,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9%(99/100)。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有效的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手术室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设定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21年1月-2021年6月的40件灭菌物品为对照组,未给予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设定2021年7月-2021年12月的40件灭菌物品为试验组,给予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两组进行工作质量评分的对比。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清洗消毒质量、包装质量评分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本院42名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作为对象,以2022年11月30日作为分界期,之前未行干预机制的为对照组,后续行干预机制的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两组各120件医疗器械;比较两组器械的合格情况以及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医疗器械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也显著更高(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有利于提升物品的合格率,并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为各科室医疗物品的正常使用提供充足保障。

  • 标签: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应用复合微量营养素制剂干预以祛除疲劳,并找到合适干预窗口时间,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方法选择军事演习后某部240例为干预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检测垂体-肾上腺(包括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24h尿游离皮质醇)、垂体-性腺(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垂体-甲状腺功能(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B、NK),并在对研究对象进行交叉干预后重新进行上述项目的检测;本实验使用随机、双盲、交叉的设计方案。结果使用复合微量营养素干预后,服药组的指战员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安慰药组指战员,而且先服药比后服药的恢复程度好;其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安慰药组,而垂体-性腺轴功能恢复程度与安慰药组无显著差异,垂体-甲状腺及垂体-性腺轴功能先服药比后服药的恢复程度也无显著差异。结论(1)高强度作业后服用复合微量营养素能加速战士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2)高强度军事作业后早期服用复合微量营养素效果优于晚期服用。

  • 标签: 军事作业性疲劳 复合微量营养素 内分泌激素 免疫指标
  • 简介:目的探索农村安全注射行为的干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方法抽取湖北省秭归县乡镇为干预县,对其目标人群进行社会动员、培训、规划管理、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选择与该县基本相似的兴山县为对照县,对两县采取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干预后与基线调查和对照县相比,群众安全注射行为相关知识和非安全注射产生的后果知晓率有较大差异;干预县群众了解途径主要是小册子(50.50%)和宣传单(20.10%).结论在农村开展以安全注射行为为干预目标的健康促进活动效果显著,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管理、多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安全注射工作机制的基本保证.

  • 标签: 安全注射 农村地区 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另一组则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 免疫功能恢复:接受护理干预的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所提高。2. 护理措施的效果: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针对性的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适当的运动等护理措施对于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结论:护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和促进运动,有助于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这些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以及影响免疫因子的分泌有关。

  • 标签: 白血病 舒缓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查找直接致癌物及其作用探讨癌变机制。方法以直接致癌物的作用机制与癌细胞的各种变化和特征相对比。结果证明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直接致癌物之一。细胞癌变是环境因素通过激活应激系统即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产生大量AngⅡ,AngⅡ又通过激活AT1受体,在增加细胞内钙离子(Ga++)的基础上,启动了以磷脂酶C(PLC)—蛋白激酶C(PKC)为主线的信号转导通路,并引起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紊乱,同时,在体内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使细胞内外的pH、代谢及形态结构等多方面发生异常引起的。

  • 标签: 肿瘤 应激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摘要有关情绪的发生当下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情绪的定位主义观点,它强调情绪体验与大脑特定脑区活动的特定对应性,即离散情绪类别特定地与不同的脑区域活动相对应;另一种是心理建构主义取向,它强调情绪是大脑区域活动的功能选择性的结果,其模型假设离散情绪由较为一般的大脑网络所建构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类别的情绪而言的。

  • 标签: 情绪 定位主义 心理建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