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从根本上说,德性不仅是完成人们的内在利益所必需的品格,同时也是有益于整体生活的善的品格。德性作为一种品格,它在成就人的至善行为中能稳定和促进人的向善能力。

  • 标签: 德性 动机 自控 人格
  • 简介:政府权力的直接依据是宪法或法律,宪政不仅确立了限制政府权力,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 标签: 宪政德性
  • 简介:人的德性包括智德和伦理德性,人的智德在经济发展中是"增长引擎",人的伦理德性能使人实现科技进步的同时实现道德进步,人的德性是必要的,而且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平的提高严重相悖的今天,人的德性是重要的.但是,德性是一种选择,要使主体的选择指向杜会福利,必须依赖主体的"觉解"与社会正式制度双管齐下对主体的选择加以约束.

  • 标签: 德性 智德 伦理德性 融合
  • 简介:法治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社会治理的最佳方式.在现代法治语境下,法律是高于道德、情理等社会规范的,但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道德也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 标签: 现代法治 社会治理 占有 司法实践 情理 道德性
  • 简介:德性论的基本问题是: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规范论的基本问题是: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前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内在品质,后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外在行为。德性论关注的是人的内在品质,以人的道德品质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实质主义的;规范论关注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它不再强调人的内在品质,而以行为是否符合普遍的规范形式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形式主义的。社会的道德评价体系从德性论到规范论的转型,其积极的意义是肯定了个人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领域内的自我决定的权利,即肯定了个人的自由和自主,而将普遍性的规范限制在共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也就是人的外在行为的领域。但是,由于规范论仅仅关注对个人外在行为的约束和限制,而在关于个人追求自我完善方面保持沉默,就容易导致个人追求自我完善这一要求的丧失,而这也就意味者人本身的丧失。

  • 标签: 德性论 规范论 伦理学 道德评价体系 品质 行为
  • 简介:德性所知”是张载首创的理学基本范畴。它有三方面内容:以立心、大心、虚心为特征的道德直觉论;以大心虚静为主的道德修养论;“因明致诚”的道德境界论。本文通过这三方面的探讨,较为全面地把握和评价了它的内涵和意义。

  • 标签: 所知 德性 张载 道德直觉 道德修养论 天人合一
  • 简介:时下,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看干部,主要看大节,看主流,看其政治态度,荼实绩如何。至于小节、支流,语如生活作风方面的毛病,只要没有造成重大影响,则无须求全责备。乍一听,仿有道理,细思量,有失偏颇。联想到此前一度“炒作能人”,大肆宣染

  • 标签: 干部 生活作风 道理 政治态度 德性 建设
  • 简介:从作者公开宣布的创作意图与读者反应的矛盾入手,洋细考察了作者对堂吉诃德的描写,发现从第一部后半部分开始堂吉诃德表现出的某些理智就超出了作者公开的意图,到第二部里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我们从堂吉诃德的所做所为与作者本人性格遭遇的类似、以及作者构思写作《堂吉诃德》时的特殊处境,推断出作者是把自身的经历遭遇和思想感情注入了形象之中,把自身的悲剧性体验以喜剧式的嘲讽加以表现。而随着作品拉长情节延伸,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多地透露出来,从而使堂吉诃德性格呈现出异乎异常的复杂矛盾。

  • 标签: 堂吉诃德 性格 创作意图
  • 简介:文章提出:正直单纯是堂吉诃德多方面复杂矛盾性格的基础与核心。文章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性格元素对其行为的支配影响,以及在其性格中的表现,又从作者给人物取的绰号——“大善人”和客观上形成的效果来证明,我们找出的堂吉诃德性格基础和作者的设计塑造是一致的。最后得出结论:堂吉诃德性格的特殊就在于他有一个充满矛盾性质的性格基础,由此带来整个性格的矛盾。

  • 标签: 堂吉诃德 性格基础 正直单纯 矛盾 特殊
  • 简介: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解读和梳理儒家文化,必须正视儒家文化的泛道德性.儒家道德衍射到儒家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突出表现为以德治代政治、以礼治代刑法、德本财末、文以载道及美善统一等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家文化是泛道德文化.

  • 标签: 儒家文化 儒家道德 泛道德
  • 简介:师德表现为德性与规范两个方面。德性是教师对生命的道德意义的表达和张扬,规范是教师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德性的塑造需要个体的反思、体验和领悟,规范的养成需要社会的规则、制度和机制的引导与约束。

  • 标签: 师德建设 德性 基本取向 社会规则 道德意义 社会存在
  • 简介: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是一个具有复杂个性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的敌手说他"是一个颓唐的维也纳人,植根于一般认为是典型的维也纳人才具有的耽于声色的、任性的环境","他过分的敏感、多疑.……

  • 标签: 弗洛伊德性格 形成原动力 性格形成
  • 简介:本文借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对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纠正传统思维的认识偏差,进而得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必须中国化这一现实性结论.

  • 标签: 孔子 亚里士多德 德性 研究纲领 比较
  • 简介:人之为人的纯粹伦理定位早期儒家的伦理政治理论建构,由于早期儒家把人预设为伦理人,而儒家之看重伦理根源上的善、到伦理抉择上的善、再到伦理善包涵的善的效应

  • 标签: 儒家学三论 境界德性 尊严境界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人之为人的纯粹伦理定位早期儒家的伦理政治理论建构,由于早期儒家把人预设为伦理人,而儒家之看重伦理根源上的善、到伦理抉择上的善、再到伦理善包涵的善的效应

  • 标签: 儒家学三论 境界德性 尊严境界
  • 简介:个人幸福的追求与社会和谐的追寻实质上是一致的,德性自身的双重价值构成了二者实现的基础。鉴于德性的价值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德性问题予以探究,强调德性培育的独立性系统化,以达到更好地实现个人幸福与和谐社会的目的。

  • 标签: 个人幸福 社会和谐 德性价值 德性培养
  • 简介:几乎全世界所有国家将聚集于纽约,参与审核《核武器不扩散条约》(NPT)。《核武器不扩散条约》是上世纪60年代在安理会五大国先后发展核武器之后所达成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拒绝加入该条约,长期以来着力于制造了他们自己的原子弹。现在朝鲜和伊朗也被指责因发展核武器而违反该条约规定。除了法律问题之外,禁止核武器扩散

  • 标签: 核武器扩散 道德性 条约规定 法律问题 拒绝加入 巴基斯坦
  • 简介:在市场经济社会"经济人"的自利本性受诸种市场因素的强化,可能冲破道德的约束,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可能诱使某些"经济人"不惜践踏市场道德准则,以不正当手段在竞争中取胜,因此,市场经济的道德性需要法制强有力的支撑和维系.我国历史上以"法制"加强道德效力的某些成功经验和国外通过法律法规强化道德规范的有效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 标签: 市场经济 自利 道德性 法制 道德规范
  • 简介:个人道德可以说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司法理论"或"司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道德性是在这一层面进入中国传统"司法"的.而西方学者讨论的所谓的法律的道德性问题完全不同,概括起来是自然法和实证法的冲突问题.可以将中国传统社会案件审理中所涉及的道德称为"司法者的道德性",将西方法理学强调的道德称为"法律或司法的道德性".

  • 标签: 法律 道德 司法者的道德性 法律的道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