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以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先后经历了皮亚杰、科尔伯格、后科尔伯格三个时代。在每个发展阶段,道德心理研究都具有出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论的特征。本文试图在回顾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道德发展心理研究的演进逻辑,以期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实践提供某些启示。

  • 标签: 道德发展 关怀伦理 领域理论 亲社会行为 道德人格
  • 简介:社会个体的生命既意味着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将承担与其生活境遇关涉的特定社会责任。生命教育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或情境体验。只有分析个体道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深挖生命的道德价值,将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生命教育功能,才能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 标签: 道德 道德发展理论 生命教育
  • 简介: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价值澄清理论都重视道德冲突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形成其价值观过程中的作用,  2.德育目的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3.德育原则与方法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从其基本前提出发

  • 标签: 价值澄清 发展理论 比较研究
  • 简介:德育改革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道德认知学派与价值澄清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顺应美国社会背景产生的两大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学派。这两个学派对世界德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当然对我国的德育改革也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两大理论的比较性分析,揭示其共同之处和各自的理论特色,结合我国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整合其有价值的德育思想和具体的德育策略,总结出可供我国大学德育发展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 标签: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 比较分析 启示
  • 简介:儿童道德的经济学发生──兼论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王冬兰,把多勋编者按:本文主要运用西方经济学道德观审视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比较了两者的一致性,并指出,皮亚杰理论有个根本缺陷即对儿童道德形成的动机缺乏解释,而经济学道德观刚好解释了这个问题。全文...

  • 标签: 皮亚杰 经济学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判断 “经济人假设” 道德品质
  • 简介:德国道德心理学家乔治.林德在继承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行为与发展双面理论"。这种理论坚持,道德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二者存在着复杂关系;开发应用了可同时测量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道德判断测验",将道德发展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 标签: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判断测验 道德行为与发展双面理论
  • 简介:班杜拉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因素与儿童品德行为的关系,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的交互论思想.他认为,人的道德品性形成与发展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化过程,并深入探讨了环境和社会学习在品德中的作用及个人内部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这一双向作用过程.他的独特的道德发展观点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如何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道德发展观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交互论 社会环境 自我调节 内部因素
  • 简介:本文从"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出发,讨论了图瑞尔、纽希关于道德与习俗二分的域论.在此基础上,对皮亚杰、柯尔伯格、吉利根关于道德发展阶段说及其批判的德育意义进行了讨论.最后,从关系、互动的角度对德育的一般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作者认为,美德可教;需要一种"互动式"的"教".在这个互动关系链上,教者同时也是学者.

  • 标签: 道德教育 习俗 德育
  • 简介:摘要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认知和情绪平等竞争的过程,情绪战胜认知做出道义判断,认知战胜情绪则做出功利判断。但也有研究者对其实验过程进行质疑,认为道德判断的过程是单加工。今后研究应对双加工与单加工之间的分歧进行比较,探索情绪和认知对道德判断发生变化的影响程度,并注重道德判断的实验材料的真实性、情景性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道德判断 双加工理论 道义判断 功利判断 情绪 认知
  • 简介: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是实证主义法学传统始终不变的观点,而哈特在这个主题上将实证主义法学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因此也使人们对法律与道德这两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哈特坚持实证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法律和道德是有联系的,但并无“必然的联系”。尽管他的学说是以法律实证主义为基础,并被公认为是战后这一派的主要代表,但他的学说又具有向自然法学说靠拢的特征。在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学说争论的中心,即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上,哈特采取了“中间路线”。

  • 标签: 道德 恶法 法律实证主义 自然法
  • 简介:传统道德教育认为道德的核心主要在于情感和习惯,并主张通过直接的教、榜样学习、情感塑造和行为习惯的训练来养成特定的美德或品格。进入20世纪以后,传统道德教育受到了许多挑战。

  • 标签: 传统道德教育 榜样学习 行为习惯 20世纪 情感
  • 简介:道德经》作为中华第一部个人学术专著,既是哲学圣典,又是文章学元典。它内蕴丰厚的文章写作理论:情志观、道心观、生成观、章法观、思维观、技法观、道德观、美学观。

  •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文章写作
  • 简介:摘要: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是科尔伯格认知发展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理解这个理论的精髓,也就把握住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本质,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起到了一个引领作用。

  • 标签: 儿童道德 道德判断 三水平六阶段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协同教育与班主任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如何在理论层面上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通过回顾相关理论框架、梳理协同教育与班主任团队合作的关系,以及分析道德发展与教育理论的关联,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这一重要议题,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协同教育 道德发展 团队合作 合作学习
  • 简介:道德虚构主义试图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之间采取一种调和的第三种路线。它接受了反实在论的道德属性本体观,但同时又和实在论者一样坚持道德话语表面的规范性特点。道德虚构主义并不可能实现它的理论目标,在它的理论承诺中有着不可逾越的缺陷。为了成为一种有效的元伦理理论,它应该寻找新的出路。

  • 标签: 道德虚构 道德虚构主义 作为二阶元伦理理论的道德虚构主义
  • 简介:  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道德生态理念的教育,生态道德的绿色消费理念是绿色生态道德理念的又一个重要内容,绿色生态理念明确指出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行为是最基本的生态行为

  • 标签: 实践探索 理论实践 生态道德教育
  • 简介: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儿童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感染,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儿童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道德来自生活,道德发展依赖个体成熟及文化塑造,儿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通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活动而获得。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 标签: 道德发展 儿童期 儿童社会性发展 现实生活 述评 儿童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