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儒释道的“天人和谐观”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实践水平基础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天人合一”是儒释道共有的中心理念,从中具体反映出其“整体观”、“平等观”、“内在价值观”等。儒释道从不同角度诠释的“天人和谐观”共同构成了今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 标签: 自然 和谐 儒家 道家 佛家
  • 简介: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处,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系统研究这一思想的正负价值,客观剖析其扬弃问题,有助于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弘扬优秀传统,发展先进文化,在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的结合中,寻求促使传统与现代接轨、传统文化适应并服务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最佳途径。

  • 标签: 天人关系 天人合一 价值取向
  • 简介:在中国哲学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有积极因素,但也有消极成分.积极因素是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的诗意境界,消极成分是人对天的依赖,也就是相信"天命"主宰一切,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一消极因素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弊病的总根源.下面,笔者着重分析一下"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存在的主要弊端.

  • 标签: “天人合一”思想 消极 中国思想文化 积极因素 中国哲学史 诗意境界
  • 简介:器物描写在汉赋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并体现出三大特点;注重描述原材料和器物的本性与材料的生长环境或来源处之间的冲秘联系提倡在器物的设计和制作上顺应自然物性,遵循自然规律突出表现了各种器具在外观上与天地众物以至人的相似相通之处。这些特点都与汉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息息相关。

  • 标签: 汉赋 器物描写 天人合一 取材 制作 外观
  • 简介:郁源先生提出的感应美学既具古典特色,又有当代价值,对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感应美学的再发展,既要深入理解其古典智慧,又要看到其在当代的生长性。本文首先从咸卦理解感应的特点,主要有交相感应,诚感悦应及感应的普遍性等;其次,对感应的两种类型无心之感和私心之感进行了分析,无心之感即中正之感,私心之感即偏邪之感,在美学上,无心之感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是道之境,私心之感也能实现审美中的主客合一,在审美境界上,是人之境;最后,结合东方的匠人精神谈到了虚受之感才能真正实现“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实现物与人互成互生的和谐之境。

  • 标签: 感应美学 咸卦 无心之感 私欲之感
  • 简介:中国古代道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给现代环境伦理学进一步考察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表现为对自然界系统性、规律性及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中国古代道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进行现代环境伦理学价值维度的思考,对于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 标签: 天人合一 环境伦理学 和谐 道德关怀
  • 简介:天人合一”究竟“合”到哪里去呢?是人“合”天,还是天“合”人呢?道家主张“合”到“天”即大自然那里去.据此形成“以人为本”或“自然中心论”的理念.有的往往把“人”理解为“自然人”;儒家主张“合”到“人”那里去,据此形成“以人为本”或“人类中心论”的理念,有的把“自然”理解为与人合一的“自然”,有的则理解为与人对立的“自然”。儒家对处于本位和中心地位的“人”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孔子所说的人指抽象的泛爱的“仁人”,而他的一些传人们又多半把这种“仁人”加以改制,蜕变为“官人”,“天人合一”即要“合”到“天子”、“君主”或“皇帝”那里去,所谓“朕即国家”。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和处理天人关系问题上,强调“以人为本”,同时又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标签: “天人合一”观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辩证 科学 以人为本 “自然”
  • 简介: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中国传统哲学对“天人关系”有各种不同的阐释。古代哲人所倡导的“天人和谐”理念与征服自然的矛盾,仍是我们现代人必须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天人关系 天人和谐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正>一、引言自从人类出现之日,即存在着天人关系。时至今日,天人关系依然是人类需要认真处理和对待的重要课题。当代的天人关系,在现代科学的视野中,早已脱去了古代神秘的外衣,"还原"为一种物质(物理)集合的自然图像。虽然人类中心主义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环境伦理主义者的批判而使得当代的人类逐渐警觉自己的狂妄或无知行为,但是自然界

  • 标签: 天人关系 天学 环境伦理 开元占经 人类中心主义 现代科学
  • 简介:一百多年前,当人们还沉浸在对自然界的征服取得巨大成功的喜悦之时,恩格斯就曾特别警告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还列举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许多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居民,为了想获得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竟因

  • 标签: 合德 生态文明 社会发展史 中国特色 生态危机 生态社会主义
  • 简介: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相传有一位“大力神”力拨千钧,勇猛无比,始终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一旦离开给予他力量的“母亲”——大地,他就手无缚鸡之力,一击而溃。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大力神”要想永远不败,就必须以大地为依托,始终与大地保持密切联系。同样的道理,人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古代曾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老子的“天人合一”与苟子的“人定胜天”。本文试图以哲理进行浅要分析,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

  • 标签: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定胜天 天人合一 古希腊神话 生存与发展 “母亲”
  • 简介: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性思想。科学发展观吸取了传统“和合”思想的合理因子,强调尊重科学规律,把人类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求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永续性,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天人合一”思想 扬弃
  • 简介:池田先生认为,人类和谐是人类的现实目标和终极追求,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皆应以和谐为核心。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危机在于人类抛弃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联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需要依循中道原则特别是依正不二的原理,需要进行人的革命。

  • 标签: 池田大作 人与自然关系 中道 人的革命
  • 简介:《研究生法学》是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自办的法学学术刊物。自二十多年前的创刊之日起,这本学生刊物就致力于建设一个纯粹的学术传播平台。这本刊物的性质是学生自办的,在很大的程度上保持了学术的纯粹性,在当今这个较为浮躁的学术圈里,试图维护学术共同体的纯洁性。应该说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一群年轻的学子,坚守着这一片学术的净土,实是难能可贵。我不知道这样的初衷到今天来说是否已然成功,但从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而言,所有为这份刊物付出过心血的同学们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并为之欣喜。

  • 标签: 法学交流 天人之际 学术刊物 特刊 中德 西方
  • 简介:中国传统哲学早期形成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由于其朴素性,必然要引起分化,经过天人相分,亦即通过对天与人两方面的具体研究,以天地自然和社会人伦的各个方面的实证知识来丰富天人关系的系统理论.而要这样做的第一步,则是把作为人的生存基础的自然之天与人类早期宗教占卜活动所崇拜的上帝之天区别开来.

  • 标签: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相分 天人关系 天命观 制天命而用之 立命
  • 简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认为天与人是即一的关系,这一观点奠定在原始生活习俗和理性推演的基础上。《周易治要》正是在天人即一观下,将天地乾坤与人性明德等量齐观,以卦辞劝诫君子效法乾道坤德修正身心、显明明德,在个人、家庭、国家和世界等层面上历事练心、反求诸己。乾道坤德用在个人则身心平和,用在家庭则内外和睦,用在国家则上下一心,用在世界则天下和平。

  • 标签: 周易治要 修身 天人即一 乾道坤德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强调整体,崇尚和谐统一,把和谐视为最高价值原则,这一原则对我国古代居住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的城市居住环境规划,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比照桂林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 标签: 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生态建筑 桂林环境规划
  • 简介:约在百亿年前,混沌之初,宇宙的全部物质都挤在个极小极密,而温度又极高的"原始原子"中.由一次"大爆炸"猝然爆发而形成了众星系,包括今天我们能观察到的银河星系及河外星系.

  • 标签: 河外星系 宇宙大爆炸 银河 天文学 形成 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