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至1905年的十年间,为积极开发台湾盐业,构建"殖民地基础工程",实现"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目标,日本政商界及台湾总督府展开了详细而全面的盐业调查活动。此时期的盐业调查通过技手实地调查及利用旧惯调查等手段,使日本政商界对台湾盐业拥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且对其开发产生浓厚兴趣。本文利用日本和中国台湾所藏总督府民政局的调查复命书及相关档案,考察日本对台湾地区的盐业调查活动,阐释调查活动的背景、调查方式、调查内容及此次调查对日本殖民经济政策的影响。

  • 标签: 甲午战后 日本 台湾 盐业调查
  • 简介:战后,日本借鉴美国的教育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对高等学校也进行了法人化改革,在日本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文章分析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相关沿革,研究了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因,进而分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三次重大改革,而且还提出了对我国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的相关启示,这将为我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日本 国立大学 法人化 启示
  • 简介:文学原型的置换变形,不仅包括时间上的纵向置换,也包括空间上的横向置换.就空间向度而言,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以及特定的文化、社会规范的影响都使得原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中国文学原型在日本中的置换变形,反映了日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反映了日本深层文化不同于中国之处.

  • 标签: 原型 置换变形 《史记》 《平家物语》
  • 简介:流传西方的"黄祸论",对近代日本的人种意识及对外方针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在日俄战争前后,"黄祸论"的指涉对象并非清末中国而是日本日本一方面对"黄祸论"采取否定和协调的态度,极力避免与西方"白种"列强发生集体敌对,另一方面又不断以"同种"口号为幌子,意图谋求在中国及亚洲的利益最大化。在近代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日本人种意识的机会主义贯穿始终。

  • 标签: 日俄战争 日本 黄祸论 人种意识 机会主义
  • 简介: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大国,其以确立文化立国为战略,以促进法为核心,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确立动画、漫画、游戏三大产业为重点,打造日本特色和地区特色,培育国内外市场,协调政府与NGO的共同管理;启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应当以政府主导为发展模式,以战略、促进法、特色为路径。

  • 标签: 文化立国战略 促进法 市场主体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国别特色
  • 简介:自20世纪初,日本民间组织黑龙会充当日本军政界在中国大陆搜集信息的情报机关,所派来中国从事"回教工作"者不下百人。一些日本间谍以学术考察为名,渗透内地,进行地理测绘,或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立社团组织,创办报刊,从事所谓"回教运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在北京扶植成立"中国回教总联合会",从事一系列阴谋分化活动。同一时期在大后方的国统区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与日伪回教组织进行斗争,一些回族学者撰文揭露日军试图利用民族问题分化中国的阴谋。

  • 标签: 日本侵华 回教工作 社团组织
  • 简介:十九世纪之后日绘画界先是"唯洋是尊",后又"复兴国粹",当"日本美术的复兴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南画却因外来文化的出身而被排斥在复兴行列之外。本文试图从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来分析19世纪中期之后日南画衰弱之缘由。

  • 标签: 南画 东风西渐 文人 衰弱
  • 简介:甲午战争后,日本民间为对抗美欧扩张在华权益而提出旨在与中国等亚洲国家间提携甚或结盟的亚洲主义论调,在其嬗变过程中存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紧随局势变幻而频频翻新名称和言说;一是始终未变其国家利益至上的实质,及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所不屑的边缘地位。

  • 标签: 甲午战争后 日本 亚洲主义 对华外交
  • 简介:简介日本化服装学院(BunkaFashionCollege)成立于1919年。文化服装学院是国际上只专注于服装设计的知名院校和世界十大服装设计院校之一.目前亚洲知名度最高的服装设计师摇篮院校.也是日本最早创办的服装学府。办学目标是”培养活跃于日本乃至世界服装产业界的人物“.有许多活跃于世界时装界的日本设计师都毕业于文化服装学院。现有约2500名长期和短期学生在此学习。学校每年不单向世界各地输送大量服装设计类人才,在服装品牌营销、服装工艺制作、服装生产管理等分支上也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

  • 标签: 服装设计师 日本文化 学院 亚洲 实用型人才 设计院校
  • 简介:读松村友视随笔《话说银座》,回忆早年涉足文学编辑时期与当时一些文坛名宿交往和见闻,从银座酒廊这个饶富风花雪夜的浮世一隅,折射出现代日本“文坛诸神”的种种情状,展现出现代日本坛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读来饶有趣味。

  • 标签: 生态景观 文坛 日本 文学编辑 现代
  • 简介: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国关系处于历史性调整时期.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日益上升,并逐渐成为塑造东亚格局的重要一极.中国的崛起和日本实力的相对下降深刻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和日本的关系演变,管窥冷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

  • 标签: 马来西亚—日本关系 东亚格局 演变
  • 简介:以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和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夏目漱石塑造的女性美丽、神秘寡言、皮肤白皙且经常构成三角关系。川端康成作品的女性纯洁、美丽且爱情悲苦。谷崎润一郎在《细雪》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四姐妹,体现了日本的古典美。所有女主人公都具有美丽、纯洁、温柔、善良等日本传统女性的特征。

  • 标签: 女性形象 夏目漱石 川端康成 谷崎润一郎
  • 简介:现年36岁的日本作家中村文则日前获颁美国的大卫·古迪斯文学奖(DavisGoodisAward),以表彰他在黑色犯罪小说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大卫·古迪斯文学奖创设于2008年,用以纪念有“犯罪小说天王”之称的美国作家大卫·古迪斯(DavidGoodis,1917—1967),每两年评选一次,中村文则是获得该奖的首位日本作家。

  • 标签: 美国作家 犯罪小说 文学奖 日本 黑色 2008年
  • 简介:在中国,官僚资本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更是舆论攻击的对象,而“官办商行”正是抗战胜利后朝野上下对那些具有权责背景的豪门资本所经营企业公司的一种特殊称呼,其代表就是宋子文、孔祥熙家族创办的中国建设银公司、孚中实业公司和扬子建业公司。本文依据大量的历史档案,对于这些“官办商行”的形成背景、资本来源、经营特点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以这几个“官办商行”的个案去分析深入探讨民国时期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的意义。

  • 标签: “官办商行” 官僚资本 中国建设银公司 孚中实业公司 扬子建业公司
  • 简介:摘要本园将乡土教育的素材确定为园本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其教育资源,生成了“家乡的洛阳桥”这一主题活动。我们利用主题游戏和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幼儿,让幼儿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正活起来,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引进家长资源、拓展教育渠道,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家乡的魅力,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 标签: 挖掘乡土资源园本文化
  • 简介:日据末期的台湾文坛,皇民文学大行其道。以吴浊流、龙瑛宗、吕赫若等为代表的台湾作家塑造的日本人形象,主要分为亲善谦和者、霸道暴戾者两类,呈现出与殖民初期不尽相同的面貌。而无论是表现与台亲善的日本人,还是霸道阴鸷的日本人,都始终存在着与殖民者的隔阂和被殖民者的弱势现实,隐现出强势霸道的殖民者面目。

  • 标签: 日据末期 台湾皇民文学 日本人形象
  • 简介:坪内逍遥在明治初期出版的《小说神髓》中所概括的文学理论对日本近现代小说的兴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具体文学价值为:该理论将小说的文体地位从低俗层次提升到艺术高度,并将小说体裁置于文学的中心地位,彻底否定了旧时代对小说的偏见:打破了旧有文学劝善惩恶观念的束缚,提倡近代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创作手法,为近现代小说拓宽了无限发展空间。

  • 标签: 《小说神髓》 小说文体 文学理论 日本 现代小说 明治初期
  • 简介:日据时期台湾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既不乏作为殖民暴政之象征的警察“大人”形象,也有不少作为“渴慕对象”的青春女性,和大量的普通日本百姓形象。而在这些日本人形象身上既承载了日据时期台湾文人复杂的情感认知,又折射出他们自我认同的焦虑和困惑;

  • 标签: 台湾文学 日本人形象 日据时期
  • 简介:战后广东省参议会从成立到解体,前后历时三年。其通过选举产生的参议员大多年富力强,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丰富的从政经验。其主要机构由参议员大会、秘书处和驻会委员会组成,前后共召开过五次大会,审议通过了近千项决议案。其开展的各项工作在形式上迈出了“宪政”的步伐,进行了“地方自治”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由于国民党政权的专制和腐败,战后广东省参议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 标签: 广东省参议会 参议员 宪政 国民党
  • 简介:二战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反法西斯同盟几个主要国家的领袖开始谋划重建战后世界秩序和集体安全的问题.作为同盟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方面也积极参与了相关工作,建言献策,参与设计.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的王宠惠,作为战时国民党决策层内兼具外交家与法学家身份的元老级人物,在这方面深得蒋介石的倚赖,受命主持国际问题讨论会,结合我国实际,研究和阐释关于战后集体安全的问题,其所提出的方案与主张,成为中国代表团在相关国际会议提出方案的重要蓝本,也为战时中国的国际宣传和争取中国的大国地位,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王宠惠 战后集体安全 外交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