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这首诗是上个世纪30年代先生任福州私立福商小学(现为福州四中)校长时为该校校歌创作的歌词。先生现在虽已在耄耋之年,但仍能清晰地背出全诗的内容,而且还能吟唱出来!而早年的其他诗作则已不复记忆了。

  • 标签: 林志纯 日知先生 中国 古代史研究 生平事迹 学术研究
  • 简介:刘家和先生的序文原为《文集》而作。他以弟子的视角讲述与林志纯先生交游、从学、合作中的见闻。其中可见林先生治学追求真知、不惮自我否定,又能兼收并蓄,不存偏见。为纪念林志纯先生、弘扬先生的治学精神以自勉、勉人,本刊特将刘先生的序文重刊。

  • 标签: 序文 文集 治学精神 自我否定 兼收并蓄 纪念林
  • 简介:顾炎武的《》作为一部著名的笔记体学术著作,成为许多学者的必备书籍。本文以岳麓书社(长沙)1994年整理出版的《集释》点校本中《姓》、《氏族》二篇为例,就其标点、刊印可商榷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

  • 标签: 标点本 点校本 《日知录》 日知录集释 校点本 《水经注》
  • 简介:董玄宰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固不可解,识见也是头等大事。素有将平日读书或“下乡”(浙美师生对外出写生或考察的习称)所知所见及所感所想记录的习惯,今择其一二可言者出,以与同道交流。随得随记,不计次第,只当休闲,不敢以学术衡之也。

  • 标签: 书法 《南北居知见录》 作品 张大千
  • 简介:摘要明代历时近三百年,正史所呈现的史实多为宏大磅礴,但笔记以小观大,更于细微处体现时代特色。《圣驾南巡》和《大驾北还》分别记录陆深随世宗皇帝南巡显灵及北归京城途中的见闻。笔记中多出细节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是研究当时政治文化的重要史料。

  • 标签: 《圣驾南巡日录》 《大驾北还录》 陆深 笔记
  • 简介:《真迹》是一部明代手抄本,原作者是明代书画鉴赏家张丑。此书为作者当时随手抄录,有见必记,有闻必录,因此书中不仅著录了许多诸如明代画家文徵明的书画珍品,还过录了文徵明抄录的明代昆曲音乐革新家魏良辅的昆曲论著《南词引正》,使得这篇在中国昆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曲论著作有幸赖兹以传。它的问世颇具传奇色彩,在世人没有发现它之前,这篇弥足珍贵的昆曲论著竟在中国戏

  • 标签: 魏良辅 北京昆曲 明代昆曲 中国昆剧 真迹 重要地位
  • 简介:林志纯先生(笔名“”)是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历史比较研究是先生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之一,他不但对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本身有着深入的思考,而且还身体力行,把这种方法充分运用到了整个中外历史研究的实践当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开辟了一片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课题。

  • 标签: 林志纯 历史比较研究 《日知文集》
  • 简介:戏曲在明代的大量刊刻,推进了戏曲的传播与发展,由于案头化的阅读,以及刊本对戏曲演出的规范作用,戏曲的刊刻事实上对戏曲艺术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福建建阳是宋元明全国刻书中心之一,建阳书坊亦曾大量刊刻戏曲,今见标明刻书时间的刊本中,最早的

  • 标签: 国家图书馆 刻本 明万历 戏曲目录 古籍善本书目 著录
  • 简介:金冬心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金冬心,原名金农,字寿门,又字司农,其一生所用别号甚多,主要有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龙棱仙客、金吉金、金二十六郎、百二砚田富翁等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金农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7岁。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屑仕进,

  • 标签: 版本 著作 书画家 金农 康熙 乾隆
  • 简介:很多去日本留学的人都会发现日本人有许多习惯与中国人不同,如果在留学之前掌握这些,既可以更快融入日本社会,也能有效避免闹笑话、得罪人。

  • 标签: 留学 忌讳 日本人 中国人
  • 简介:“三次创业梦想”贯穿着一个企业的成长历程,而随着梦想的推进,企业也在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 标签: 成长历程 三次创业 企业 梦想
  • 简介:观智院本《文选》现藏于日本天理图书馆,属三十卷抄本系统,白文无注,内容起自《过秦论》"明智而忠信",下接《非有先生论》《四子讲德论》《王命论》《典论·论文》《六代论》,至《博弈论》结尾,卷末标"文选卷第廿六"。"文选卷第廿六"下有识语"元德二历中春于庄严寺书毕",元德二年即中国元朝至顺元年(1330)。此本国内难得一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仅傅刚先生《文选版本研究》一书中有一段简短介绍;虽藏于日本,然日本学者也并未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目前仅见花房英树先生一篇解题。因而本文通过异文比勘与旁记分析两部分将观智院本的概貌呈现出来,并对其价值作简要叙述,以期引起学界对此本的关注与研究,使其价值早日得以发挥。

  • 标签: 《文选》 观智院本 抄本
  • 简介:<正>2005年元月9下午,大型纪录片《国典》开机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宣部、人大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外交部前外交官联谊会、解放军和武警有关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中国历朝古都所在城市的负责人,国宴特供单位代表,全国各地承办过国宴的著名餐饮企业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了这次发布会。到会的还有各家新闻媒体的代表和记者们共约100多人。

  • 标签: 电视纪录片 大型纪录片 知见 开机仪式 文化部门 中央国家机关
  • 简介:不久前问世的《中国兵书》,(以了简称《》)是一本目录学著作,也是兵书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研究和教学人员盼望已久的学术著作。在出版业不景气的今天,这样的学术专著能够出版,是要感谢解放军出版社的胆识和魄力的,他们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甘愿赔钱扶持学术专著出版,出了一本好书。更值得一提的,本书作者许保林同志,是一位有志于兵书研究者,继《中国古代兵书杂谈》《黄石公三略浅说》之后,以孜孜以求的精神,博览经史子集各部古籍,析出有关兵书的记载,研究了《武书·艺文志》以来著录有兵书的几乎所有的目录书籍,以及国内各主要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在继承和发扬我国目录学优良传

  • 标签: 知见 黄石公三略 藏书目录 版本问题 解放军出版社 古代军事
  • 简介:整理说明:这篇访谈,是家属在整理田仲济先生遗稿时发现的。50年代,遵照教育部关于提高师资,培训研究生(进修教师)的要求,1958年5月18至6月6,田先生带山东师范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和高师教师进修班的学生进京,访问了当时“作协”的茅盾、厦衍、叶圣陶、郭小川,“剧协”的田汉、阳翰笙、孟超,文学研究所的郑振铎、何其芳、何家槐、蔡仪、毛星,《文艺报》主编张光年、陈笑雨,《人民文学》的主编张天翼、陈白尘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王任叔、楼适夷,《诗刊L*-编臧克家,曲艺研究会的负责人赵树理、陶钝,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负责人吴伯箫、张毕来,中央戏剧学院李伯钊等作家,还有北京大学俄语系主任曹靖华,西语系朱光潜,中语系杨晦、吴组缃等教授,三十余人。访谈内容涉猎面相当广,包括文坛现状,作家作品的评价,文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代文学史有关史实等方面,如文学研究会、太阳社、“左联”等重要社团活动的史料虹实,当年苏区文艺活动的情况,以及叶圣陶谈自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赵树理谈自己与农民的关系,田汉、阳翰笙、陈白尘谈现代戏剧的发展和对话剧的认识,还有臧克家讲析闻一多诗的技巧和继承关系,吴组缃分析茅盾的小说,杨晦谈曹禺的戏剧,王任叔、楼适夷谈巴金、蒋光慈、郁达夫等的创作,学者朱光潜、蔡仪谈美学问题,张毕来谈了文学上的厚古薄今问题,等等。这些作家的谈话和回忆,提供了书面文学史之外的丰富细节,自然,也有亲历者自己参与历史的书写,他们有“1958年”历史的鲜明痕迹。为此,我们不仅仅获得了现代文学史的许多史实史料,更在他们的谈吐言语中感受到了文学史的构成。半个世纪了,1958年浓浓的时代色彩,本身也�

  • 标签: 名作家 访谈录 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中央戏剧学院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简介:'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勤恳认真工作,诚恳宽厚待人'是陈志强一直坚持的治学格言和处世之道。他的平易近人,乐观豁达和执著坚持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像许多'老三届'大学生一样,陈志强的人生历程也烙上了文革那个动荡年代的印记,他经常以这段经历激励自己的学生正确对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尽管他在文中提到走上学术之路更多的是时代使然,但他今天的学术成就,更离不开个人的执著追求与努力。他在拜占廷学这个相对冷僻的研究领域,潜心辛勤耕耘几十载,为我国的拜占廷学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并得到国际拜占廷学界的认可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在这个人心浮躁、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他的治学精神与操守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我们希望读者能从陈志强的人生与学术经历中得到某些启迪。

  • 标签: 拜占廷 世界史研究 文化研究 世界史学科 南开大学 研究领域
  • 简介: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以“为人”之学为宗旨,历时十年,亲自检读清人年谱八百余种千余卷,每读一谱,辄加叙,终于1964年撰成《近三百年人物年谱》六卷,共五十余万字。清稿誊正,谋付剞劂。而“文革”祸起,图书存稿,或被一炬,或遭抄没,斋中所剩,不过零简断笺,《》自在劫中。

  • 标签: 年谱 人物 补正 五六十年代 1964年 “文革”
  • 简介:《御製荟说》,四卷乾隆皇帝弘曆(1711—1799)年)撰。弘曆从十四岁时,就开始研读五经四书,求其义蕴精微;遍览诸史通览,考定得失。乾隆元年(1735年)他二十五岁做了皇帝时,将他十多年的课学业取其精华,整理出歷代帝王有阴治理圃家的言二百六十烽,成四卷,即

  • 标签: 日知 乾隆皇帝 义蕴 行格 百家 板框