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糖尿病老年患者 150例,将 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75例实验组与 75参照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协同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老年糖尿病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3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 1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协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行为管理评分、疾病管理评分、认知症状管理评分无较大差异(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行为管理评分、疾病管理评分、认知症状管理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中开展协同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帕金森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患协同模式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抽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58例重症患者,分组依据为护理模式,协同组的29例为护患协同模式,传统组的29例为传统护理模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满意度。 结果 协同组护理前SAS评分(43.91±5.07)分、SDS评分(41.73±5.62)分与传统组无差异,P>0.05。协同组护理后SAS评分(20.34±2.71)分、SDS评分(18.04±2.19)分低于传统组,P

  • 标签: 应用效果 重症患者 护患协同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开展分组处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开展护理干预前两组围绝经期妇女在睡眠质量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开展护理干预后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34例围绝经期妇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开展护理干预前两组围绝经期妇女在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差异不显著,护理干预后改善显著,研究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围绝经期妇女 协同护理干预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收治的42例增强CT造影剂外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其中21例为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外的21例设为研究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及焦虑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增强CT 造影剂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维度协同护理在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的改善价值。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间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 70例进行本文的研究,并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对其中 35例实施常规护理,并将其设为参照组,对其余 35例实施多维度协同护理,并将其设为实验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护理前的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上看,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从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上看,两组患者对比的结果显示( p<0.05),差异明显;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上看,两组患者的统计学对比结果显示( p<0.05),差异明显。结论 在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实施多维度协同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维度协同护理 老年 带状疱疹 后遗症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学科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COPD)患者护理效果以康复情况。方法 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126名COPD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分号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63名,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3名,行多学科协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生活质量、依从性情况、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评分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多学科协同 心理干预 COPD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六安市中医医院接收的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实施TTM的协同护理模式。通过采用GQLI-74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而反映患者在不同的干预模式下前后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交际和物质情感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的变化。结论: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交际和物质情感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老年冠心病患者 心脏康复 TTM 协同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实施协同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 120例慢性乙肝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60例,对照组予以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对症治疗及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在 MCMQ评分上,两组在面对分值上明显提高,回避、放弃分值上明显降低,但实验组评分变化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 P< 0.05);在干预后两组 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但实验组评分提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 P< 0.05)。结论:对慢性乙肝实施协同护理,可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态度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协调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9月 -2019年 10月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8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一组为实施协同护理的试验组,每组各 43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上看,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协同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疫情防控常态下,分析基层党员教育存在短板,探索依托信息系统、网络媒体,编制党员教育程序,完善考核标准等,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提升党员教育成效,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 标签: 疫情常态下 创新方式 提升教育成效
  • 简介:摘要: 通过剖析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目前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使病案在医院中相对处于落后的原因,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有针对性的制定病案管理的改进措施,加强病案环节质量管理,并将其纳入《病案管理与医疗信息统计考核细则》,并与医院制定的科室绩效考核管理挂钩,从严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实行绩效考核,重视病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利用,适应医院信息化的发展。

  • 标签: 医院管理 病案管理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STS教学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效果。方法:选择本校 2018级两个班级共 100例学生,统一接受 STS教学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分析 STS教育模式在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创新素养培养的积极效果。结果: 100例学生在接受 STS后,均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素养,对确保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具有显著效果。结论:为培养现代化发展所需人才,全方位提高大学生创新素养,对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采用 STS教学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效果,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 标签: STS教育 大学生创新素养 常见问题
  • 简介:【内容摘要】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医学健康科普基地的建设亟待加强。华西口腔健康教育博物馆,依托国内顶尖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优势资源,科学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华西口腔健康教育博物馆,科普基地,口腔医学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伴随迅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在其中的促进作用越发明显,国内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主体即科研单位,其主要任务在于科研及技术创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在现阶段已经很难适应科研单位的发展速度。科研经费与财务有关的管理制度已经脱离了实际,相关工作效率低下。在新会计制度推行下,关于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 标签: 科研单位 新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模式 创新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创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患者的病情控制成效。方法:实验选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探究,对168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创新型护理模式,分析护理差异性。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疾病认知评分上获得(92.5±3.1)分,对照组为(80.6±3.8)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心理表现、社会交往以及身体康复情况上均以观察组表现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创新型护理模式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并能够改善不良心理,积极的接受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创新型护理模式 心脑血管疾病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创新型护理的效果观察及依从性影响。方法:择取72例我院纳入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3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予行创新型护理,讨论患者的护理前后肝功能指标、治疗依从性。结果:(1)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前肝功能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护理后白蛋白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较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2)实验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依从性(94.44%)高于参照组(75.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创新型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失代偿期 创新型护理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